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播 遼寧省農科院專家這樣建議

2020-04-06   錦州政法

從氣象部門獲悉,去年農田封凍前,遼寧省絕大部分地區土壤墒情較好,冬季降水也比常年同期多1倍。預計春季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2℃,春耕和春播工作較常年可提早5—8天。據此,遼寧省農科院有關專家提出如下建議。

提早做好春耕準備

針對春耕工作可能提前的情況,應及時對農機具進行檢修和保養,做好調試、維修工作,確保達到春耕春播生產技術要求。由於春季土壤翻耕會造成墒情損失,應避免深翻耕作業,提倡因地制宜採用少免耕技術。該技術可有效減少土壤水分散失,降低農田風蝕和水蝕,並能節約農機作業能耗,降低成本,節省時間。尤其在遼西半乾旱地區有利於保證苗全、苗齊、苗壯。如土壤出現板結等問題,可在6月中上旬適時進行中耕深松,以促進降水入滲。春季土壤耕作時間建議在土壤解凍初期進行,以留住「返漿水」,保持土壤墒情。

適時搶墒早播

今年春季土壤墒情較好應及時搶墒播種。玉米在5cm土層地溫穩定通過12℃即可播種,花生、大豆等油料作物穩定通過15℃方可播種,播種覆土後應立即鎮壓保墒,以提高出苗率。播種時要注意做好種肥隔離,底肥推薦側深施,種與肥間距達到5—8cm,施肥深度一般10—15cm。玉米提倡採用「底肥+追肥」的施肥方式,如採用一次性施肥,應使用緩釋型肥料,花生等油料作物推薦選用低氮高磷高鉀型復合肥。

選擇適宜種植方式

當前遼寧省普遍採用單作均勻壟種植的方式,玉米等一些作物如改為大壟雙行等「寬窄行」種植模式,能更利於作物群體通風透光,提高產量。同時,適當採用間套作種植也能增產增效。如遼南地區鮮食玉米間作馬鈴薯、下茬複種芸豆和白菜的種植模式,實現了「一地四收」;遼西地區林果間作花生、玉米間作花生等種植模式,能充分利用光、水和土地資源,並解決了花生田風蝕等問題。

提倡旱作與節水技術

雖然目前土壤墒情較好,但作物生育期內依然存在乾旱風險,因此應做好御旱抗旱準備。如遼西地區可採用深溝播種、少免耕、中耕深松等抗旱技術,以增強土壤對水分的蓄保能力;坡耕地可採用等高種植、壟膜溝種、生物籬等技術防止水土流失。同時也應做好農田水利工程維護工作,採用微噴灌、淺埋滴灌和膜下滴灌等節水技術,以預防中後期發生乾旱,保障作物豐產穩產。

注重病蟲害防治

去年冬季以來,氣溫偏高病菌和害蟲(卵)越冬率較往年會升高,尤其粘蟲、玉米螟等害蟲越冬蟲源基數大,局部地區存在病蟲害大規模發生的風險,應注意做好主要病蟲害預防工作。如直接選用包衣種子或進行種子包衣處理,做好田間地頭雜草防控,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植保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