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5日消息,亞足聯官方宣布,亞冠聯賽從2023/24賽季開始,外援名額從「3+1」增加到「5+1」,賽制變更為跨年制。
具體內容,亞足聯決定了在接下來的亞冠賽當中將擴充外援人數名額,此前為「3+1」3名不限國籍球員和1名亞洲球員,這也是亞冠聯賽延續多年的政策,而在亞足聯官宣這則消息後,也讓很多人看到了亞足聯的決心,要向世界足球發達聯賽靠攏。提升整體競爭力觀賞性!
而在不久前,日本媒體也傳來消息,J聯賽正在討論恢復俱樂部企業冠名,為此幫助俱樂部渡過難關。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J聯賽的外援政策甚至比亞足聯更為前瞻,J聯賽每支球隊的外援人數是「5+N」,即5名不限國籍球員,以及不限制人數的提攜國球員,「提攜國包括泰國,越南,卡達等八個國家球員」理論上,J聯賽每場比賽,每支球隊的首發11名球員都可以不是日本本土球員。
在此要提及一下,過去幾年中超政策的改變,在2017賽季初,中國足協做出決定,此前中超外援「3+1」的政策改為「3」,3名不限國籍球員和1名亞外身份球員進行改變,因此從那個賽季後,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些亞洲球員都紛紛離隊,包括張賢秀,鄭又容等等。
而在上個賽季,中超聯賽還迎來最為嚴厲的政策,「中性名」,中國各級別職業聯賽的參賽球隊,將不得使用和俱樂部有關聯的企業化名字,因此我們看到了熟悉的廣州恆大,山東魯能,廣州富力等球隊都進行了中性名的改變,這一政策也非常打擊俱樂部投資人的信心。
經歷了足球寒冬,加之本賽季多支球隊陷入欠薪困擾,中超已經岌岌可危,就連多名國腳球員都「聲討」俱樂部,由此可見,近幾個賽季中超政策是在開倒車,不僅沒有讓聯賽競技水平,觀賞性提升,反倒是讓企業的投資信心降低,球員們也遭遇了嚴重的欠薪危機。
如今,亞足聯官宣了,近幾個賽季中超球隊在亞冠的競爭中已經落入下風,常常止步八強,就已經非常難得,如今當亞足聯放寬了外援登場人數,此消彼長之下,亞冠其他國家參賽球隊的實力將會與日俱增,相反中超球隊的競爭力大不如前,奪冠更為艱難。
而中國足協此前宣布的限投令,讓各支球隊的投資有限,假設中國足協按照亞足聯的官宣方向發展,即參加亞冠的四支中超球隊外援人數達到6人,那麼球隊的薪資肯定會增長,但是原本計劃的限投標準很顯然是不夠的,因此來看,中國足協被亞足聯的突然官宣打了一個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