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失衡的人口增長,必然會吞噬發展紅利和人均福利,也將加劇本就存在的糧食危機。
正解局出品
最近,埃及總統塞西在一場會議上表示,必須降低生育率。
埃及為什麼要呼籲國民少生孩子?
不均衡的生育率,對全球有什麼影響?
過去60年,埃及人口經歷了一次大爆炸。
聯合國數據顯示,自1960年以來,埃及人口數量幾乎增加了四倍,達到了1.11億人,一躍成為人口數量最多的阿拉伯國家,也是非洲大陸人口第三多的國家。
1950至2022年埃及人口增長走勢 來源:The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22
2020年2月11日,埃及統計局人口實時計數器顯示的數字首次升至九位數,標誌著埃及新晉成為地球上第14個人口過億的國家。
關於埃及人口破億的新聞報道
這遠非終點,而是一個新的加速起點。
今天,埃及的生育率約為每名婦女生育2.85個孩子。
埃及衛生與人口部表示,埃及平均每天出生人數達到了5683人,每小時237人,每分鐘4人,每15秒1人。
埃及政府預計,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50年,人口可能會再次增加近一倍。
這絕非危言聳聽。
我們來看一下埃及的2022年人口結構圖,非常像埃及的標誌性建築——金字塔。
埃及的人口金字塔 圖源:population-pyramid.net
從圖中可以看出,埃及人口占比最大的是0-15歲低齡組,年紀越大,占比越小。
這種年輕人多、老年人少的人口結構,被稱為擴張型人口結構。
這種結構意味著年輕人多,長大後還要結婚生育,又帶來人口的進一步擴張。
這才是埃及人口持續膨脹的關鍵。
人口爆炸式增長,讓埃及政府憂心不已。
這還要從埃及最基礎的地理環境、生態資源說起。
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國土面積約100萬平方公里。
看起來不小,但97%的國土是沙漠,年均降雨量只有200毫米。
簡單來說,就是缺水缺耕地。
幸好,埃及還有尼羅河。
約95%的人口居住在尼羅河沿岸、尼羅河三角洲以及蘇伊士運河沿岸。
埃及人口分布圖
這裡,已經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達1540人。
首都開羅,更是成為了人口「重災區」。
據埃及官方統計數據,大開羅區域人口已超過2000萬,占到埃及總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嚴重超過了適宜居住的警戒線800萬人口。
預計到2050年,開羅人口將翻倍達到4000萬。
本來就僧多粥少,現在,僧越來越多,平均到每個僧頭上的粥就少了。
埃及向聯合國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國水資源每年僅約600億立方米,幾乎全部來自尼羅河。
隨著人口持續膨脹,埃及估計每年需要1140億立方米的水,缺口很大。
更讓人憂心的是,尼羅河的流量正在減少。
半個世紀以來,尼羅河的流量從每秒3000立方米減至2830立方米。
根據聯合國最嚴峻的預測,由於非洲東部出現多處乾旱,尼羅河的流量可能會驟減70%。
因熱浪和缺水,開羅南部代赫舒爾一農民自家作物連續三年歉收
尼羅河水資源減少,尼羅河上游國家對水資源的爭奪必然更加激烈,這也是埃及的一大不確定性因素。
這種大背景下,人口還在爆炸式增長,生存真成了最緊迫的問題。
很多人會說,人口是發展的第一要素。
埃及人口多特別是年輕人多,完全可以成為經濟發展的紅利。
但要知道,人口只是發展的要素之一。
這個要素起不起作用,還要看其他要素是否齊備。
這裡的其他要素,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就業機會等。
保障這些要素,都是要花錢的。
從人均GDP看,2022年埃及的這個數據為4295美元,比印度(2388美元)高出不少。
中國、印度、埃及的人均GDP
但要知道,印度是一個大國,騰挪空間比較大。
更為重要的是,印度耕地多,土地肥沃,吃飯問題不用太擔心。
反觀埃及,國家財政首先要保障的,還是吃飯問題。
在《2分錢一個、養活1億人的埃及大餅要漲價:可能引發一場動盪?》一文中,我介紹過,為了不讓國民餓肚子,埃及政府補貼一種叫「埃及大餅」的食物。
在埃及,一般市售大餅價格為1埃及鎊(約合0.23元人民幣),而經政府補貼的福利大餅僅售價0.05埃鎊。
埃及攤販在街頭運送大餅
最近幾年,埃及大餅補貼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
這是因為,埃及每年所需的小麥超過一半要靠進口,其中的80%,又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
俄烏衝突持續,導致國際糧價飆漲。
再加上埃及貨幣貶值,導致埃及用於糧食補貼的支出陡然增加。
幸好,卡達、阿聯、沙特等海灣土豪鄰居承諾援助200億美元,才緩解了埃及的糧食危機。
最基本的溫飽都成問題,就別指望財政有多少錢投入到其他領域了。
事實正是如此,埃及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僅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8%,遠低於全球平均水平(4.6%)。
據世界銀行估計,從2016年到2040年,埃及需要在基礎設施項目上投入6756億美元,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5%。
目前,埃及只將國內生產總值的3.5%用於基礎設施建設,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擁擠的埃及首都開羅
現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埃及財政支出能保持現狀已大不容易。
人口再增加,平均到每個人頭上的補貼就更少了。
這表明,埃及人口膨脹已超出國家經濟的承受力。
教育、醫療、產業、基礎資源等配套跟不上,過多的人口只會導致更高的文盲率、失業率。
結果就是,埃及沒有享受到「人口紅利」,反而患上了「人口病」。
埃及現任總統塞西自2014年執政後,就非常關注人口問題。
早些年,他就直言不諱地指出:
埃及面臨的兩個最大威脅是「恐怖主義和人口過剩」。這兩者相互關聯,因為人口過剩導致的失業和文盲問題正是恐怖主義的「沃土」。
2021年初,他再次發出警告:
人口膨脹問題正在威脅國家安全、抵消所有經濟發展成果並造成嚴重負擔,國家需要投入上萬億美元才能應對相關問題。
為此,塞西想了很多辦法。
比如,為鼓勵家庭少生孩子,埃及衛生部門發起了「兩個孩子就夠了」(Two Is Enough)的倡議,並為民眾打折或免費提供計生措施。
多措並舉下,埃及勉強將生育率降低至2.85,但仍然高於生育替代率2.2。
埃及曆年的生育率
埃及降低生育率,難在哪裡?
固然,這裡有伊斯蘭宗教文化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生活所迫。
這正是所謂的「越窮越生,越生越窮」。
而且,這並非特例。
放眼全球,我們可以看到,經濟發達的國家,生育率低;經濟不發達的國家,生育率高。
全球排名靠前的發達經濟體,生育率普遍跌到了2.0以內。
發達經濟體生育率
像索馬利亞、奈及利亞等非洲國家,生育率依然維持在5.0以上的高位。
部分非洲國家生育率
數據顯示,預估2030年全球將達85億人左右,2050年達97億,2100年達104 億,且增加人口多數來自46個最不已開發國家。
這種失衡的人口增長,必然會吞噬發展紅利和人均福利,也將加劇本就存在的糧食危機。
人口過剩,對於埃及是最大威脅。
那麼,低收入國家的人口爆炸, 對於全球又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