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姆規則」並非萬能靈藥,全球金融市場充斥動物精神

2024-08-06     華夏時報

冉學東

8月5日,亞太股市紛紛跳水,日經指數下跌12.4%,韓國綜合指數跌8.77%,韓國創2008年以來最大跌幅。美國市場也陷入一片混亂,道指日內暴跌2.6%,納斯達克指數暴跌3.43%,標普500指數暴跌3%。富途、Fidelity等紛紛警告交易故障。同時,「恐慌指數」VIX一度暴漲181%至65.73,創2020年3月疫情以來最高。

當天出台的美國7月ISM非製造業指數為51.4,好於預期的51,6月前值為48.8。這個數據擺脫6月創下的四年來最嚴重的萎縮,其中,就業、新訂單、商業活動分項指數均重返擴張區間。但這個數據對於市場的走勢影響微乎其微,可見市場的恐慌情緒有多嚴重。

目前對於市場有兩種相反理論:一種理論認為市場是理性的,因為其交易價格已經反映了市場上所有的信息,所以該理論認為市場總是正確的;另有一種理論則認為市場是非理性的,充斥著「動物精神」,這種理論基於對人性的悲觀洞察——人並非是理性的,人在交易時總是盲目的,是情緒左右的動物。

此次市場的大幅波動源自於投資者對近期美國數據引發關於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

美國7月27日當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超預期,7月非農就業人數大幅下滑,失業率升至三年來最高水平,這個數據觸發了「薩姆規則」。根據該規則,如果失業率(基於三個月的移動平均線)比去年的低點上升0.5個百分點,那麼經濟衰退已經開始。該指標自1970年以來,預測準確率為100%。

7月非農就業報告顯示,7月失業率上升至4.3%,使其三個月的移動平均值比12個月的低點上升0.6%,觸發了所謂的薩姆規則。不過薩姆自己卻說:「我們確實是從一個總體上較強的地位進入這一局面的。如果看一下目前我們所了解的美國經濟的所有情況,很難說我們處於衰退之中。」

在筆者看來,對於這些所有的經濟指標,只能做一個參考,經濟指標再靈驗,也是靜態的,但是經濟變化卻是動態的,靈驗一兩次,並不表明次次都靈驗。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是,美國2年期國債收益率和10年國債收益率倒掛,就表明美國經濟即將進入衰退,這個指標此前也相當靈驗。但是這個指標從2022年7月以來就開始倒掛,直到目前美國經濟開始預期衰退了,這個倒掛卻結束了——這個指標倒成了反向指標。這就很有諷刺意味了。

同時,此次美國加息周期中,市場的瘋狂表現得淋漓盡致,總是表現得比經濟實際情況「心急」。比如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數據稍有疲軟,市場便預期美國經濟即將進入衰退,今年美聯儲將降息3次,也有人認為降息5次,這導致美股在去年10月末開始猛漲。直到今年4月份,美國經濟數據反轉,就業和通脹都超過預期,市場又預期美聯儲要加息,然後市場開始大幅調整。鬧了一個大烏龍。

8月5日,美國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開始安撫市場,他強調,7月非農就業報告僅代表「一份數據」,這份就業數據弱於預期,但還不是衰退。同為今年票委的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也指出,美國就業仍穩健,將觀望更多數據以採取行動。「如果我們只對一份經濟數據做出反應,我們幾乎總是會出錯,7月失業率的上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臨時解僱,以及經濟活動中的勞動者供應過多,尤其是移民的增加,而不是因為大範圍的永久性裁員。」

筆者認為,市場其實並未改變什麼,美國經濟在持續較高的利率重壓之下,可能進入緩慢調整階段,但調整幅度不大。而日本經濟才剛剛開始加息,經濟正在強勁增長,歐洲經濟也開始出現穩定跡象,未來美聯儲的降息也非常謹慎,動作也會相當柔和,不會如市場那般「猴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fc442c03c3baaded4f111c9c35b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