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 | 市場傳聞會有一些政策出台 當前訂單情況及外貿形勢 部分紡企減產避險

2023-06-20   中國紗線網

原標題:行情 | 市場傳聞會有一些政策出台 當前訂單情況及外貿形勢 部分紡企減產避險

市場傳聞會有一些政策出台,棉花上漲邏輯未變

上周國內棉花商業庫存數據公布,整體高於此前傳言水平,疊加一些政策性傳聞,令棉價周初高位回撤,但大跌後市場情緒有所宣洩,盤麵價格今日初步企穩。

適逢美國六月節假期,周一ICE期棉休市。宏觀和基本面共同作用下,近期美棉整體維持震盪。 外部市場來看,6月美聯儲保持利率水平不變,中國LPR「對稱降息」10個基點,宏觀面為棉價提供一定支撐

國內方面,供給端炒作情緒降溫,上周棉花商業庫存報告出爐,雖然環比降幅明顯,但整體仍高於此前市場傳言水平,據中國棉花信息網調查數據顯示, 5月底全國棉花商業庫存349.28萬噸,較上月減少94.2萬噸,減幅21.24%,低於去年同期67萬噸,其中新疆商業庫存為237.94萬噸。此外,近期產區天氣層面的支撐有所減弱,同時市場政策性傳聞浮現,亦制約棉價上行。另一方面,目前下游市場逐漸顯現淡季特徵,引發需求端憂慮情緒。昨日鄭棉震盪下跌,市場傳聞會有一些政策出台,比如提前發放棉花配額、國儲棉拍賣重啟等。最近現貨漲幅較大,基差擴大到千元以上,需要明顯降溫。國內棉花庫存數據已出,國內供給缺口不大,棉花價格不斷上漲,讓下游企業普遍難以接受。而ICE棉花現在上漲趨勢還沒有形成,鄭棉調整處於合理區間。中期來看,棉花上漲邏輯未變,16500元之上保持多頭思維。

鄭棉夜盤低開震盪,日間盤面翻紅,6月20日,鄭棉主力合約漲50元,漲0.30%,收盤價報16700元/噸

近期棉花主力合約市場走勢

市場報價率先疲軟 部分紡企減產避險

據廣東、江浙等地部分棉紗貿易企業反饋,隨近期鄭棉主力CF2309合約持續在16500-17000元/噸區間盤整,沿海地區針織、機織企業開機率逐漸下降並對棉紗詢價/補庫減少;再加上進口棉紗的衝擊和一些中間商庫存偏大等因素影響,棉紗報價率先出現疲軟、小幅回調跡象,尤其OE紗、C40S及以下支數中低配環錠紡紗,而50S及以上高支紗報價高位企穩,紗廠、布廠仍有排單。

棉紡企業棉紗出廠價是否跟進下調值得關註:一方面自6月上旬以來國內棉花期現價格大幅上漲,導致低支、中支紗即期產銷出現虧損(高支紗高配紗利潤雖大幅壓縮,但並未倒掛),因此即使貿易商、中間商棉紗報價下調,紡企跟進的難度也比較大;另一方面6月上中旬部分紡企棉紗出廠報價剛剛被動上調500-1000元/噸(實際成交僅上浮300-500元/噸),如果再次回落,不僅前期訂單執行難度大,而且布廠、中間商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驅使下,更不肯輕易下單。

江蘇徐州某5萬錠紗廠表示,鄭棉主力合約不跌至16000元噸以下,沒有調整棉紗報價的打算,否則很可能得不償失;目前棉紗線庫存已增至22天以上,逐漸實施減產,以降低棉花、棉紗庫存大量占壓流動資金,部分職工端午假期延長至一周左右。

部分紡企認為,6/7月份內需訂單逐漸回落的跡象比較明顯,雖然與前兩年疫情期間相比呈「淡季未淡,產銷稍好」的局面,但主要是由後疫情時代需求集中釋放所致;而近期國內棉花價格大漲、棉花與替代品滌綸短纖/粘膠短纖的價差明顯擴大、紡企成本壓力難以有效向下游終端傳遞,內外棉花價差順掛幅度再次擴大至1500元/噸以上等等不利因素,使紡企不得不在降產能、回籠資金、減庫存或轉產混紡紗等等方面做文章,以期渡過當前內銷、外貿訂單「青黃不接」期。

紡織行業未來將面臨的風險

國際紡織製造商聯合會(ITMF)最新調查顯示,自2021年11月以來,企業訂單量在穩步下降,到今年3月下降速度才有所放緩,需求疲軟是全球紡織業近兩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關注的焦點。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張錫安介紹,在外貿需求收縮和預期轉弱的大背景下, 今年1—5月我國外貿總體出口額基本持平,增長0.3%其中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182億美元,同比下降5.3%,弱於整個外貿出口,但近兩個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額的同比降幅在逐步收窄,表明我國紡織服裝出口正在艱難復甦。從大類商品看,紡織品不及服裝出口;從出口市場看,對新興市場普遍好於對歐美等傳統市場的出口。

「從當前訂單與產業轉移情況看,國內工廠今年上半年訂單雖仍呈低迷態勢,但較2022年四季度略有好轉,今年上半年國外工廠的產能利用率、訂單的排期以及在手訂單的情況,均好於同期國內的工廠,計劃今年在國外新增產能的企業明顯比去年增加,因而今年產業和訂單轉移速度將繼續加快。」張錫安表示。

就未來的外貿形勢來看,張錫安認為,今年的外貿形勢極其嚴峻,一方面外需走弱,美歐等國家通貨緊縮,已開發國家金融風險增大;另一方面居民的消費減弱導致工廠訂單缺乏,庫存壓力增大。因此今年外貿預期的目標是促穩提質,守住國際市場份額,提高外貿綜合競爭力。

「展望未來,國際經貿摩擦和地緣政治風險將很可能成為常態。面對這種嚴峻的挑戰,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要積極發揮產業鏈優勢,一方面要力促高附加值產品的國際份額穩中有升,另一方面也要避免中低端產品的國際份額快速下滑。在保持出口規模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從供需兩側同時發力,推動行業完善產業鏈、整合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打造核心競爭優勢,增強外貿創新動能,努力實現我國紡織服裝外貿的高質量發展。」張錫安說。

即使面臨諸多挑戰,許多與會嘉賓仍然看好我國棉紡織行業未來的發展。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與棉麻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中國棉花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建紅表示,我國人口眾多,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明顯,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出台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隨著消費場景不斷拓展, 居民消費傾向逐步上升,市場活力進一步恢復,消費需求繼續釋放,我國棉紡織市場有望持續恢復

來源:文華財經、期貨日報、中國棉花網

編輯:中國紗線網新媒體團隊

1、 棉價上漲 棉紗試漲又叫停 貿易商或拋貨,紡企「雪上加霜」 棉紡織產業鍊表現如何?

2、 進口棉價格大跌 20萬錠緊密紡項目落戶新疆 紡織業大亨豪擲40億元拿地進入房地產

關注我,向微信後台發送「行情」,獲取最新行情;向微信後台發送「加群」,邀請您加入300個紡織群;向微信後台發送「招聘」,獲取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