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原莞爾是日本鳳毛麟角的戰略大師。
在占據內東北後,提出暫時不進攻中國的腹地,消化內東北,把內東北建設成第二個日本。這樣,日本就橫跨陸島,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還有極大的縱深。等消化完了內東北,再進攻中國的腹地,讓中國內地各勢力自相殘殺。伺機漁翁得利。但日本當時都是瘋子,非要3個月內吃掉中國。結果證明了石原莞爾的正確,小鳥吞不了大蟲,反被噎死。
在三國,也有石原莞爾類似的戰略大師,這就是一代鬼才賈詡賈文和。雖然賈詡比石原早了1700年,應該說石原是日本版賈詡更合適,標題用三國版石原,只是打個比方。
//i1.go2yd.com/image.php?url=0SwJVFxj0O
曹操在進攻荊州的時候,與日本得到內東北有相似之處,就是基本上都是不戰而勝,沒有消耗太大的兵力。但也由於此,讓曹操和日本產生了驕傲情緒和戰略上的誤判。以為剩下的敵人不堪一擊,都想一鼓而擒之。
所以,曹操率兵「83萬」,水陸並進,寫信嚇唬孫權。
賈詡反對曹操這麼做。他的理由主要有幾條。
一,魏剛吃掉地盤太大的荊州,立足未穩,人心不附,需要時間來消化荊州這枚大果子。
二,士兵皆北人,於南州水土不服,需要一個適應的時間。
三,孫權不可輕敵。
四,魏兵不攻吳,而已投吳的劉備勢力,必然受到孫權的猜忌。二虎相爭,必有一傷。
五,魏消化完了荊州,西取孱弱的益州劉璋易如反掌。如是,只剩下孫權一路。孫權逃無可逃,只有歸降。
曹操太過驕傲和自信,認為賈詡之策太過緩慢,與曹丕斥辛毗休養長策一樣,都拒絕了。曹操覺得一戰定能勝孫權,日本也是這樣想的。結果都陷入了泥潭而慘敗。
如果曹操聽賈詡的。不出十年,就可大定,歷史也將改寫。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