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1日16:00,
「珞珈二號01星」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
以「一箭三星」的方式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發射升空,成功入軌。
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央視新聞圖)
這是「珞珈」系列
成功發射的第三顆衛星,
也是武漢大學牽頭研製
並成功發射的第四顆衛星。
「珞珈二號01星」在軌狀態(武大供圖)
「全球首顆」
將開展多項試驗
「珞珈二號01星」工程總師、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張過介紹,Ka頻段是更接近可見光的高頻段。高頻Ka頻段遙感同時具有光學和微波的優點,細節刻畫能力突出,「珞珈二號01星」 最高解析度能達到0.5米。
武大科研團隊在發射場外合影
張過教授介紹,「珞珈二號01星」是一顆用於科學試驗的衛星,將在軌驗證多項新模式、新體制雷達成像技術以及其它新技術,其性能指標高,極具先進性和創新性。
例如,它將試驗 多角度成像模式, 用多角度三維立體信息獲取技術,對同一區域進行方位向多角度觀測,克服陡峭的山區雷達陰影、疊掩等幾何畸變嚴重製約,有希望成為困難地區測圖「數據處理難」問題的有效解決辦法。
它還將利用毫米波SAR衛星開展 視頻成像的試驗驗證,全天候對運動目標開展檢測和跟蹤,實現從「拍圖片」到「拍視頻」的跨越;開展低軌衛星信號增強和信息增強聯合實驗,擔當導航衛星的 「信號放大器」。
它也是繼續探索李德仁院士提出的衛星 「通導遙一體化」的一顆衛星,將驗證衛星成像與數傳天線一體化,遙感成像、氣象探測和水利應用一體化。
據了解,這些新理念和新技術試驗成功後,將取得 多項「全球首次」的科研成果。張過通俗地解釋:「可以理解為,如果試驗全部成功, 將來我們的雷達遙感衛星可以看得更清楚、更立體、更動態,應用更智能、更便捷、更廣泛。」
未來組成星座
主要服務水利
武漢大學的「造星」之路,始於2018年6月2日成功發射的「珞珈一號01星」。張過就是這顆衛星的工程總師。
作為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珞珈一號01星」是一顆重量僅為20公斤的小衛星,試驗目的也較為單一。如今,「珞珈二號01星」 重達353公斤, 是全國高校研製衛星中質量最大的,也是工作模式最多的。 它擁有3種有效載荷和6套服務系統,可實現 8種工作模式。
張過介紹「珞珈一號01星」模型(資料圖)
也正因如此,「珞珈二號01星」從2017年2月啟動立項開始,經歷了六年多的艱苦研發和科研攻關,期間衛星波段和結構都經歷了多次調整,衛星設計融入了很多 最新理念。
張過教授介紹,這顆衛星由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武漢大學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研製,除十幾名核心成員外,還藉此培養了一大批學生,包括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甚至有本科生參與,讓科研項目成為學生成長的最佳平台。
「珞珈二號01星」成功發射後,張過感慨萬千。作為兩院院士李德仁團隊成員,張過說:「從『資源三號』衛星到『珞珈』系列衛星,我們的初心始終未變,就是要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讓測繪遙感技術更好地造福人類。」
張過還透露,「珞珈二號01星」在各項試驗完成後,將投入到水利等規模化應用中。未來,還將研製和發射多顆衛星, 組成「光音星座」,將主要服務於水利工作。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