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路透照,「國家隊」是怎麼登珠峰的?

2020-05-25     國家地理中文網

原標題:珠峰路透照,「國家隊」是怎麼登珠峰的?

60年前的今天,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隊成功從北坡登頂珠穆朗瑪峰,開創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的歷史;2020年4月30日下午,2020珠峰高程測量正式啟動,由國測一大隊和中國登山隊組成。本文攝影師常年活躍喜馬拉雅、喀喇崑崙、克什米爾區域進行登山活動,作為一名國際高山嚮導和極限攝影師,曾帶領團隊攀登七大洲最高峰,進行南北極點徒步。此次,他跟隨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記錄了隊伍到達6500米前進營地的「高峰足跡」。這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我們向山峰致敬,向攀登者致敬!

攝影、撰文:汗斯

從珠峰北坡傳統登頂路線6500米前進營地,前往7028米山坳營地的冰壁。

早在300多年前,人類就開始了對這座世界最高峰高度的探索。

1975年,中國測繪隊前輩們在艱苦的條件下,首次將測量覘標豎立在珠峰封頂,採用傳統大地測量方式,精確測得珠峰海拔高程為8848.13米

1980年的珠穆朗瑪峰

本圖攝影:DAN RAFLA,AURORA

2005年,中國測繪隊再次登上珠峰,首次利用冰雪深雷達探測儀測量冰雪厚度,確定了 珠峰峰頂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

本圖攝影:CORY RICHARDS

15年後的今天,中國測繪隊又一次來到珠峰。這次,他們用更為先進的綜合現代大地測量技術,見證 世界最高高度的誕生。

前往珠峰大本營

今年4月份,我聽聞測繪隊進駐大本營,重新測繪珠峰高度的消息;5月底,探路者的王靜發消息給我,問我要不要一起珠峰大本營。 沒有片刻猶豫我便答應了。這是我第二次與靜姐同行珠峰。我曾從北坡、南坡、東坡遠望過珠峰,無論在什麼角度面對它,都會產生喜愛和敬畏之情。

從拉薩出發

我們從拉薩出發,沿318國道,經3天到達 珠峰大本營。高海拔地區讓我再次興奮,仿佛來到了 「我的地盤」,狀態極佳。

加烏拉山口觀景平台,前往珠穆朗瑪峰大本營途中的一個埡口,能夠觀賞到5座8000米級的雪山,從左到右分別為馬卡魯、洛子峰、珠穆朗瑪峰、卓奧友峰、希夏邦馬峰。

珠峰大本營拍攝的珠峰

往年登山季的珠峰大本營會迎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伍。為了提高競爭力,各大登山公司都把大本營收拾得相當豪華。大本營除了電視和按摩椅外,帳篷外邊還鋪上了人工草坪。登山嚮導們閒來無事時,都會躺在草坪上曬太陽。

去年,某登山公司在大本營搭起巨大的圓頂帳篷。

本圖攝影:FREDDIE WILKINSON

頂大帳篷內部,設施完備,坐擁群山。

本圖攝影:FREDDIE WILKINSON

大本營還有很多國外的登山公司,來自美國、紐西蘭、尼泊爾、印度等地。北坡大本營設立在一塊很大的河谷地帶上,每個公司的間距比較遠,從一個公司的營地到另一個公司的營地往往需要走上好一段路。

珠峰大本營頭頂的星空

每年登山季,這些國內外的登山公司都會在營地豎立起煨桑台,掛上風馬旗,在攀登開始前舉行 煨桑儀式。儀式持續兩三個小時,藏族嚮導和夏爾巴人煨桑頌經文,登山隊員們也會圍在周邊默默祈禱,祈禱可以得到珠峰的接納。

今年因受新冠疫情影響,珠峰大本營沒有國外公司前來組織登山活動,大本營的上空也不見了煨桑焚起的裊裊青煙。整個營地只有中國測繪隊、中國登山協會和一些新聞媒體工作者。營地規模比起往前年縮小了很多,帳篷稀稀疏疏,顯得有些冷清。

測繪隊員等待出發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

2020年是中國人首登珠穆朗瑪峰60周年,六十年也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甲子年。1960年的5月25日,中國登山隊3名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把五星紅旗展示在世界之巔,這次的登頂,完成了人類歷史上 第一次從北坡登頂的壯舉。

