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直播新規整治,行業現有格局或重新劃分 | 電競世界

2022-04-20     電競世界

原標題:遊戲直播新規整治,行業現有格局或重新劃分 | 電競世界

遊戲直播,迎來新一輪監管。

4月12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 、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局發布了《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平台遊戲直播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6個方面對遊戲直播作出規範要求,包括嚴禁傳播違規遊戲、加強對遊戲直播內容播出管理、加強遊戲主播行為規範引導、嚴禁違法失德人員利用直播發聲出境、督促網絡直播平台建立並實行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和嚴格履行分類報審報備制度。

有遊戲產業分析師認為,《通知》有助於規範遊戲直播行業,促其步入正軌,遊戲直播行業現有格局或將重新劃分。

規範主播行為

中國遊戲直播業自2014年萌芽,隨後跑步邁入爆發期。根據艾瑞諮詢測算,2018年中國遊戲直播市場規模達到153億元,擁有2.6億用戶,2020年中國遊戲直播市場規模達343億元,遊戲直播用戶規模達3.55億人。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遊戲直播業內也亂象頻出。部分遊戲主播「開掛」直播,為牟利違背遊戲規則、擾亂遊戲秩序;亦有主播出口成髒、借遊戲打擦邊球、做軟色情生意。比如去年第十屆DOTA2國際邀請賽(TI10)相關直播節目裡,女嘉賓做出舔瓶蓋、蹭抱枕等軟色情動作,帶動廣泛輿論譴責。

因此,《通知》中也對遊戲主播自身行為提出種種要求。如要求加強遊戲主播行為規範引導,各平台應引導主播與用戶文明互動、理性表達、合理消費,共同維護文明健康的網絡視聽生態環境。網絡主播應堅持健康的格調品味,自覺擯棄低俗、庸俗、媚俗等低級趣味,自覺反對流量至上、畸形審美、「飯圈」亂象、拜金主義等不良現象,自覺抵制有損網絡文明、有悖網絡道德、有害網絡和諧的行為。

遊戲直播「防沉迷」

在中國網民中,未成年人早已是一個龐大的群體。據統計,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4.9%,早在2020年,中國網民規模為9.89億人,其中未成年網民規模就達1.83億,已占總人數五分之一。

網絡世界形形色色,近年來網絡犯罪事件屢見不鮮,而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非理性消費等問題也日漸凸顯。甚至有不少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服務在直播、網遊等領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包括早教、幼教平台,也包括直播和網遊。

據媒體的調查數據顯示,近70%的受訪家長反映其孩子經常,甚至總是在直播、視頻等平台上觀看遊戲直播內容,僅不到4%的受訪家長表示孩子從未看過遊戲直播。此外,部分未成年人每日花費大量時間在遊戲直播上,有六成受訪家長稱自己孩子平均每天看1至3小時的遊戲直播,而超過3小時的也有18%。

有近八成受訪家長稱孩子曾給遊戲主播打賞,其中經常甚至總是給主播打賞的占比分別為32.6%、18.8%。有超過三分之一的未成年孩子每月打賞金額超過500元,每月打賞 1500元以上的占比也將近10%。

有超過60%受訪家長認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不足,容易沉迷直播,還有將近35%的家長認為可能是受遊戲防沉迷政策的影響,孩子們轉移精力到觀看遊戲直播上,以解「遊戲癮」。

2018年以來,遊戲行業的未成年人保護監管力度空前,近期還下發了被稱為「史上最嚴防沉迷」的《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此次對遊戲直播的規範,很大程度上是對未保工作進行進一步完善。

電競賽事版權相關

此次《通知》的發布還帶來了一些變化。首先是遊戲相關內容的監管不止於直播,《通知》中也明確提出了網絡影視綜和短視頻,而以UGC內容為主的遊戲相關視頻,管控也會收緊。

同時,「嚴格履行分類報審報備制度」是此次《通知》更需解讀的新內容。

隨著電競賽事的關注度飆升,相關版權正在成為遊戲直播近兩年來重要的競爭場域。版權費用的逐年提高成為常態。而隨著新規推出賽事審批,或將對平台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比如隨著監管引入,未來的賽事版權交易在具體執行上,可能存在審批與購買的先後問題,如果先審批後購買,新增的工作流程會加大平台在版權爭奪時的議價難度;先購買後審批,則平台需要承擔較大風險。

應該認為,平台能否獲得頭部賽事的直播相關權益,對頭部主播意味著他們能夠直播和製作更具關注度的賽事內容,並作為解說面向更多受眾,這會成為吸引主播的一種重要引流能力。對於中腰部主播來說,這些相對集中在主流遊戲的內容,吸引力或許相對沒那麼強。

綜合來說,此次內容監管的新規對各級主播來說,有著內容之外的更多影響。

比如對於頭部主播來說,視頻平台在項目審批和現金流等方面的優勢,或許會在原有的推廣能力之外形成新的吸引力;而對於各平台上的廣大中腰部主播,基於原有內容的生存空間存在一定的壓縮,如果回歸主流遊戲,一定程度上或許會放大遊戲直播平台的版權優勢。

結語

整體上,遊戲和直播兩個行業的「合規」都是大趨勢,而主播們面對新的行業環境,進行內容的自我審查和調整勢在必行。在這種環境下,平台如何配合新的主播需求匹配不同的玩法,放大自有優勢,或許將是下一階段謀求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來源:犀牛娛樂、紅星新聞、21世紀經濟報道、電競大生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c42e146ad8e5ae33099b2d2166645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