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能源資源安全保障 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成果不斷湧現

2023-12-14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能源資源安全保障 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成果不斷湧現

本報記者 李哲 北京報道

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長期以來,我國油氣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為確保能源安全供給,國內油氣公司積極應對,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呈現震盪波動態勢。為應對油價波動影響,油氣公司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勘探取得新成果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挖掘增產增供潛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是我國能源發展的首要任務。在我國加速構建新型能源體系過程中,油氣資源仍將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前及未來較長時間需要築牢的能源安全底線。

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原油年產量由1.89億噸增長至2.05億噸,天然氣年產量由1602億立方米增長至2201億立方米。2022年,我國油氣自給保障率同比提升約2個百分點,其中原油自給保障率從27.8%提升至28.8%,天然氣自給保障率從55.7%提升至近60%。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10月,我國生產原油達到17405萬噸,同比增長1.7%,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動力。

不僅如此,記者於12月1日從中國石油方面了解到,經過兩年多的勘探攻堅,長慶油田在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洪德地區發現地質儲量超億噸級整裝大油田。目前,長慶油田已在鄂爾多斯盆地建成了年產6500萬噸世界級特大型油氣田。

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副總經理牛小兵透露,洪德地區石油勘探取得了快速突破,油田開發也在加速跟進。目前,該地區的原油日產水平達到504噸,已發現的石油儲量足以支持年產50萬噸規模的原油生產能力。

此前,中國海油在10月23日發布消息稱,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2000米地層發現我國首個千億立方米深煤層氣田——神府深煤層大氣田,探明地質儲量超1100億立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我國勘探開發的持續深入,頁岩油和頁岩氣等非常規油氣在油氣增儲上產中的作用不斷提高。2022年,我國頁岩油產量突破300萬噸,較2018年翻了兩番;頁岩氣產量達到240億立方米,較2018年增長了122%。

此外,記者從中國石化方面獲悉,11月9日,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突破。部署在元壩氣田的深層緻密砂岩重點預探井——元陸2HF井,試獲了高產工業氣流,日產氣量達到22.06萬立方米,無阻流量為50.39萬立方米/天。

增儲上產捷報頻傳

2023年以來,國際油價呈現明顯的波動趨勢。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在88美元/桶至72美元/桶之間波動。但進入下半年後,價格走勢變得更為劇烈,布倫特原油價格在9月底飆升至96美元/桶,隨後開始震盪下跌,近日已經降至73美元/桶。

談及國際油價的變化,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記者表示,我國油氣資源的對外依存度比較高,目前仍然維持在70%以上,油價上漲對中國是不利的。受俄烏衝突影響,國際油價長期保持在80美元/桶的價格,如果沒有俄烏衝突,油價或許會在50美元/桶的價格徘徊。

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油氣資源的保供工作帶來了更大挑戰。為了確保國家的能源安全,2023年7月,國家能源局在組織召開的2023年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工作推進會上明確表示,全國能源系統和油氣行業將持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於「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的決策部署,加強全局性謀劃、前瞻性思考,統籌科技攻關與成果應用,構建科學長效發展戰略,樹立戰略自信,堅定必勝信心,堅定不移加大油氣增儲上產,堅決保障我國油氣核心需求。

常規油氣資源開發在我國油氣保供中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以中國石油為例,12月14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天然氣年產量突破400億立方米。400億立方米天然氣,約占全國2023年天然氣產量的五分之一,以及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1%。如果全部轉化成熱能,相當於4個三峽電站同期發電量產生的總熱量。按1戶家庭日均用氣量1立方米計算,4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滿足超過1億個家庭、超過3億人一年的用氣需求。此外,截至11月30日,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今年已生產天然氣296.1億立方米,創歷史同期新高。

大慶油田作為我國老油田,其三次採油產量已連續22年超千萬噸。這得益於水驅高效開發技術的持續疊代更新,使得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超25億噸,採收率超40%,比同類油田高出10個百分點以上,創造了國際領先的陸相油田開發水平。

「我們自主研發驅油劑,配套形成化學驅系列技術,從室內研究到先導試驗、擴大試驗,再到工業推廣,技術持續跨越式發展,大幅度提高採收率由不可能變為可能。」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企業技術專家侯兆偉說。

在非常規油氣資源開發方面,截至12月11日,江漢油田涪陵頁岩氣田焦頁6-2HF井投產以來累計產量突破4億立方米,創全國頁岩氣單井累計產量最高紀錄。目前,涪陵頁岩氣田累產超過1億立方米的氣井有208口,累產氣量超過343億立方米。

除此之外,我國在海洋原油產量上也取得了顯著成果。2022年海洋原油產量5800萬噸,成為原油增產的主力軍。11月14日,渤海首個千億方大氣田——渤中19—6氣田Ⅰ期開發項目投產。渤中19—6氣田目前已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超過2000億立方米、探明凝析油地質儲量超過2億立方米,是我國東部第一個大型、整裝的千億方大氣田。該項目計劃投產開發井65口,高峰日產油氣超過5000噸油當量。這將為渤海油田在2025年實現上產4000萬噸目標提供重要保障。

(編輯:董曙光 校對:劉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0db208b182c169ce52544086b203d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