1961年,《中尼邊界條約》正式簽署,兩國歷史上遺留的邊界問題得到解決。今年的珠峰高度測量,對於中國人來說,也是一件意義非凡的時間。我在大本營停留之際,前往測量隊營地探訪了解了珠峰測繪的歷史、此次測繪中用到的一些儀器,和測繪隊員聊了很多關於登山的話題。

我一個對測繪不懂的人,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次測繪主要運用GNSS衛星測量、精密水準測量、光電測距、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天文測量、衛星遙感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繪技術,還實地學習了經緯儀T3的使用。

珠峰北坡巨大岩壁下的帳篷

和測量隊的隊員聊天的時候,最讓人動容的就是他們幾個人 很想在大本營吃到肉夾饃,結果說完後晚上他們真的吃上了陝西肉夾饃。

5月6日登山測量隊從海拔5300米的大本營出發,前往5800米的過度營地,他們從這裡一步步開始測量工作。

大本營到5300米處拍攝的雪山和冰川

夢幻迷人的冰塔林

5800米營地的攀登者

從海拔5300米的大本營到6500米的前進營地,中間還有一個海拔5800米的過度營地,從大本營前往前進營地一般都會在過渡營地住上一晚。過渡營地位於絨布冰川的末端,三面被山包裹,溫度反而比大本營還高一些。營地帳篷對面就是珠峰巨大的岩壁,形狀和在大本營看到的完全不同。

5800米的過渡營地,緊靠著藍色的絨布冰川。

無人機航拍的絨布冰川和遠處的珠峰山體

本圖攝影:馬春林

從過渡營地前往前進營地的路段,是 絨布冰川最美麗的所在。拔地而起的藍色冰塔林仿佛山谷里生出的寶石。冰川形狀千姿百態,冰塔林一般幾十米高,裂開的地方發出藍色的光芒。在冰塔林中穿行,就好像穿越到了另外一個夢幻的星球。

藍色的絨布冰川,絨布冰川發育在珠峰腳下5300—6500米的區域,分為東絨布冰川和西絨布冰川。

從6500米營地前往7028米的攀登者隊伍

北坡6500米,前進營地的幸福生活

6500米的前進營地,四周都被冰雪包裹著,大部分登山者會在這裡遇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為了更好地適應海拔,登山隊員在前進營地都會待很長一段時間來進行拉練。也正因如此,前進營地里各項設施與服務也十分完善。在營地餐廳甚至有果汁、咖啡等飲料,還有來自世界各地好吃的零食。 但最讓人驚訝的,莫過於海拔6500米的菜單和「外賣」服務了。

海拔最高的外賣小哥,每天把新鮮食物從5300米大本營送到6500米前進營地。

這份高海拔菜單和城市裡的餐館菜單一樣,干鍋蝦、排骨燉豬蹄、熗炒油麥菜、還有排骨湯……想吃什麼,只要提前一天點菜。

高山上工作的夏爾巴背夫

訂單會通過衛星電話發送至5800米的過渡營地,營地的廚師第二天做好飯餐,快遞小哥——三個年輕的背夫背起保溫箱,很快就能把這份美味送至前進營地。從海拔5800米到6500米,登山隊員正常需要7-8個小時,但送餐的背夫一路小跑,只需要3個小時就能把餐食送到帳篷口。

這名珠峰大廚名叫Subash Magyar,多種多樣的食材,使得珠峰腳下的廚房成為他施展「魔法」的地方。

本圖攝影:FREDDIE WILKINSON

氂牛工將物資裝包,託運到6500米的營地。

營地的生活用水都是來自冰川。當需要用水的時候,背夫和嚮導會帶著鋤頭和鐵鍬鑿開冰塔林上的冰,然後裝進麻袋背進廚房。廚師再把冰塊融化成水。一袋冰融化成的水不多,所以每天都要去鑿冰。

而最舒服的時刻莫過於在進帳篷睡覺前,打一盆熱水泡腳。旁邊放著暖瓶,水涼了,再一點點把熱水加進去。營地很冷,但這份來自腳下的暖意,卻能讓身體溫暖很久。

我的珠峰之旅在6500米的前進營地結束,而對於在這裡修整拉練的測高隊員們,他們的刷新珠峰高度的旅程才剛剛開始。如果天氣順利,12名攻頂隊員計劃於5月27日攻頂,完成頂峰測量任務。在此預祝天時地利人和齊具備,攻頂任務順利完成, 加油,攀登者們!願最聖潔的雪蓮,在珠峰山頂盛開!

外交官旅行野營帳篷DFJ-105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

就點一下「在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kkpTHIBd4Bm1__YON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