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懷慎庸碌無能,為何能當上宰相?唐玄宗:帝王的馭臣之道你不懂

2023-02-02   尋根拜祖

原標題:盧懷慎庸碌無能,為何能當上宰相?唐玄宗:帝王的馭臣之道你不懂

開元三年的一天,唐玄宗到中書省視察工作,眼前的一幕讓他吃驚不小:但見各班文案堆積如山,官員們一個個懶懶散散,無所事事的樣子。

唐玄宗大怒:太不像話了,姚崇不在你們就放鴨子了?

有膽大的官員戰戰兢兢地回覆:陛下,不是我們怠工,實在是姚相不在,我們的公文被盧相壓在那裡得不到批覆,無法往下進行。

原來,前幾天姚崇因而兒子去世,請了十天假,他走後,政事堂的工作由宰相盧懷慎主持。盧懷慎雖然忙得團團轉,卻始終不做決斷,因此政務都被積壓了下來。

唐玄宗火急火燎地趕到政事堂,果然,盧懷慎面對堆積如山的公文,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其他幾位宰相和尚書們都在一旁冷眼旁觀。

盧懷慎是朝中的元老,得給幾分面子,唐玄宗強壓住怒火責問他為何不趕緊處理公務?

盧懷慎滿頭汗水:「陛下,臣之才遠不及姚相,一應政務實在不能決斷,耽誤了工作,臣領罪。」

唐朝實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宰相班子集體負責朝政的決策、執行和監察工作。一般情況下宰相班子有五人左右,默認中書令或尚書僕射為首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同平章事」為副相。

此時姚崇為首相,盧懷慎為副相。

首相告假,副相理應承擔起政事堂的所有政務,但盧懷慎居然以「不能決」為由,將所有的工作都積壓下來了。

堂堂大宰相,摸爬滾打了一輩子的老官僚,工作能力怎麼會這麼差勁呢?難道盧懷慎有難言之隱?

答案有點讓人難以置信,盧懷慎真的是能力不足,無力應對繁瑣的政務。

盧懷慎當了宰相後不久,也不知道哪個缺德鬼給他取了個綽號——伴食宰相,意思是盧懷慎這傢伙就是個窩囊廢,除了陪姚崇乾飯,啥也幹不了。

這個綽號雖然取得有點不夠厚道,但真的不能怪人家背後嚼舌頭。

在政事堂,盧懷慎自覺地將自己降為跟班,而不是副手,所有的大事都交給姚崇決斷,自己從來只做隨聲附和的應答機。

姚崇是個操心的命,喜歡攬權,那些不聽話的被他修理得不要不要的,剩下一個柔順的盧懷慎,老哥倆親密無間,好得跟一對閨蜜似的。

就這樣,盧懷慎被「慣壞」了,戴著宰相的帽子卻對朝政決策一竅不通。姚崇這一次告假,讓他原形畢露。

看著盧懷慎誠惶誠恐的樣子,唐玄宗的反應很奇怪,他的怒火居然退了,嘴角甚至露出了笑容。

好吧,能處理多少就處理多少,剩下的就等一等,反正沒幾天姚崇就回來了。

額……有這麼好的老闆嗎?我也想給李老闆打工,長工!

唐玄宗當然沒吃錯藥,要不然哪來的「開元盛世」?事實上,盧懷慎也沒那麼不堪,司馬光就一直替盧懷慎鳴冤,恨不能宰了給他起綽號的人。

盧懷慎第一個標籤應該是「公正」。

當年他以兵部侍郎的身份負責武官的考核工作,面對中宗朝留下的「嬖倖用事」遺患,盧懷慎「不畏強御」,一下子裁汰了8000多名官員,只保留了2000名真才實學的才俊。

在擔任御史中丞時,盧懷慎還提出了官員考核的三條獎懲措施,其中有一條很「勁道」:但凡有官員貪贓,無論多少一律予以罷黜,且十年內不得任用。

有一次,薛王李隆業的舅舅王仙童因為「侵暴百姓」而遭到御史彈劾,李隆業將後門開到了三哥唐玄宗那裡。

盧懷慎得知此事,立刻聯合姚崇上奏:王仙童犯罪事實清晰,御史彈劾無誤,決不能對他寬宥。

於是王仙童受到了嚴懲,京城的權貴們也因此收斂了很多。

這三件事讓我們依稀看到一位不畏強權,嫉惡如仇的硬漢子。

盧懷慎的第二個標籤是「清廉」。

唐朝官員的福利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但盧大宰相幾乎把自己活成了乞丐。史書說,他去洛陽出差,隨身只有一個布囊。

