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網 「我想借這個機會,向投資人道歉,並通過你們向所有投資建業地產的朋友們表達我發自內心的歉意。」
8月15日,建業召開了投資人溝通會,熟悉的投資人告訴觀點新媒體,會議剛剛開始,胡葆森首先在電話那頭向全體投資人致歉。
在胡葆森看來,過去一年多時間,建業的表現不如預期,固然這一表現有自然災害、疫情等因素影響,但作為企業的決策人,他責任重大。
實際上,2021年下半年以來,接連的水災、疫情及宏觀調控,中國房地產行業迎來了至暗時刻,同年9月一封「求救信」在網絡傳播開來,建業被推至風口浪尖。
不過,建業的反應也還算快,危機爆發以來,這家企業接連通過人員優化、資產出售、國資入股等方式積極自救。
就在溝通會召開的幾天以前,建業地產宣布,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按每股股份0.7325港元購買建業地產885,000,000股股份,占公司已發行股份的29.01%。據此,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已成為建業地產第二大股東。
無疑,國資的加盟,給苦苦掙扎的建業帶來了曙光,這種曙光或許來自經營層面,但更多來自無形的信心和信用。
投資人提到,胡葆森在會上亦多次對河南省政府的支持聊表謝意,並強調,未來建業依舊要堅守河南、堅守信用底線。
「爭取達成復工率95%-100%的目標」
在投資人溝通會召開的當天,建業公布了半年度業績預告,不過,一連串的數字,似乎沒能讓投資人滿意。
公告提到,基於對該集團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未經審核綜合管理帳目及其他董事會目前可得的資料的初步評估,預期建業地產於期內將會錄得約50億元至60億元的該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
而去年同期,該公司錄得收入203.57億元,權益持有人應占溢利7.29億元。
這是建業地產自誕生至今,第一次出現虧損。與公告所述一致,建業地產財務長趙瑞昆在溝通會上將虧損歸因於五個方面:
一是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銷售同比下滑;二是新冠疫情影響導致工程進度推遲,年內交付體量下跌,結轉收入減少;三是中國整體宏觀市場表現疲弱,商業租賃需求下降,投資物業公允價值增值減少;四是交付物業平均售價下降,毛利率減少;五是期內存貨減值增加。
「總結來看,上半年虧損是資產相關的評估減值、存貨減值等一系列的減值導致的虧損」,投資人轉述趙瑞昆的話語表示。
這一串冰冷的數字,或許代表了這半年時間裡建業地產,乃至整個房地產行業的走勢,但顯然,投資人更關注的是建業的未來。
年初至今,建業地產的銷售持續下行,其中7月單月,建業地產實現合同銷售額21.19億元,同比減少為8.8%;前七月,該公司累計實現合同銷售總額161.58億元,同比減少為51.6%。
整體來看,建業地產單月銷售降幅收窄,但整體銷售仍有待回升。基於此,市場擔憂,儘管建業當前危機有所緩解,但銷售業績始終不見起色,未來企業的盈利能力、資金流動性難以企穩。
對於經營業績的表現,胡葆森提到,行業整體銷售較去年同期出現了大幅度下跌,河南本土房企前七月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6%,建業下降了51%,比行業整體情況稍微好一點,另外,建業前七個月在河南依舊保持著第一的市場地位。
的確,銷售「速凍」、回款重挫是當前地產行業普遍面臨的壓力。
不過,建業地產CEO楊明耀提到,河南鐵建投與建業集團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後,更加堅定了目前購房客戶的信心。
「鐵建投與建業地產7月21日簽約以後,我們對重點項目也做了監控,7月最後一周環比前一周來訪增長了9%,認購的套數增長了27%,認購金額增長了33%。我們在7月下旬一共簽約了20.6億,其中重資產項目是10.3億,環比7月中旬提升了63%,可以說鐵建投入股的消息對建業地產業績拉升效果非常明顯。」投資人轉述楊明耀話語表示。
溝通會上,建業管理層還表示,當前,該公司的貨值非常充裕,公司為下半年市場復甦做好了充分準備。
同時,胡葆森亦明確,接下來公司的主要任務還是復工復產,爭取在2-3個月達成復工率95%-100%的目標。
「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除了經營業績方面立竿見影的回暖以外,河南鐵建投的加盟,還給建業和資本市場提振了信心。
事實上,近兩年,行業爆雷聲四起,伴隨著頭部房企流動性危機展露,投資者和購房者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前所未有地脆弱。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胡葆森多次提及,「信心比黃金還重要」。
投資人提到,建業管理層近期也曾召開內部會,對過去三至五年的快速發展進行反思,反思過後,企業認為,信心首先來自於企業本身,不僅企業要有信心,更要向市場、客戶、金融機構、政府傳遞信心。
「我們一直作為領先者,我們的信心不只是對建業人重要,對客戶也重要,對金融機構、政府都很重要,因為我們占了河南市場超過10%。」投資人轉述胡葆森的話語提到。
但建業的信心從何而來?
