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在這段歷史之中,封建社會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長達兩千年之久,由於其相對穩定的社會形態和朝代更替不斷引發的進步,每一個時代都演化出了屬於自己的時代精華,作為其最重要的閃光點存在著。
唐詩,宋詞,我們從很小的時候就背著床前明月光,淒悽慘慘戚戚,當然,這些作為中小學生必備科目,當時的我們看到是很頭疼的,相比之下,我們最有興趣去了解的還是後續朝代的作品,因為後來的作品從展現形式來看更具有趣味性。
其中作為出名的就是明清時期的小說,當時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促使人們極大地展開了想像力,創作出了一批又一批經典的小說,其中以四大名著最為出名,堪稱中國小說界的天花板和翹楚,其中的西遊記更是古典神話小說的開山之作。
說到西遊記,這可是無數人童年的回憶,自從將其翻拍成電視劇之後,自身的熱度可以說是進一步提高,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塑造的活靈活現,仿佛他們就是我們心中所想的那個樣子。
孫悟空作為其中的一個也是相當厲害的存在,小的時候,無數人被他的超強本領所折服,上天入地,騰雲駕霧,無所不能,但是按照原著中西遊記的大設定來說,孫悟空在水戰方面是不擅長的,孫悟空為什麼懼怕水戰?不是因為偷懶,而是想看看如來對他做了什麼。
出海學藝與得勝歸來
孫悟空乃是天地之間孕育的一塊靈石所化,並且在剛開始的時候也並不是為了一身本事才外出學道的,而是為了長生,當年的孫悟空還只是一直猴子,在花果山水簾洞占山為王,說著是上不受天管,下不服地管,所以才如此開心的。
但是後來從小猴子的死亡來看,他們只有學會長生之術才能夠永遠快樂下去,而孫悟空作為他們的王者,才決定外出去尋找虛無縹緲的長生之術的,並且很快來到了菩提祖師身邊,隨後的尋師學道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學會長生不老之術。
但是經過菩提祖師的普及和教授,孫悟空知道,實現長生不老的方法只有兩個,第一是修煉成仙,超出三界之外,不在無形之中,而第二種就是去閻王爺那裡從生死簿上面勾掉名字,而對於孫悟空來說,兩種都是要實現的。
對於自己來說,雖然有菩提祖師教自己修煉仙術,但是他也告訴過孫悟空,要想修煉成長生不老之身,就必須在自己大限到來之前度過天劫,所以為了應對這個,只能拼了命的修煉,學本事,而要習得長生的,並不只是自己一隻猴。
自己花果山的猴子猴孫們都等著自己學成回家教他們長生之術的,然而孫悟空全部教授是很不現實的,所以猴子猴孫的產生不老只能建立在第二個方法上,所以於情於理孫悟空都有必要學會所有的本事。
而孫悟空所學的七十二般變化並不止是單純地變成各種動植物,而是實實在在的七十二個本事,菩提老祖也曾說過,是隱身,潛行,變化之術,當然,水下功夫也是其中的一種,所以並不是當時的孫悟空不認真學,也不是菩提老祖沒有教。
因為當時孫悟空學成歸來之後,正好遇到了牛魔王和獨角鬼王等一眾妖怪占據了自己的洞府,當時的孫悟空只是牛刀小試,就已經展現出強大的實力。
而後也是不打不相識,幾人成為了兄弟,此後牛魔王在告訴孫悟空找兵器的門路也問過類似的問題。
牛魔王曾說,「不知賢弟的水下功夫如何?」當時的孫悟空直接說的是能上天,能下海,能入地,所以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水下功夫基本不是什麼大問題,隨後通過獲得金箍棒那裡來看,其實的當時孫悟空的水下功夫是不多的。
而後來孫悟空說自己不擅長水戰,其實是在西天取經這個直線任務開啟之後。
取經之路上的水戰
孫悟空對於水戰的不擅長,最早的時候是在流沙河收服沙和尚的時候體現出來的,當時的唐僧才剛剛收服了豬八戒,黃風洞一難之後,一行人走到了流沙河,面對當時兇悍無比的沙和尚,孫悟空首先是讓之八戒下去將他引出來。
而後豬八戒一番大戰之後,雖說是將其引了出來,但是隨後孫悟空由於著急而導致沙和尚藏在水底不再上岸,當時的孫悟空為也是承認了自己水下功夫不行的事實,所以才求豬八戒下水去引,由此可見,這時候孫悟空對於水戰已經有一定的顧忌了。