有一次盧懷慎病了,宋璟和盧從願去探視。走進盧家二人大吃一驚,客廳里的坐席鋪的竟然是薄薄的草墊子,門上連一張帘子都沒有。談話間風雨大作,盧懷慎就拿起草墊子當門帘阻擋風雨。

晚上,盧懷慎招待客人的飯食只有兩盤豆子,和幾碟蔬菜。

盧懷慎的俸祿哪裡去了呢?原來他不蓄家財,除了留下一些日常用度外,其餘的都資助給了別人,以至於有時候出現家人挨餓的情況。

後來盧懷慎去世時,家裡根本沒錢給他辦喪事,還是朝臣們給唐玄宗打報告,撥給他「家物百段,米粟二百斛」,才解了燃眉之急。

所以,司馬光大聲疾呼:盧懷慎是賢相,而不是「伴食宰相」;就連著名的「大噴子」王夫子都夸盧懷慎「清而慎」。

不過,司馬光等人顯然犯了個錯,他們唯德道論,忽視了宰相必須具備的才能。

盧懷慎的道德水準絕對一流,可是德道不能代替能力。作為部門官員,盧懷慎的才能尚能應付,但作為宰相,面對千頭萬緒的局面,其決策能力的短板就立刻顯現出來了。

而姚崇恰恰是一個精於決斷的人,被盧懷慎積壓了十幾天的公文,人家到崗一天時間就能處理完,差距一目了然。

因此,盧懷慎被人譏諷為「伴食宰相」其實不算冤枉。

問題是,宰相的崗位太重要了,唐玄宗任命盧懷慎之前難道就沒有考察?他有可能這麼隨性嗎?

當然不是,事實上唐玄宗非常了解盧懷慎,他把盧懷慎推上相位,展現了一位帝王與眾不同的馭臣之道。

唐玄宗對宰相的定位與大唐前幾任皇帝都不同,他需要政事堂發揮主導性的作用,因此精心設計了「單核」宰相班子。

大多數的皇帝都喜歡「越位」,把手伸進外朝爭奪決策權,甚至行政權,比如漢武帝、武則天、朱元璋。

這類皇帝往往上下其手,把宰相班子擠壓成一個辦事結構,而不是發揮決策能力的中樞系統。

對皇帝來說,最大好處就是大權在握,唯我獨尊,壞處就是決策失誤多,行政效率低。

唐玄宗顯然更自信,他願意將權力下放,發揮宰相班子的能量,他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舵手,他只需要選拔一個合適的宰相班子就行,而不去干預政事堂的具體工作。

比如他在任命姚崇之前,特地將姚崇召到新豐行宮進行了一次密探,直到姚崇的《十事要說》打動了他,才正式下達任命。

既然認定姚崇的施政方略是自己想要的東西,接下來唐玄宗就必須要幫他排除干擾,構建一個以姚崇為「單核」的宰相班子。

所以,像張說這種有想法、有脾氣的人,就不能跟姚崇搭班子,而盧懷慎正合適。

從前面的介紹可知,盧懷慎其實還是有一定能力的,不是「不能決」,只是他缺少擔當,「不敢決」,離開姚崇就沒了主心骨。

這不正好是絕配嘛,一個是天生的紅花,一個是天生的綠葉。

這就是唐玄宗的智慧,如果讓張說與姚崇搭班子,兩個「超人」在一起,必然天天忙著給對方使絆子。皇帝倒是不愁被蒙蔽了,但這個宰相班子也廢了,甚至引發激烈的黨爭。

綠葉該怎麼選?唐玄宗對盧懷慎的一句話,再次彰顯一代帝王的智慧:「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鎮雅俗耳。」

我把天下大事託付給了姚崇,你的責任就是給文人雅士、凡夫俗子當表率。

明白了嗎?唐玄宗想讓盧懷慎當「菩薩」,供天下人瞻仰、膜拜,以示宰相班子是一個形象高大的群體。

這個崗位,非盧懷慎這位道德君子莫屬。

原來「綠葉」也是唐玄宗精心挑選的,他必須有光芒,能夠占領道德制高點。至於能力嘛,也很重要,不能超過「伴食」的水平。

不得不讚嘆,唐玄宗的馭臣之術太高明了,那時候他還不到3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