inDare陳鋒明:以好產品幫助中國品牌走向全球

2023-11-25     福布斯

原標題:inDare陳鋒明:以好產品幫助中國品牌走向全球

inDare陳鋒明:以好產品幫助中國品牌走向全球

inDare創始人陳鋒明

一個優秀的消費品牌,離不開優秀的產品設計。比如蘋果iPhone和特斯拉電動車,其設計的美觀度、功能性和易用性均遠超同時代產品,並為其橫掃全球市場奠定了基礎。

不過,蘋果和特斯拉擁有喬布斯、馬斯克這樣的產品預言家,絕大多數公司卻並沒有此類天才人物。許多剛起步的創業團隊可能是營銷或者銷售出身,他們能很好地理解市場或者用戶的需求,但產品設計往往是其一大短板。為了找到更有競爭力的產品解決方案,以超越用戶預期,他們需要藉助「外腦」,並由此催生出了由第三方團隊——比如設計公司,產品方案服務商——代為操刀的方式。

創立於2015年的inDare是國內領先的產品全案公司。該公司早期專注於產品設計,但創始人陳鋒明一開始就意識到產品不是單點而是系統工程。他觀察到,不少客戶在委託inDare進行產品設計時會偏向於業內視角,並沒有明確的產品定位和規劃,且缺乏市場洞察,因此難以精準把握用戶需求。另一方面,大部分設計公司不太關心客戶需求是否合理,目標僅僅是完成交付,這導致產品設計很難帶來良好的銷售成果。

這促使inDare改變思路,不再「為了設計而設計」,而是主動深入行業上下游,徹底弄清供需關係與商業邏輯,從而為客戶提供更具市場價值的系統性產品解決方案。「我們希望在設計之前,搞清楚產品底層邏輯,以保證產品獲得商業成功。」陳鋒明說。

於是,inDare在創立之初便建立了產品策略研究團隊,致力於先幫助客戶梳理產品定位,再做產品設計。在當時,inDare的這一設計流程在整個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按照這一流程,inDare在前期資金和資源非常有限的情況下,幫助多個創業項目完成了從0到1的產品方案,再通過從1到10的營銷傳播內容設計,助力產品銷售和公司成長。

國產電動牙刷品牌usmile是inDare最成功的孵化項目之一,也是公司在早期的標杆案例。如今,估值近百億的usmile已是國貨電動牙刷的代表性品牌之一,並在電動牙刷賽道上成為了飛利浦等國際品牌的強有力競爭對手。

當接下這一項目後,陳鋒明才第一次使用了電動牙刷。他和團隊先是搜集了電動牙刷行業數據,又把市面上的數十款熱銷產品都買回來進行試用和拆解研究。他們發現,儘管國內電動牙刷市場主要被飛利浦、歐樂等國際品牌所占據,但消費者的國貨意識正在覺醒,倘若做出一款更適合國人使用習慣的高性價比電動牙刷,便有望獲得用戶的青睞。

此外,在購買電動牙刷的消費者中,女性占比高達70%,這意味著讓電動牙刷的設計迎合女性審美需求也是一大機會。於是,「國貨」和「高顏值」成為了usmile的基本設計元素,使其在一眾工具化設計的競品中令人耳目一新。

在技術層面上,早期的usmile無法和巨頭品牌比拼核心技術和核心參數,畢竟當時團隊還沒有成型,創始人還在寶潔工作,於是產品解決方案便交由inDare團隊負責。在這種局限性大、無可用資源的情況下,inDare團隊發現續航時間短是電動牙刷的最大通病,也是用戶提出最頻繁的痛點。彼時市面上的電動牙刷大多配備兩百毫安的小電池,使用一到兩個星期就需要充電,而usmile的電動容量高達2,000毫安以上,可連續使用半年。「充電一次用半年」,也就成為了其最重要的產品賣點之一。

usmile產品圖

通過一系列成功項目的錘鍊,inDare的能力象限逐漸擴張。「我們從做產品設計延展至研發、產品定位策略、品牌定位、消費者需求洞察研究等,甚至還包括產品廣告製作和空間體驗設計,這是圍繞產品與用戶體驗的系統化工程。」陳鋒明說。

