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貴胄學堂》|望向覺醒的靈魂

2022-08-25     有染

原標題:評《貴胄學堂》|望向覺醒的靈魂

清末,是典型的動盪時期。國家內憂外患,新思想與舊制度強烈碰撞,派系林立,風雨飄搖。在許多文獻中,我們知曉了那些魔幻的過往,終究都歸在了「西學」與傳統是否並行、如何並行的問題。

歷史上的貴胄學堂也是在此時產生,搖擺在保守與革新之中。

那些貴族子弟對新思想究竟是如何態度?他們的人生又發生了怎樣變化?

我們無法親歷那個真實的年代,便試從話劇《貴胄學堂》中窺見一二。

清政府為貴胄子弟設立了專有的「貴胄學堂」,要他們學習科學知識與現代「新學」。留洋歸來的林熙彥在老世伯裕王爺的安排之下成為學堂的教習之一。但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的清廷顯得徘徊不定,想要獲得打造堅船利炮的技術,卻不能接受隨之而來的自由平等思想。

林熙彥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痛苦萬分,西洋環境浸泡下成長的他與年輕的紈絝子弟們無法溝通,裕王爺與其他教習們也難以接受他的「怪誕邪說」。

林熙彥是這陳腐氛圍之中的異類,清醒得像個屈原。特立獨行的教師帶領學生們發現人生新方向的故事,儼然一副死亡詩社的路數。

就劇情而言,《貴胄學堂》並沒有很多特別之處,但關於「覺醒」與其代價,可以聊上一聊。

以裕王爺為代表的一派老教習們,明明已經感受到了科學的力量,甚至是科學的威脅,不論嘴上如何說,心底始終不願接受新的變化——新思想意味著變革,意味著特權階層的權力削弱。

特權階級的人本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國家和人民如何發展,這種思想在晚清這一批老教習的身上體現得十分清晰。他們不願覺醒,也不能接受別人的覺醒之後的反抗。滿嘴仁義道德,逛花樓抽大煙照做,如此虛偽、如此頑固,被歷史的車輪傾軋也是必然結局。

「覺醒」一事實屬不易。林熙彥有機遇,從小在西洋長大,接觸到的是超越倫理綱常的「平等」思想。他幸運地比晚清的貴族們擁有更進步的思想,能夠讀詩歌、懂科學,回國之後他處處受到制約,痛苦不已。許多「裕王爺」們不允許他將自己的知識教給學生,先覺醒的人在當時如撲火飛蛾,不是碰壁,就是要燃燒自己的生命。覺醒不僅需要機遇,還需要勇氣。林熙彥不畏強權,為學生仗義執言,這勇氣終於給他帶來了希望。他的學生們將他的熱血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年輕的貴族子弟們自小便是被規矩釘死的階層,「出格」的事一概不能做,喜歡唱戲的不能上台、喜歡機械的不能動手,每天只剩下斗鷹走犬吃喝嫖賭。在那樣的時代,他們是權力階層,亦是可悲的階層,他們不知自己為何而生又為何而死。西方早已進入靠科學認識世界的階段,他們聽林教習講進化論還一副被侮辱了祖宗的模樣。隨著林教習與他們的熟絡,帶學生們排戲、讀詩、幫他們抵擋裕王爺的「進攻」,還教他們打網球。這些年輕人終於領悟到人不只是碌碌無為的軀殼,還可以追尋自我的價值。

他們無趣的人生中出現了一道光芒,於是這些年輕人緊隨其後,抓住這道光亮,不再沉浸在即將朽爛的生活中。他們對即將離開學堂的林熙彥誦讀起《人生頌》中的詩句,又追隨他而去。他們寧願做黃包車夫、上台唱戲、做機械工人,也要和困住他們靈魂的舊貴族制度告別。

清朝有一位攝政王名叫載灃,他是光緒的弟弟,也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這位皇親是真實歷史上第一批貴胄學堂的成員,年少出使德國,對西學有較大的興趣。他喜愛天文、地理,遇到日食還曾對兒子溥傑講解日全食的原理,但他又會與欽天監配合走一套祭祖罪己的流程。可見,當時真正的王公貴族即使懂得科學、相信科學,也仍會面對理想與制度無法共存的狀況。

而話劇《貴胄學堂》中那些年輕的貴族,辮子剪掉了,朝服的補子也拆了下來,不可知的未來他們依然嚮往。

他們以反抗的姿態選擇了自己的人生,無疑是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理想化的結局。他們最終與林熙彥一樣,卸去華麗的枷鎖,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個閃耀的瞬間。

就像本劇多次出現的那首朗費羅的《人生頌》中所說:

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實在的!

它的歸宿絕不是荒墳;

「你本是塵土,必歸於塵土」,

這是指軀殼,不是指靈魂!

-劇終-

SYLJ

馬甲眾多的無情票友

本文落筆於

寫於8月12日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觀演後

配圖為劇照

攝影陸宇爍

來源劇組,經授權使用

有染·與美好發生關係

舞 台|藝 文|悅 音|映 像

more:

眾人談·戲劇在特殊時期的策略 | 線上和現場,挑戰或機會

評·《弗蘭肯斯坦》中文版|不變的窠臼和改變的勇氣

評·音樂劇《趙氏孤兒》|從墳墓中唱響的命運之歌

紀念古天農先生 | 2010年,他在上海的一次講演稿

評·話劇《皮囊》 | 人生不是短篇小說

聊·韓版《卡拉馬佐夫兄弟》的成功,能否在今夏的上海複製

觀點·鄭新文 | 在「新常態」下演藝機構應該提供什麼產品/體驗?

眾人談·進劇場 | 今年開春,你買的第一張演出票還記得嗎

更多閱讀 可點擊

張艾嘉 林懷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楊易

史依弘 | 蔣瑞徵 | 黃俊達

沈偉 | 杜邦 | 馮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張晉浩

大劇場版《枕頭人》 | 《傾城之戀》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電波》

烏鎮戲劇節

亞洲大廈| 進念二十面體

上話·新文本

- 靈 魂 編 輯 部 -

執行編輯:五月初五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責任編輯:Paula & Cheers

主編:許安琪 &阿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f791658150752e7c62250725a6e2f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