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現代化 改革再深化|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 農民將如何直接受益?

2024-08-08     搜狐政務

央廣網北京8月7日消息(記者王晶)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製作出系統部署,明確了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為新征程上推進農村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依據。

多位專家接受央廣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農村改革其中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在城鄉融合的框架下探討農村改革,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

蘇州:稻田畫繪就鄉村振興好「豐」景

農村改革目標是為了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

「從整體上理解,提出農村改革的目標是為了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冰川說道。

具體而言,他從改革路徑和方式方面分析,一是這次改革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綜合考慮農村的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的各個方面,加強各項改革舉措之間的銜接和配合,形成合力,促進鄉村振興;二是突出重點和抓住當前主要矛盾,以點帶面,推動農村改革的全面深入進行。例如,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允許農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左停認為,《決定》還突出了對制度建設的重視,特別是常態化、長效化機制建設。例如,對於從事較多農業經營的人員來說,將會從更多的農業發展性補貼特別是多層次產業保險等方面獲益。還有一點值得關注,《決定》也強調了對貧困的預防,強調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這會使低收入人口的生計得到長期保障。」左停說。

江西宜春:特色夏黑葡萄種植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 農民將如何受益?

記者關注到,《決定》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其中專門提到「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那麼農民將如何受益?

胡冰川就此分析,「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這一提法,指通過資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務,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業技術水平、促進農村產業升級等,直接惠及農民生產生活。

另外,《決定》指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胡冰川認為,縣域富民產業可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農民可以通過參與縣域產業項目增加收入。同時,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構建將促進特色農業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決定》指出,優化農業補貼政策體系,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胡冰川稱,進一步優化農業補貼政策,使得農業補貼更為精準高效,同時多層次農業保險的發展將為農民提供更加全面的風險保障,減少因自然災害、市場波動等因素造成的經濟損失。

寧夏固原:雙泉村鄉村振興示範村開村

釋放推動農村創新發展的核心信號

胡冰川認為,《決定》的諸多涉及農村改革的內容,釋放出我國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大鄉村振興投入,以及推動農村創新發展的核心信號。

第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對長期以來存在的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的有力回應,體現了國家對農業農村發展的高度重視。

第二、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實際上是在呼籲政府、社會資本以及金融機構等多方共同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多元投入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第三、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意在通過培育和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導產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建設,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同時,這也為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支持。

第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旨在滿足食物需求的多元化變化,增加農產品種類和數量,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也為農民提供更多增收渠道。

第五、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是要鼓勵和支持農民創新創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全產業鏈條,提升農業附加值和競爭力,促進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f4ef65fcd169dbd9e4fecc405b236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