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房子,多買1㎡都是浪費

2019-12-20     住范兒

致力裝修小白掃盲指南,讓裝修變得更輕鬆!大家好,我是為你掃清裝修障礙的住范兒。

差的戶型真的一秒鐘都不想多待!


現在是2017年,我們講究什麼都要新的,手機要最新的、衣服每年都要換新的…… 唯獨二手房,明明冠著「二手」的名,卻火爆到一房難求,就連那些打眼兒一看就拍大腿直呼「奇葩」的戶型,也能很快售出。

我們對於居住這件事情的態度似乎是非常寬容了。

然而又偏偏在裝修的時候拚命折磨自己,採光不好想開窗洞、結構不合理要砸牆、異形空間買不到合適家具,連定製都要加錢……

我們對於居住這件事情明明就是很挑剔的啊。

挑剔就對了,買房這件事情成本這麼高,可萬萬浪費不得。

戶型是誰決定的?


不少人認為這是設計師的鍋,一開始我也這樣覺得,是設計師放飛了自我。

在找專業人士諮詢過後,才明白,房子從設計到建成,全程都在帶著腳鐐跳舞。

開發商拿到一個地產項目,除了用地規劃條例中規定的容積率、日照時長等,還要考慮建築外形有沒有特點、整體風格等。


北京南三環某小區的獨特外形及戶型

圖源:鏈家


再到平面布局這一步時,又需要顧及利益的最大化。

這樣一來,在保證一些基礎戶型的前提下,就只能利用建築規劃的「邊角料」。


奇葩戶型的多發區,商住兩用的樓

圖源:見水印


一直背鍋的設計師在有限的邊角料里再權衡居住需求進行功能分區設計,儘可能保證放下一張床、留一個衛生間、塞進一個廚房、再有一些合理位置的門窗。


網上爆紅的上海某小區「跑道戶型」原戶型圖

圖源:微博


爆紅之後經修改的現戶型圖,跑道不再計入購房面積

圖源:鏈家


對於消費者來說,買這樣的房子,其實是在為它的附加價值買單,真正的居住價值,就一言難盡了。

這些奇葩戶型就是妥協的產物。


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奇葩戶型?


中國人買房,講究的是戶型方正、坐北朝南,進深和面寬的比例適當,採光最好是全明,通風要能南北通透。


真奇葩


我們上面看到的戶型都是真奇葩戶型無疑了。

戶型的外形輪廓就不吐槽了,微博的段子已經非常精彩。主要看的是戶型的內部結構,也就是房間方不方正。

先看我們覺得好用的房間,一定是橫平豎直的牆體和房間劃分。

圖源:life.vanke.com


這可不是偶然,方方正正的房間結構上計算方便、施工時能準確定位、家具布置上也能省心省錢,居住時使用效率也很高,幾乎很少造成空間的浪費。

一旦家裡出現外凸的尖角、內凹的折角,不光是會覺得不舒服,家具擺放還是一個大問題。


圖源:見水印


10萬一平米的房子,多花30萬買來三個用不上的角落,蒼天繞過誰。


假奇葩


在看戶型圖的時候我發現了這樣一個戶型,


圖源:見水印


要是論外形輪廓,也是很奇葩了,圓弧形的輪廓在窗戶安裝上不知道比普通窗戶貴了多少。

可是仔細一看內部結構,房間方正,進深和面寬的比例合適,動靜分區合理,除了暗衛之外,一切都完美。

這樣的戶型你願意住嗎?

我是願意的。

可見比起房子的外形輪廓,房間方不方正、結構合不合理才是判斷戶型是否奇葩的依據。


戶型差就沒救啦?奇葩二手房這樣改,整棟樓的鄰居都要來家裡參觀!


好的戶型


每個房間都方正,總體房間結構也相對規整,布局緊湊,動靜分區、乾濕分離,全明採光,能對流通風的戶型,我們稱之為好。

地段方便生活又兼顧工作,那是上好。

如果物業負責,小區環境乾淨,鄰居素質高,那就是絕妙!

設計師告訴你,買二手房到底怎麼挑戶型


關於戶型,請再挑剔一點


關於戶型進步這件事情,放到馬斯洛需求理論里,也是成立的。


戶型的進步


80、90年代建的房子,還處於福利分房時代,大家只關心有沒有房住,住不住得下,所以那時候的戶型基本都是這樣的,臥室大,暗廳甚至沒有客廳,小小的廚房和衛生間。


圖源:nipic


再往後幾年,90年代末21世紀初建的房子,大家開始關心誰家房子大、房間多,恨不得每一種功能需求都有一個對應的屋子,書房、餐廳客廳廚房三分離、棋牌室、多功能廳……

這是快速膨脹的時代印記。

圖源:kujiale


近幾年,儘管居住需求多樣化了,各式各樣的戶型都有,唯獨開放式的格局獨占鰲頭,成為潮流。現在的家庭生活更講究的是氛圍,所以應運而生開放式廚房、社交廚房等概念。

公共空間面積變大、格局變開放,私密空間比如臥室則只要夠用就好,這是當下,也是未來家居的趨勢。


圖源:life.vanke.com


我們何時開始思考居住環境?


說實話,我們每個人每天生活在自己的家中,但卻常常對家熟視無睹。對於家的思考和精細化設計這一點,反倒是地產開發商走在了前面。

一些大的地產商如萬科,每年花在戶型研究和設計上的費用是非常高的,正是因為他們明白戶型在居住舒適度中的重要作用。


一個好戶型 圖源:life.vanke.com


前萬科廣深區域副總建築師逯薇女士就曾談到自己在萬科的工作經歷,十幾年來一直在做住宅原型研發設計,深入無數中國家庭觀察生活中的使用習慣和痛點,再去做精細化的需求區分,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不得不說,是我們太習慣於給什麼就吃什麼,是我們自己對戶型和居住還不夠挑剔,才會做了開發商「邊角料」的接盤俠。


對戶型、對居住,請再挑剔一點


住范兒有一個很好的理念,就是產品設計從需求出發,要實用,也要美。

和萬科一樣,我們在設計產品之初,也是深入平常百姓家裡去了解、觀察的。

和產品設計研發部的小夥伴們聊起來,其中一個設計師說這個過程是很奇妙的,「看上去是你在觀察客戶,其實是你在幫助客戶了解他自己」。


住范兒樣板間 圖源:住范兒自攝


居住是一件不斷在疊代的事情,真誠希望有一天這個疊代的驅動力源於我們對自身居住的思考和挑剔,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甘願去做樓市的接盤俠。


關於居住在改變這件事,你有什麼感受和經歷呢?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實用家居/裝修相關的精彩內容,點擊頭像馬上關注我,讓我幫你將複雜的事簡單化,讓你的家變得更美更舒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sCIIm8BMH2_cNUgIv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