他解釋道,因為當前行業有幸趕上了中國城鎮化的大時代,接下來,建業還有三碗飯可以吃:一是吃品牌飯。建業30年培育的品牌,從房子質量,到服務、口碑,在河南市場已家喻戶曉;二是吃手藝飯。建業的房子要設計得更科學、合理、智能,要服務得更好,要蓋得更快;三是吃勤奮飯。建業團隊的匠人精神、拼搏精神,使得我們在行業保持領先的地位。
「要比別人的品牌好、口碑好,比別人的手藝好,比別人更願意起早貪黑、勤奮,民營企業還能生存和發展下去,還能夠過這一關。」
除了企業本身需要建立信心,國資入股亦對建業的信用提升等多方面帶來積極作用。該公司管理層提到,「國資入股之後,不僅緩解了建業地產的資金壓力,在信用評級方面也獲得了國資背書」。
河南鐵建投之於建業,或許是業績回暖的催化劑,或許是信用增值的強心針,但剛剛完成入股的河南鐵建投,未來將與建業如何協同?雙方的合作模式又是怎麼樣的?依舊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問答環節,類似的問題接踵而至。
楊明耀表示,目前,河南鐵建投與建業已經成立了工作專班,共同推進雙方的項目合作事宜,雙方將共同梳理目前的項目情況,未來雙方將通過共同拿地、共同開發等多種形式,實現優勢再造,提升各自的品牌影響力和總體發展能力。
同時,針對國資入局建業董事會,以及王俊的退出,該公司均一一做出回應。
此前,8月初,建業完成新一輪董事會成員的變更,河南國資兩名董事正式進駐建業董事會,王俊已辭任執行董事一職,林明彥及陳瑛已辭任董事一職。
溝通會上,王俊提到:「我沒有離開建業,我現在是建業集團的副董事長,也會繼續協助胡董進行集團戰略、未來的經營方向以及資本市場的工作,辭任董事,是因為國企入股之後的相應安排,要滿足董事人數基本符合他們持股的股比。」
至於下一步的紓困路徑,建業表示,目前公司正積極與紓困基金對接。
據觀點新媒體了解,8月9日,鄭州百億房地產紓困基金首單項目落地,建業集團的北龍湖金融島寫字樓項目拔得頭籌。
建業管理層明確,目前,公司正在與河南省、鄭州市以及資產管理公司三個渠道對接,發展不同層級、不同形式的紓困基金。
半個多小時的溝通會,建業和胡葆森向外界解釋了國資入股的意義、國資的角色,但溝通的核心更多是信心的傳遞。
投資人告訴我們,建業創辦至今30年時間,始終堅守公司的企業文化「守信用、負責任、走正道、務正業、肯吃虧」。
胡葆森在溝通會上亦明確,「我們過去30年堅守在河南,今後進入第四個十年,我們依然會堅守在這個陣地上,依然會堅守自己的信用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