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京津冀多地遭受暴雨侵襲。大水無情,中圖網400萬冊圖書被淹,只能報廢。
來源:中新網
除了大量的財產損失,暴雨引發的洪水造成的溺亡事故也讓人痛心。
據數據顯示,「溺水」是孩子「頭號殺手」。
前幾天就剛發生一起悲劇:南京4名中學生下河游泳溺亡:
來源:澎湃新聞
看到這樣的新聞,科大大的心都碎了!
很多家長會說:我不讓孩子去游泳,不去水邊,就絕對不會溺水。
錯!實際上很多溺水都是發生在家裡,有些地方還是你想都想不到的!
8月2日,1歲女童掉進家中用來接空調漏水的水桶後溺亡,送到醫院發現已經腦死亡,沒有搶救機會了。
來源:梨視頻
今天,科大大就來給大家好好科普一下溺水的問題。
<1>5厘米2分鐘,娃就有可能溺亡!
5厘米,2分鐘,是什麼意思呢?
科大大要告訴大家一個可怕的真相: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這也就意味著,除了河邊、游泳館等容易溺水的地方,家裡、或者娃常常玩耍的地方,也暗藏殺機!
洗澡
是的,不要懷疑,洗澡水也會淹死人。
洗澡過程中,如果家長因為別的事情短暫離開,留寶寶一個人在浴室或浴盆里,很容易導致寶寶溺亡。
這樣的悲劇真不在少數
長沙的王女士給寶寶洗完澡後,讓他自己在盆里玩,等到發現時孩子已經沒有呼吸了。
來源:湖南都市
所以在給寶寶洗澡的時候,寶媽要全程看護,水再淺,也不要鬆開手。
家長可以在洗澡前把所有東西都準備好,避免中途出去拿。爸爸媽媽也可以一起給寶寶洗澡,還能增進親子感情。
上廁所
啥?上廁所也這麼危險?
是的。馬桶中有水,正在學步的寶寶如果栽進去,很可能無法起身,導致溺亡。
前段時間,就有1歲男童不幸在家中衛生間溺亡
來源:廣州日報
所以馬桶用完最好把蓋子蓋上,衛生間的門也要常關,千萬馬虎不得。
除了家中,戶外更是「暗藏殺機」
小區、公園內
夏天一到,小區或公園裡的噴泉和人工湖紛紛「營業」。
但這些地方,一個沒看住,寶寶也容易掉進去哦。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游泳館
寶寶溺水都是悄無聲息發生的,一個疏忽,就很可能釀成大禍。
比如福州曾發生的一起溺水事件:
這位寶媽帶著2個寶寶去嬰幼兒館游泳,期間店員離開,讓媽媽看護寶寶。
媽媽卻一直在玩手機,未發現寶寶溺水,最終導致寶寶溺亡。
帶娃去游泳館,一定要時刻看護著寶寶,千萬不能鬆懈!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2>一旦發現孩子溺水,做好這3步!
你以為的溺水是這樣的: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實際上,真正的溺水都是悄無聲息發生的。
那麼溺水一般是什麼樣子的呢?
科大大做了一個圖,記不住的可以保存下來。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它的可怕之處在於:看起來不像溺水!
比如下面這幾起新聞,都是因為家長沒能及時發現孩子溺水而釀成的慘劇:
3歲娃游泳池溺水,2分鐘無人發現
來源:梨視頻
2歲男孩帶著游泳圈溺水,1分鐘內身體逐漸不動
來源:紅星視頻
及時發現溺水和及時搶救,對於挽救生命至關重要!
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溺水,做好這三步:
第一步:
發現孩子溺水後,爸媽要及時撥打120,並採取搶救措施。
先讓孩子的臉露出水面,從背部把頭托起或者拉住胸部,再把他拖上岸。
上岸後先看孩子的反應、呼吸、脈博,及時清理口鼻異物,以保證氣道通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第二步:
沒有呼吸有脈搏,把頭後仰,做人工呼吸。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第三步:
沒有呼吸沒有脈搏,先人工呼吸,再做胸外按壓,直至救護人員到達。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科大大強烈建議,家長們都能學會辨別溺水特徵和溺水搶救的方法,最好保存圖片,多學多看多練!
但是,你以為這樣就一定安全了嗎?
NO!家長們還要提防「二次溺水」的發生……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3>如何規避「二次溺水」?
武昌曾發生一起事件:
6歲男孩龍龍與父親在游泳池遊了一個多小時。
晚飯時,父母發現龍龍精神萎靡並不停地咳嗽,體溫也開始升高,急忙送醫院,診斷為急性肺水腫。
沒有溺水,為什麼孩子還會出問題呢?
這是因為兒童身體更加脆弱,在游泳的過程中發生短暫的溺水,肺部吸入了少量的水。
雖然之後的表現和平時差不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肺部水腫,導致呼吸越來越弱,最終窒息。
這就是可怕的「二次溺水」。
它的症狀更難以發覺、也更隱蔽,一般會有以下表現: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既然二次溺水這麼難發現,那要怎麼避免它的發生呢?
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
最後,科大大要強調一下,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嚇唬大家,而是希望所有家長都能提高警惕,做好看護。
我們寧願膽戰心驚,也不要痛徹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