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用他無與倫比的想像力,架構了一個天馬行空、光怪陸離的西遊世界,孫悟空當之無愧是這個世界的頭號主角。在《西遊記》的末尾,孫悟空護送唐僧成功地完成了取經大業,由於表現突出,孫悟空被如來封為了斗戰勝佛。
隨著孫悟空在西天靈山成佛,這一部妙趣橫生、耐人尋味的神魔巨作就此落下了劇終的帷幕。不過,對於一些西遊迷來說,我們很想知道孫悟空成佛之後又發生了哪些有趣之事,結合吳承恩留在原著里的暗示來看,孫悟空成佛之後會弄清楚一件事:當年他大鬧天宮之時,菩提祖師就在一旁。
孫悟空乃天地所生的一位修煉奇才,他能自行悟出生死之道,繼而駕起扁舟,開啟了長達數年的尋仙問道之路。在穿越兩重大海之後,孫悟空來到了西牛賀洲,他的誠心感動了菩提祖師,終於拜在了菩提祖師的門下。
然而孫悟空神通初成之後竟忘了初心,開始變得野心勃勃。他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棵郁郁青青的松樹,卻惹得菩提祖師勃然大怒,將孫悟空趕出了方寸山。
果真如菩提祖師所預料的那般,孫悟空下山之後接連犯下了諸多彌天大罪,最後被如來用五行山鎮壓了500年之久。幸好天災滿足,加之西天開啟了取經大業,孫悟空就這樣被觀音拉進了取經隊伍。
在孫悟空的協助下,唐僧取得了5048部真經,孫悟空也如願以償地甩掉了妖仙的包袱,成了西天為數不多的諸佛之一。
孫悟空成佛之後每天在雷音寺里打坐修煉,數年之後,孫悟空再也不是當年那個浮躁又莽撞的齊天大聖了,此時的孫悟空貴為斗戰勝佛可謂是心如止水,能和如來一樣洞悉過去未來之事。
一日,孫悟空入定之後靈台一片清明,他忽地想到了方寸山的菩提祖師,在一陣冥想之後,孫悟空醍醐灌頂,想通了許多事情。
孫悟空想到了菩提祖師精通釋儒道三法,此等修為當真非同小可,只因靈山的如來佛祖也無法精通釋儒道三教。
孫悟空還想到了菩提祖師在課堂上能夠響振雷霆動九天,可自己犯下鬧天宮的大罪之後,天庭以及靈山都沒有派兵圍剿方寸山,可見玉帝和如來都不知道菩提祖師身在何處。
孫悟空又繼續冥想,他想到了自己在取經路上遇到了一個妖怪喚作青牛精。青牛精的槍棒功夫能和自己斗個旗鼓相當,更可怕的在於青牛精手中有一個發著金光的鐲子。當青牛精將這個鐲子拋出之後,原本和孫悟空心有靈犀的金箍棒竟不由自主地朝鐲子飛去,最後被硬生生套走。
孫悟空通過如來的慧眼才知曉,這個鐲子乃太上老君化胡為佛的法寶金剛琢,而青牛精則是太上老君的坐騎。
不過讓孫悟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他一個筋斗飛到玉帝那裡查找青牛精信息時,玉帝翻遍了「員工花名冊」都沒有找到青牛精的名字。更讓孫悟空吃驚的還在後面,如來得知青牛精乃老君的坐騎之後,竟閉戰不出,還說了一句「反遺禍我也」。
如此看來,太上老君和他的兜率宮已經脫離了玉帝的管轄範圍,他的存在也讓如來忌憚不已。如果將菩提祖師視為太上老君分身的話,是不是就能解釋孫悟空大鬧了天宮,但玉帝和如來仍對方寸山不聞不問這個謎團?
而且縱觀三界,能夠精通釋儒道三法的大能者猶如鳳毛麟角,唯有三十三重天之上的三清方能做到。而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低調神秘,早就不過問三界的是是非非,唯有身為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依舊活躍,頻頻出現在玉帝的靈霄寶殿。
孫悟空想到這裡突然靈光一閃,難道自己牽腸掛肚的菩提祖師竟是太上老君所變?孫悟空接著往下冥想,這一想更是讓孫悟空冷汗直流,原來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菩提祖師就在一旁,還出手救了自己三次之多。
1、留下金丹。
孫悟空在蟠桃盛會上將玉帝的御酒喝了個底朝天,可孫悟空來到兜率宮的時候,卻發現偌大的兜率宮空無一人。原來太上老君以燃燈古佛到訪為由,將兜率宮的道童、門衛撤了個乾乾淨淨,好讓孫悟空放開手腳,將爐中的五壺金丹吃下。
有了金丹的加持,孫悟空終於練成了金剛不壞之軀,否則早就死在了玉帝的降妖柱上。
2、警告觀音。
此外,孫悟空還想起了一件事。當時他和灌江口的二郎神大打出手,鬥了個天昏地暗。而花果山上空的觀音菩薩竟想將手中的玉凈瓶從空中拋落,砸在自己的猴頭上。
玉凈瓶有多重,孫悟空心知肚明,至少在遭遇紅孩兒的時候,孫悟空曾去了一趟南海,可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依舊無法抬起玉凈瓶。因此,當年觀音若將玉凈瓶從高空拋落,孫悟空極有可能被砸個非死即傷。
可正當觀音要這麼做時,太上老君卻發出了警告。老君告訴觀音,你那玉凈瓶是瓷器,我那金箍棒可是一件神兵,如此碰撞,玉凈瓶不碎才怪。
在老君的「友情提醒」之下,觀音這才打消了念頭。更離奇的事情發生了,老君不用金剛琢套走孫悟空的金箍棒,卻將金剛琢當成一塊磚塊從空中丟落,實是暴殄天物。
3、八卦爐留門
孫悟空被二郎神降服之後,在老君的建議之下,玉帝同意將孫悟空丟進八卦爐里焚燒。老君身為八卦爐的締造者,理應對八卦爐的構造和功能了如指掌,可老君卻接連做出了一系列的謎之操作。
首先,老君將孫悟空投進八卦爐之前,先將勾住孫悟空琵琶骨上的利刃除之。
其次,老君還在八卦爐里留下了一個有風無火的巽門,讓孫悟空在巽門裡待了七七四十九天。
綜上,孫悟空成佛後才懂,自己不是命大,也不是運氣好,而是太上老君暗中協助自己多次,否則孫悟空早就神魂俱滅,哪有什麼後來的斗戰勝佛。
正是: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