這一整合不同設計板塊的過程,被陳鋒明稱作「消費新基建」,以此為基礎進行產品全案設計有助於促使消費者為有價值的產品和品牌買單,並避免行業陷入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而這也是陳鋒明和inDare一直在探索的前進方向。

1

8年獲得超310項設計大獎

「天賦型選手」成長史

目前,inDare的客戶既有倍思,usmile、amiro,大人糖、奶糖派,未知星球等新消費品牌,也有不同行業的頭部公司,比如高露潔、好來,美的、海爾,科大訊飛等。陳鋒明表示,雖然近年來外部環境並不理想,但得益於穩定的設計品質,inDare的行業口碑不斷提升,仍然保持較為平穩的發展。

inDare合作過超100+知名品牌,

曝光面覆蓋各行業頭部

部分品牌合作案例圖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inDare能夠幫助他們補齊產品能力的短板,迅速找准項目靶心、落地產品,從而快人一步地把握市場機會。

不少創業團隊的核心成員並不具備技術或產品背景,而是來自銷售和營銷等領域。在創業最早期,他們會把產品設計外包給inDare這樣的公司,以便更高效地推出首款產品、打開市場,在形成正向現金流後再搭建in house的產品研發和設計團隊。

以usmile為例。在項目啟動初期,創始人明確了要做電動牙刷,也看好這塊市場的發展前景,但面對市場上已有的各種電動牙刷產品,usmile要通過怎樣的電動牙刷來贏得市場?創始人對此並沒有明確的想法,就連品牌名字usmile也是inDare團隊幫忙取的。

值得一提的還有大人糖這個品牌。inDare為其設計了一系列符合女性審美的高顏值情趣用品,而憑藉「美得不同以往」的設計風格,大人糖首款產品逗豆鳥在上市不到3個月便成為品類銷冠。如今,成立三年的大人糖已成為行業中估值領先的品牌。

大人糖產品圖

在產品上需要做有價值的差異化,但差異化不是目的,有價值才是目的。比如以前的掃地機只能掃地,而雲鯨的產品還可以拖地,當它在技術層面有了足夠的創新,能夠滿足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就更容易取得成功。這種產品創新級別的差異化也是inDare想要達到的目標。

此外,當在產品設計過程中遭遇瓶頸時,一些創業團隊會向inDare尋求幫助,而後者在進行產品設計時會綜合考慮整個消費鏈條的各種因素,並儘可能從一開始就全方位地考慮,以減少產品在上線之後遇到的問題,從而變向提高產品成功率。

「我一直對團隊強調,面對產品要有敬畏之心。」陳鋒明說,「除了消費端,我們還要考慮供應鏈、品質管理、成本、營銷,渠道等諸多環節。如果在某一方面有所欠缺,那後面就有可能遇到很大的阻力,甚至導致項目跑不下去。」

對於大公司而言,inDare的價值在於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視角和跨界靈感,打破固化的行業思維。例如,在為某客戶設計一款手機時,陳鋒明團隊從移動終端的演進入手,思考未來的趨勢和環境會如何變化,以及如何滿足未來的市場需求。「我們做的是預言型項目,而大廠內部的設計團隊做的是應用型項目。」

除了設計消費類產品,inDare還參與了公共設施的設計,幫助深圳福田區做了「城市智能家具」,包括智慧公交站台、智慧路燈、垃圾桶、公共座椅、自行車架等。

自成立以來,inDare已經獲得國內外超過310項設計大獎。包括5項紅點設計至尊大獎、39項德國紅點設計大獎、33項德國IF設計大獎,11項日本Good Design設計獎等。

inDare所獲獎項(不完全統計)

在陳鋒明看來,inDare屬於「天賦型選手」,但在數百個獲獎設計的背後,是反覆的練習和打磨,這才有了遠高於其他同行的獲獎率,也讓inDare成為了行業領頭羊之一。

2

從設計產品到孵化品牌

inDare能力矩陣再進化

目前,inDare每年能完成大約300個設計項目,而作為公司的一把手,陳鋒明不可能親身參與每項設計。「我更多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同時也在思考,怎樣把設計能力複製給團隊。」