當然,這裡也可以理解為孫悟空是為了故意讓豬八戒作戰,因為等到第三次的時候,孫悟空已經是準備自己去了,但是很巧當時的惠岸行者來的很是時候,直接就將沙和尚收服了,所以最終也是沒下水。
如果說第一次有主動示弱的可能性,那麼後面孫悟空在面對水下戰鬥的時候,已經是真正的認慫了,首先是陳家莊那一回,當時的徒弟三人面對水中的靈感大王,註定是要進行一場水戰的,當時的孫悟空就大方的承認自己水下功夫不好。
而後就是豬八戒和沙僧出戰,就連當時水裡的妖怪也知道,孫悟空的水下功夫不太好,所以長時間龜縮在水裡不出來,所以這次營救行動大費周折,兩個人都不是那妖怪的對手,之後請來了觀音菩薩才將唐僧救了出來。
後來的下一場水戰就是黑水河的時候,當時那位龍王的第九個兒子抓了唐僧和豬八戒,並且沙僧也是知道孫悟空的情況,所以自己主請纓,下黑水河去桌案妖怪,不出意外,又是打不過,又是搬救兵。
當然,孫悟空也是有極少的水戰例子出現,除了當單當時取金箍棒那一回,烏雞國取寶物的時候,孫悟空非常罕見地去了碧波潭,奪回了丟失的寶物嗎,除此之外,牛魔王的碧水金晶獸也是孫悟空去水中多來的。明顯減少的水戰暴露了孫悟空的實力。
深挖原因
我們經過這些典型的例子可以發現一個很明顯的分界線,那就是取經這一主線任務,自從孫悟空決定跟隨唐僧西天取經之後,就表現為水下功夫不行了,其實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孫悟空之所以表現為水下能力不行,也是有原因的。
閱讀過原著的人都應該知道,在西遊記的大設定之中,如來佛祖就是天,整個西遊世界的發展和布局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包括西天取經這個大工程,如來佛祖都是總策劃人,所以這一路上遇到多少妖怪,經歷多少磨難,都是有定數的。
當然,也包括一路上所收的三個徒弟,如來佛就像作者一樣,不斷地推動故事情節和發展,三個徒弟當然也要發揮自己的作用,而從書中孫悟空的設定來看,早在西天取經之前就已經是太乙金仙,再加上如意金箍棒這種上古的神器,簡直就是無敵的。
憑藉菩提老祖教授的功夫,陸地上的妖怪要是沒有什麼逆天的寶物,基本都不是孫悟空的對手,比如當時的南山大王,孫悟空打起來就是隨隨便便,之後的三個犀牛精更是三個妖怪聯手都打不過孫悟空,所以戰鬥力方面是頂尖的。
而八戒和沙僧作為其餘的兩個徒弟總不能一直無所作為或是一直被抓吧,就連當時的小白龍都有自己的作用,那就是碧波潭和黃袍怪那一回大顯神通,所以其餘的兩個徒弟也需要自己的存在感,然而生活在陸地上的妖怪孫悟空全都能除掉。
所以唯一能體現兩人存在感的辦法就是水戰了,我們知道,沙和尚當初就是住在流沙河之中的,並且水下的戰鬥力不俗,和豬八戒是不相上下,但是面對孫悟空是沒有辦法的,所以西天路上唯一嶄露頭角的方法就是水戰了。
豬八戒就更不用說了,那前身可是天蓬元帥,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海軍總司令,總領八萬水兵,所以水下功夫註定是不弱的。然而作者要想展現其餘二位徒弟之中的實力,就只能通過對孫悟空的削弱,但在書中必須表現出一個過程,實現這個過程的就是如來佛了。
如來佛祖的動作
孫悟空在西天取經之前其實和如來佛祖也有過一段不愉快,那就是曾經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因此這也是孫悟空屬下能力被削弱的唯一肯能行,當時的如來在將孫悟空壓在山下的時候,其實已經動了手腳。
那就是利用五行山對孫悟空的實力進行削弱,當然並不是戰鬥力,否則憑藉八戒和沙僧一路上就會很棘手,也不能完全消除,所以只是讓孫悟空使用避水訣的時候,能發揮出來的實力大大削弱,這樣做不但能體現八戒沙僧的實力,也不至於孫悟空完全不能下水。
總結
正所謂事出必有因,在西遊記的大設定之中,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有一定原因的,畢竟這條取經之路的背後,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控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