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策生物終止創業板IPO註冊,疑因整體經營業績大幅下滑

2024-06-13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郭怡琳 于娜 北京報道

繼錦江電子後,微策生物成為6月撤回IPO的第二家醫療器械企業。事實上,卡在「註冊關」兩年遲遲未能上市的微策生物,IPO結局其實早已註定。

6月9日,深交所官網顯示,杭州微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微策生物」)終止註冊,終止原因為微策生物及保薦機構主動要求撤回註冊申請文件。根據規定,中國證監會決定終止微策生物創業板股票發行註冊程序。

據微策生物招股說明書,其自主研發系列多為血糖監測產品及各類POCT產品,同時在新冠疫情期間生產銷售疫情相關檢測產品。2021年11月,微策生物創業板IPO申請獲受理,曾經過深交所兩輪問詢。2022年7月25日,微策生物創業板IPO獲上市委會議審議通過。2022年10月21日,微策生物提交註冊,但一年半以來一直未獲中國證監會同意。直至2024年4月30日,微策生物及保薦機構主動撤回申請。

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度至2023年上半年,微策生物營業收入持續大幅下滑。公司面臨新冠檢測產品收入大幅下滑從而導致公司整體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的風險。對此,《華夏時報》記者致函微策生物方面,試圖了解撤回IPO的原因及更多未披露信息。截止發稿前,尚未收到回復。

一位不願具名的二級市場分析師表示,「經營業績可持續性問題是企業上市被關注的焦點,2022年深交所問詢函主要圍繞上述話題展開。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進入尾聲,曾引爆微策生物業績的市場環境徹底發生變化,相關產品需求大幅減少,從而影響到公司整體收入大幅下滑,導致外部對企業的經營能力存疑。」

業績斷崖下降

企查查顯示,微策生物於2013年08月21日,在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楊清剛,公司經營範圍包括一般經營項目:研究、開發、生物製品、生物技術等。其主營業務為POCT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

據悉,微策生物產品覆蓋生物傳感電化學、免疫和分子三大技術平台,並擁有乾式生化等領域的研發成果。各平台POCT產品包括數十種檢測項目,即血糖監測、呼吸道傳染病如新冠病毒抗體檢測項目等。公司擬IPO募資7.75億元,投資於年產量10億人份血糖試紙,300萬台血糖儀項目、年產250萬台檢測儀器及8億人份檢測試劑生產及研發項目以及營銷與服務網絡體系升級項目。

財務數據顯示,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及2023年1月至6月,微策生物實現營收分別為6.72億元、12.63億元、8.29億元、1.7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億元、3.28億元、0.2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呼吸道傳染病檢測產品中的新冠檢測產品業務收入分別達到4.29億元、9.61億元、5.21億元及0.11億元,占各期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69.74%、77.11%、64.59%及6.55%,合計收入超19.22億元。正因如此,新冠疫情期間,微策生物業績猛增。

而隨著2023年到來,曾為微策生物帶來七成收入的新冠檢測市場迅速萎縮。2023年上半年,其呼吸道傳染病監測產品營收僅1274.57萬元,同比大幅下滑96.45%,從而導致公司面臨整體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的風險。

與此同時,微策生物今年1月更新的招股說明書(註冊稿)預計,2023年全年度營收為3.6億元-3.9億元,同比預降52.95%—56.56%,歸母凈利潤預計3400萬元—4000萬元,同比預降60.86%—66.73%。對此,微策生物歸因於呼吸道傳染病檢測產品需求變化造成相關收入和凈利潤大幅下降所致。

經營能力遭深交所質疑

「對涉核酸檢測業務企業上市監管的收緊,是微策生物IPO失利的主要原因。」醫療器械專家王強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悉,在微策生物提交註冊申請的一個月後(2022年11月21日),自媒體曾報道過深交所和上交所高度關注涉相關病毒檢測業務企業的上市申請。其中,深交所表示,高度關注涉核酸檢測企業的可持續經營能力,堅守創業板定位,嚴把市場准入關,審慎推進相關企業發行上市工作。

事實上,微策生物經營業績可持續性問題,早已引起深交所關注。2022年深交所問詢函中,要求微策生物結合市場競爭情況、國內外政策變化、國外疫情防控政策調整、期後新冠檢測試劑盒產品市場價格變動及未來走向、同行業可比公司新冠檢測產品售價及毛利率變化、在手訂單情況、發行人未來發展策略等,說明其新冠檢測業務是否存在經營業績進一步下滑風險及對公司的影響,公司擬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其有效性。

針對深交所問詢,微策生物回函坦言,「新冠檢測產品銷售情況受國內外新冠疫情局勢、疫情防控政策調整、市場競爭情況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因新冠疫情帶來的業績大幅增長存在不可持續的風險,並有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業績下滑。但公司報告期內非新冠檢測業務經營穩定,持續經營不存在對新冠檢測業務的重大依賴,新冠檢測業務經營業績下滑不會導致公司存在持續經營風險,不會導致公司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

而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按照現在的監管和市場形勢,財報有效期臨期的企業,通常選擇主動撤回IPO。自從新「國九條」出台後,政策面加強對IPO企業資料的審查力度,提高了對金融中介的監管責任,所以部分企業自查後認為當前的市場環境不再適合申報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微策生物選擇創業板第一套標準上市。據悉,創業板第一套上市標準原為「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凈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布新「國九條」後,深交所修訂創業板第一套上市標準為「最近兩年凈利潤均為正,累計凈利潤不低於1億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於6000萬元」。而根據規定,微策生物需按新規進行審核。

此外,知名財稅專家、四維諮詢集團首席諮詢師劉志耕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由於今年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出台,以及監管部門全面加強上市審核、嚴把資本市場入口、嚴防『帶病闖關』、特別是『申報即擔責』、抽中撤回也要查、查出問題必擔責等嚴厲措施的出台,大大震懾了上市申報企業和相關中介機構,並最終促使中介機構歸位盡責的結果。」

見習編輯:鄧舟羽 主編:陳岩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d7ac61aad7840b6649d54708c1cf3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