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北汽新能源(北汽藍谷)發布2020年半年報,實現營收31.12億,同比降69.84%,凈利潤虧損18.63億,同比降幅達到2814.98%,也就是下滑了28倍之多。作為2019年度上市車企中員工平均工資最高(30.58萬元)的北汽新能源,今年的日子並不好過。
就在北汽新能源發布這份傷心的半年報同時,長沙街頭,一輛北汽新能源目前銷量最好的車型之一——EU5車型燃起了熊熊大火,在網友自拍的視頻中,這輛北汽新能源車還發生了爆炸。
EU5為一款三廂緊湊型轎車,搭載三元鋰電池,電池最大容量在60kWh左右,續航里程最高501km。目前,市場在售的2019款車型,共有4款車型,補貼後售價區間為13.29-17.19萬元。
這已經是8天之內北汽新能源與電動車自燃發生的第二次掛鉤,據媒體報道,8月20日在福建三明一輛北汽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時突然冒煙,消防到場處置。為防止電池中途爆炸,消防員撤到安全距離用水槍冷卻,過程中車輛突然爆炸。
頻發的產品自燃問題讓本就處於低迷中的北汽新能源雪上加霜,從北汽新能源之前發布的公告看,今年7月份共售出2009輛新車,而去年同期的銷量為1.25萬輛,同比下滑84%。放到全年來看,北汽新能源1月~7月的總銷量為1.67萬輛,甚至比去年12月一個月的銷量還低了5000台。
北汽新能源銷量低迷 降幅超行業平均水平
雖然今年年初開始市場受到了疫情的諸多影響,但相比於其他競爭對手,北汽新能源的降幅更明顯,今年前7個月,國內共計售出了39.8萬輛新能源車,同比下降了36.1%。而北汽新能源的下滑幅度還超出了行業42%。
短短7個月前,北汽新能源月銷量還能夠達到2.2萬輛,今年發生了什麼?讓銷量出現如此大的滑坡,曾經號稱全國新能源車銷量第一的北汽新能源,要做哪些應對呢?
在北汽發布的半年度報告中,認為行業競爭愈加激烈、核心優質零部件資源有限等因素,給公司產品結構調整、客戶結構調整和市場營銷帶來較大影響。
但從各競爭對手的情況來看,雖然市場的衝擊是大範圍的,但並非所有的對手都舉手投降了。
最近幾年一直跟北汽在新能源NO.1寶座較勁的比亞迪雖然也在下滑,但1-7月仍然賣出了7.1萬輛新能源車,並且在7月份實現了同比增長9%。雖然廣汽新能源剛剛在海口發生了自燃事件,但總體上看廣汽新能源埃安已經成功取代北汽,成為比亞迪新能源今年最強的對手。就連以小型純電動車為起點的長城歐拉(參數|圖片),奇瑞螞蟻系列和寶駿E系列,也都小有建樹。
下滑原因諸多 解決尚需時日
其實,北汽新能源下滑的原因是多個層面的,產品線問題多,戰略不明晰,人員變動大,都是導致北汽新能源表現不佳的原因。
在EU(參數|圖片)系列之外,北汽新能源醞釀了幾年的ARCFOX品牌車型也在蓄勢待發,但這個品牌與EU以及北汽乘用車的BEIJING牌之間的差別到底有哪些?到現在也沒有人能說清楚。
此外,頻繁的換人也在影響北汽新能源的效率,從2019年初至今,北汽新能源已經換了2位總經理,隨之而來的就是在下面各個層級上,都有人員被替換,值得注意的是北汽體系內的多家企業,都有頻繁更換高管的「習慣」。
此外,在北汽藍谷發布的公告中,降低成本也是重點提到的問題。從此前某媒體做的上市車企員工工資水平看,北汽兩家企業北京汽車和北汽藍谷,是平均工資最高的。
在這份媒體總結的榜單中可以看出,2019年上市車企平均員工工資最高的是北汽集團旗下北汽藍谷,員工平均工資為30.58萬,注意這還是同比2018年下降了3.22萬,也就是說18年時,北汽藍谷的員工平均工資為33.8萬。如此高的成本難怪2020年會虧得一塌糊塗。
從下半年北汽新能源公布的諸多策略,如加大補貼力度,增加盈利模式等來看,北汽新能源也在進行自救措施,短期內促銷量額方法有發放大額消費券,長期內也在增加研發投入和加大換電的研發力度,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汽新能源正在經歷最大的難關,如何度過,我們將會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