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胸部CT篩查的日益普及,越來越多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在體檢中被發現了。
所謂的GGNs(磨玻璃結節)通常是指胸部CT平掃中可觀察到的雲霧狀淡薄影子,類圓形病灶,邊界清晰,可為早期肺癌表現。但針對肺部磨玻璃結節處理方式,專家們各持己見,部分醫師採取積極態度,建議儘早手術,部分醫師採取穩中求勝,建議隨訪觀察,視其變化再進一步斟酌診療對策。
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主席、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教授,為諸位帶來最新的早期肺癌與磨玻璃樣結節的診治資訊。
GGNs可先觀察隨訪
判斷何時干預GGN主要依靠GGN的大小、實性成分比例和動態隨訪變化。
• 孤立性純磨玻璃結節(pure ground-glass nodule,pGGN)——非實性結節,對於亞厘米、甚至<2cm的純磨玻璃樣肺內陰影,以及無實性病變的肺內陰影,癌變的可能性較小,建議不要急於手術,先進行觀察,並定期複查進行隨訪,隨訪時間應根據肺小結節的形態學特徵選取半年或一年。
• 孤立性混合磨玻璃結節(mixed ground-glass nodule,mGGN)——部分實性結節, 對於實性成分≤5mm,建議3個月後隨訪,若病灶仍存在且實性成分<5mm,則3年內每年複查一次,若複查胸部CT病灶內實性成分≥5mm,或實性成分大於25%,則可以考慮穿刺活檢或手術切除;對於首次胸部CT發現的實性成分>5mm的mGGN,同樣建議3個月後複查,發現病變增大時應考慮惡性病變可能。
既往研究發現良性 GGN 可自行消退,而惡性GGN 則會持續存在,且直徑和CT值會隨時間推移而增加。因此目前仍需要積累更多的隨訪數據,通過更多的臨床數據或大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最終達成專家共識,提高原位癌、微浸潤癌術後生存率,以達到五年生存率接近100%、十年生存率超過95%的目標。
早期肺癌的治療發展
目前早期肺癌的標準術式是肺葉切除+淋巴結採樣或清掃。
• 對於小於2個厘米的早期肺癌,亞肺葉切除對比肺葉切除的臨床多中心研究正在進行中。
• 針對CT影像肺部亞厘米微小結節,如術中冰凍病理證實是原位癌一般採取局部切除或亞肺葉切除,根據其所在部位選擇肺楔形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或復合肺段切除。
• 對於沒有肺門淋巴結和段門淋巴結轉移的早I期肺癌,通過手術切除就可以實現臨床治癒,不需要術後輔助治療。
• 若影像學診斷中提示疑似早期肺癌且可能存在異常淋巴結腫大的,術中則需常規送冰凍病理,如明確是微浸潤癌或浸潤肺腺癌,則常規進行淋巴結採樣或清掃。
• 若術後病理明確出現段門淋巴結、肺門淋巴結或/和縱隔淋巴結轉移的,需要進行術後輔助治療,包括輔助化療、輔助放化療、輔助靶向治療。無法耐受外科手術治療的早期肺癌患者,可以選擇調強放療技術SBRT或CT引導下射頻消融物理靶向治療技術。
肺癌外科手術的原則是最大限度切除病變組織,以及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肺組織。傳統的早期肺癌手術方式為肺葉、復合肺葉切除或全肺切除加系統性肺門和縱隔淋巴結清掃。針對直徑小於2厘米或亞厘米早期肺癌,正常肺組織切除過多,會影響患者的術後康復、術後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對於影像學特別是PET-CT提示沒有段門和肺門淋巴結的早I期肺癌,系統清掃了肺門淋巴結和縱隔淋巴結及組織,可能會增加術後併發症的風險,同時對延長生存和改善預後並沒有幫助。
為此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對於肺的外1/3周圍型的亞厘米病變,嘗試進行亞肺葉切的臨床多中心研究,初步的研究數據表明:亞肺葉切除對於特定早期肺癌人群來說,可被認為是一種可靠的替代選擇。目前解剖性肺段切除也在臨床試驗中,優勢是可將肺段門淋巴結同時送檢,確認是否有N1淋巴結轉移,指導術後治療決策。
醫工結合獲益多
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廣泛,特別是在醫學影像肺部小結節輔助診斷、術前定位和術中定位導航中的應用。另外,抗腫瘤新藥研究、機器人輔助診療系統、大健康管理模式、康復醫療體系建設、網際網路+醫療和遠程會診、基因檢測指導下的精準醫療、便攜健康管理理設備、現代化信息化醫院管理、分子生物醫學研究等也都在迅猛發展。
以早篩早診系統為例,早期腫瘤患者的篩查通常靠人工登記核查制度,工程量巨大,還會存在數據遺漏和錯誤登記的問題。如果能夠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參與肺癌篩查,管理早期肺癌患者資料庫信息,運用大數據智能地對患者進⾏篩查分析和診療指導, 將極大提高篩查項目中的肺癌患者的被檢出率,降低醫務工作者的勞動量;規範臨床診療行為,特別適合於地市級以下醫療機構,有助於推動市縣鄉診療一體化建設。
當前,人工智慧可利用肺癌篩查平台建設,發現肺癌高危人群篩查項目中的肺部小結節和微小結節,利用智能化肺部結節診斷系統和基於基因組學的分子生物標誌物診斷系統,包括血液腫瘤標誌物、肺癌血清抗體和痰端粒酶檢測等技術,建立肺癌篩查新模式,健全中國肺小結節患者資料庫,並提出肺癌一體化早篩解決方案,排除疑似患者,最終確診早期肺癌進行臨床干預,大大降低肺癌死亡率,提高早期肺癌患者的五年和十年生存率。
人工智慧AI技術就相關的肺小結節影像學分析對於肺癌早期篩查起到了很好的協助作用。因此在規範臨床診療行為的同時,重視術前的肺小結節診療質量控制管理,通過醫工結合,充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在肺小結節術前診斷、術前定位、術中定位、術中導航的作用,可明確哪些肺部小結節需要醫療干預,哪些肺部小結節疑似早期肺癌,哪些早期肺癌通過哪些外科手術方式進行臨床干預後,能夠獲得更長的生存時間以及更好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