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點讀書微信號(ID:duhaoshu)
作者:十點白駒
疫情轉眼到了第三年,病毒並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確診清零。
一輪又一輪的疫情反覆,已經讓人心態麻木。
生活雖然慢慢恢復秩序,但也漸漸習慣這樣的生活:
出入小區查看健康碼,去往別的城市要核酸;
一不小心密接被隔離,發燒感冒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
最近,疫情形勢又變得嚴峻,青島、吉林、上海的每日增長數字令人擔憂。
張文宏在微博寫道:「新冠沒有那麼嚇人,但是仗很難打。」
距離徹底清零,我們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疫情這三年,頓悟這6個人生真相,分享給你。
1
無常,是生活的常態
疫情之下,也有不少意外發生。
3月20日,河北邯鄲。
下午16時40分左右,正是下班時分,路上行人匆忙,大家趕著回家。
突然,一輛白色福特牌小轎車衝進道旁的非機動車道,瞬間人仰馬翻,地上一片狼藉。
最後車頭撞向欄杆,終於停了下來,車頭已經完全報廢。
事故最終造成了現場14人受傷,其中4人搶救無效死亡。
這起事故中的受害者何其無辜,他們不過是像往常一樣走在回家的路上,卻不料迎來無妄之災。
有的人早上說了再見,便再也沒法回家。
經歷無常,我們才會明白生命的可貴。
曾經我們以為,普普通通地活著是一種常態,但其實一生無病無災地活著,已經是最大的奇蹟。
世事無常,我們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
- 唯有珍惜擁有,過好當下的每個瞬間,才是對生命的不辜負。
2
不要來日方長
疫情幾年,你跟朋友見了幾面?
北京的李女士,原本在疫情之前跟大學同學約好去香港旅行,但突然爆發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計劃。
不僅旅行一拖再拖,而且見面更是實屬不易。
你到我的城市要核酸,我到你的城市要隔離,實在有些麻煩。
最後,她們還是決定視頻通話,這樣比較省事。
生命來來往往,來日並不方長。
我們總以為還有機會,總有時間,所以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
不曾想,有的人說了再見,就沒有再見面;有的人說聯繫,分開之後就再也沒有交集。
所謂來日方長,實際上再也沒有了以後。
趁有機會,不要來日方長,不要下次見面,不要改天再約。
想見的人立刻去見,想說的話及時去說。
- 別把遺憾留在昨天,讓所有的明天只剩感嘆。
3
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
看過一個街頭採訪,主要讓人們談談居家隔離的感受。
被採訪的女孩坦言:
「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居家隔離,讓我們兩個人溝通的時間更多,做事也更規律了。」
「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家人的陪伴。」
「居家隔離,讓我們兩個人溝通的時間更多,做事也更規律了。」
疫情之前,我們忙於工作,忙於交際,忙於娛樂,就是抽不出時間陪家人好好吃一頓飯,好好看一次電視,好好坐下來聊聊天。
疫情中,被迫居家的時間,讓我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彼此相處。
我們也有機會自我審視,在以往的生活里,原來我們忽略了多麼重要的東西。
你會明白:
無論你將來走多遠,無論你在別人眼裡多麼強大,家人永遠都是你的軟肋,是你所有力量和勇氣的來源。
- 人越長大,越要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
家裡的飯,吃一碗少一碗,家裡的人,見一面少一面。
趁有時間,多誇誇媽媽做的飯,趁有機會,多跟家人聊聊天。
4
身體是根基,健康是本錢
跟病毒的作戰,免疫力是一道重要的防線。
疫情爆發以來,我們也看到這樣的現象,剛開始感染的是老人,後來感染的是孩子,原來病毒最先攻擊的是免疫力脆弱的易感人群。
60歲的李治,是武漢那場疫情的親歷者。
疫情中,他80歲的母親,以及自己的妻子紛紛感染新冠。
但因老人抵抗力弱,終究沒有挨過病毒的侵襲,而妻子在隔離期通過吃藥、打針,核酸檢測的結果漸漸由陽轉陰,恢復健康。
專家說,新冠沒有特效藥,用藥之後,還是要看免疫力的表現。
那些身體健康狀況較好的人,免疫力強大,病毒不容易攻克,即使感染,也極大幾率恢復好轉。
疫情以來,我們沒有哪個時刻比現在更關注健康。
沒事的時候,不要熬夜,吃新鮮的食物,多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給身體打好健康的地基。
- 病毒面前,你的免疫力有多強大,你的身體就有多健康。
5
保持自律
疫情肆虐,很多人不得不居家辦公。
沒有通勤的需要,沒有早出晚歸的約束,生活開始進入無序。
有人居家十幾天,晚上熬夜到凌晨,白天睡到中午才起,生物鐘被嚴重打亂。
不能出門的日子,也不用社交,也不想花時間打理自己,蓬頭垢面,形容萎靡,整個人將生活過得一團糟。
結束隔離之後,有人像充滿電一樣回歸工作,有人卻像經歷一場大病一樣氣力虛弱。
- 無論身處什麼樣的環境中,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生活的節奏。
該吃飯時吃飯,該睡覺時睡覺,該運動時運動。
將自己的生活打理得清爽,是每個成年人該有的生存能力。
有人說,無節制的生活,是一種自由的生活方式。
但事實上:
沒有自控力地活著,並不是自由,自律者才會有更多自由。
6
保持學習,會很重要
疫情之中,有人隔離,有人居家辦公,人生突然多出大把的空餘時間。
面對豐裕的時間,有人顯得無所適從,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於是選擇遊戲對線,在娛樂中消耗掉這段時光。
有人如獲至寶,在空餘的時間裡,學了不少新東西。
豆瓣上有一個生活小組,叫做「抗疫時期的生活智慧」。
疫情的時間,有人拿起了考證的資料,每天打卡學習;有人堅持運動,在臥室里舖起瑜伽墊,雕刻身材,練出腹肌;有人自學了鋼琴、繪畫,重拾了當初沒有時間學習的愛好……
就像汪曾祺說的一段話:
活著,就還得做一點事。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活著,就還得做一點事。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口味單調一點、耳音差一點,也還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對生活的興趣要廣一點。
無論日子多麼貧瘠,學習新東西,保持一種愛好,就是點燃生活里的光亮。
- 外部的世界再荒亂,自己的生活有希望,就不會難熬。
7
網上有人調侃:青春才幾年,疫情占3年。
不知不覺,疫情已經持續這麼長時間,等我們無法左右外面的環境,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日子再難,總有人能夠從貧瘠里開墾出寶藏,從荒蕪里走到春暖花開。
疫情總會退散,願你在時間的洪流里收穫一個更豐盛的自己。
不辜負年華,不辜負歲月。
-END-
作者:十點白駒。本文來源十點讀書(ID:duhaoshu),超3000萬人訂閱的國民讀書大號。
關於版權、合作和投稿,請聯繫現代與經典客服微信xdyjd2005 或郵箱[email protected]
名師在線課程點擊左下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