陳鋒明認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要時刻保持敏銳度。「比如看到一個藝術裝置,大部分人會掏出手機拍照、發朋友圈;但設計師需要思考,這個裝置為何能夠吸引人們拍照和分享。」久而久之,這種思維習慣會變成一種洞察力。

inDare團隊有超過150位成員,以設計師和工程師為主。要想管理這樣一支創意型團隊,陳鋒明必須採用不同於其他公司的管理方法。「我們會從設計師的需求出發,幫助他們找到與公司發展目標相匹配的結合點,再拆解為具體的工作目標。」

當團隊圍繞某一項設計產生不同意見時,陳鋒明的策略是「全都要」,即都做出來綜合比較。「我們尊重人性,沒有太多限制,儘可能讓設計師們感受自由氛圍。」公司會把不同的設計方案擺在一起,由評審團隊、用戶代表團及客戶來做判斷。

inDare的合作夥伴遍布各個消費領域,這意味著陳鋒明及其團隊必須具備很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對於不同行業的洞察力。

在面對一個全新領域時,陳鋒明會帶領團隊進行一番深入研究,從行業最上游入手,了解為什麼會有這個行業存在、要解決什麼供需問題,以及弄清楚整個行業處於哪個發展階段、不同階段的分水嶺是什麼、頭部品牌在做什麼、新技術對於行業會產生哪些衝擊等。

另一方面,陳鋒明也會從消費者視角出發,反向思考用戶最底層的需求。「不同行業做的是不同的產品,走的是不同的技術路線,但最核心的產品邏輯是,必須符合人性的需求。」

在為創業團隊賦能的過程中,陳鋒明發現,不少創業團隊通過與inDare合作完成了產品的從0到1,卻並不擅長從1到10再到100。僅僅做出好產品並不能確保創業項目的成功,還需要營銷、渠道,運營等能力的支撐。

為此,inDare開始嘗試參與孵化初創品牌。截至目前,其已經幫助不少項目落地,並獲得市場認可。

比如,inDare孵化的小型車載吸塵器品牌basa已經與十多家主流車企達成合作,包括大眾、理想、小鵬、華為問界等,一舉成為高端車載吸塵器領先品牌,併入選「2022福布斯中國新銳品牌Top 100」。

basa品牌

作為一家初創品牌,basa正穩健前行——陳鋒明透露,成立三年的basa年營收已接近4,000萬元。但他認為,其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因此inDare要讓外界看到它的爆發力,要和項目團隊一起確立更明晰的品牌、市場和用戶定位,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產品方案和戰略規劃。

「未來,inDare希望把多年積累的產品能力演進為平台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中國品牌,尤其是初創品牌,因為它們的發展更艱難一些。」陳鋒明說。

此外,陳鋒明希望通過深度參與產品孵化,讓設計師深入理解怎樣將設計與具體業務更好地結合起來。他認為,inDare設計師做了許多從0到1的設計項目,但並未真正參與從1到100的發展過程,缺少對於市場、運營、渠道等方面的認知,而這將成為產品發展的瓶頸。於是,他將設計師派往孵化項目,讓他們親身感知產品從設計到生產落地,再到終端銷售的全過程,以理解設計師需要配合團隊做哪些工作。「這是基於人的思考,我們需要培養六邊形戰士的設計師。」陳鋒明說。

另一方面,通過孵化新品牌,inDare能夠更透徹地理解消費品,並發現品牌發展過程中不同環節的潛在問題,從而通過攻堅克難獲得新的能力。這套基於親身實戰的認知,會幫助inDare具備更加前瞻性的思維,更好地幫助客戶項目取得成功。

如今,由inDare設計的產品在上百個國家和地區銷售,每年全球銷售額接近300億元。這些帶有本土設計元素的消費品,讓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擁有了更高的辨識度和文化價值,也為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提供了助力。

未來,inDare將堅持為獲得消費行業的設計王冠而努力。「我們這一代人設計師有個使命:把系統化設計與企業品牌發展的路徑相結合,承載本土文化基因,走向全球市場,創造中國品牌。」陳鋒明說。

文章由「2023福布斯中國最具影響力華人精英評選」組委會撰寫

聲明:Forbes Insights是商業合作內容,用於調研的部分/全部數據來自合作方和第三方,相關觀點及結論均基於以上數據研究得出,不作任何投資指引和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26ca5fd1231bb60e35da43f58b65de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