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駙謀害格格案,乾隆帝蹙眉:是袒護堂妹?還是維護滿蒙聯姻?

2023-08-27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額駙謀害格格案,乾隆帝蹙眉:是袒護堂妹?還是維護滿蒙聯姻?

滿蒙聯姻一直是清皇室為維繫與蒙古部落關係穩定而實行的一項具有極強政治指向的結親模式,對於清皇室而言尤為重要,所以其在處理相關事宜時也極為小心謹慎,不過好在自滿蒙聯姻伊始沒出過什麼大岔子。

可一七七零年冬的一封家書卻打破了這份平靜。年關將至,諴親王收到的這封書信卻引起了乾隆的高度重視,不僅連發八道諭旨,而且事無巨細,親力親為:這就是發生在乾隆三十五年那場著名的額駙謀害格格案。

此案涉及的人物皆是當朝權貴,案件內容又曲折離奇,斷案者更是當朝天子,案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一、案情撲朔迷離,涉案雙方各執一詞,何為真何為假?

1.寒冬凜冽,疑團拉開序幕

乾隆三十五冬,年關將至。在這個張燈結彩歡天喜地的日子裡,諴親王收到一封來自已嫁嫡幼女的家書,在看完信件後諴親王勃然大怒,隨即進宮面聖,向乾隆告狀:原來,這並不是什麼問候父母安康的書信,而是一封告發信。

在信里,自己的嫡幼女聲稱遭到親夫下毒謀害,自己命大才躲過一劫。蒙古額駙下毒謀害大清貴女,真是聞所未聞,此刻乾隆敏銳地意識到,這件事情不能單單當做家事來處理了,因為涉及人物皆是滿蒙權貴,如果處理不好,將會極大地影響滿蒙之間的關係。

於是乾隆命敖漢部蒙古鎮國公固山額駙羅布藏錫喇布、戶部侍郎索林、屬刑部侍郎博清額於年後前往土默特右旗進行調查。但此事並未引起三人的重視,在簡單的詢問之後便草草結案,將下毒之人賽哈賴交由嫌疑犯納遜特古斯看押。

乾隆得知後勃然大怒,隨即下了第一道諭旨,這也是額駙謀害格格案的開端:自此,八道諭旨接連下放,引出了一場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的案件。

2.權貴之間的拉扯,雙方皆不能得罪,該從各處入手?

事件的主人公,也是七格格(和碩格格)和丈夫納遜特古斯,皆是滿蒙上層權貴。七格格是諴親王的嫡幼女,其母親是雍乾兩朝的重臣烏雅·海望之女,也是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的族侄孫女,身份尊貴;而父親諴親王允袐則是乾隆的二十四叔,雍正的幼第,從小與乾隆一起長大,感情甚篤。

夫妻兩人的感情也不錯,一共生育了七個孩子,加上妾室所生的三子一女,七格格算是裡面最小的孩子。父母尊榮,自己又受盡榮寵,可以說七格格的童年過得很是幸福。

而納遜特古斯則是土默特右旗五世札薩克貝子哈穆噶巴亞斯瑚朗的兒子,土默特部屬漠南蒙古部,其首領固穆屬於博爾濟吉特氏,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二十二世孫。而此次聯姻也是土默特右旗自入關後與滿清的首次聯姻,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但就是兩者如此尊貴的身份,也無法作主自己的婚姻大事。乾隆二十四年三月,14歲的七格格奉旨與土默特部右翼旗的納遜特古斯成親,以延續自後金以來的傳統——滿蒙聯姻。

滿蒙聯姻最早始於後金,也就是明萬曆四十年,努爾哈赤與蒙古國科爾沁貝勒明安之女博爾濟錦氏的姻親活動。待清入關以後,將滿蒙之間的姻親制度化,僅太宗一朝與蒙古部聯姻次數就達四十一次之多。

待康乾時期,滿蒙聯姻更成為所謂「北不斷親」的國策,此時滿洲貴女多下嫁外藩蒙古王公,所以七格格下嫁納遜特古斯也不足為奇。

但兩人的婚姻生活卻並不幸福。據清高宗實錄記載,納遜特古斯與格格素來不和,本人「平日別有曖昧私情,格格嫉妒不容」,夫妻感情不睦連帶著格格與婆婆的關係也很是緊張。而在他們成婚的第十二年,格格寄給家父的一封書信算是再次將兩人的關係推至懸崖之上。

二、連下八道諭旨,看乾隆爺如何步步為營

1.乳母下毒引出驚天大案,是親夫謀殺還是另有疑雲?

根據格格所傳家書可大致知道,事件的起因,是格格丈夫庶子的乳母賽哈賴某天給格格送食,但當天格格沒有胃口,便將賽哈賴送的食物賞給了自己的四個侍女,但沒想到侍女吃下後便中了毒,於是格格立即找了喇嘛巴爾丹格隆診治,但其中之一的侍女賽罕賽不幸去世。

待乾隆所派三人趕到後,他們三人竟將與此案有關的頭號嫌疑犯納遜特古斯交由其父哈穆噶巴亞斯瑚朗審理,並將罪犯乳母賽哈賴交給納遜特古斯看守。

如此潦草的審案過程引得乾隆大為不滿,於是發第一道諭旨要求三人護送和碩格格回京的同時將嫌犯納遜特古斯也押送回京,交由軍機大臣會同刑部進行審訊。

在初步將涉嫌人員控制之後,乾隆又發了第二道諭旨,命令大學士劉統勛和尹繼善留在京師,一同辦理此案。

通過劉統勛和尹繼善的審問,案件終於有了新的進展。原來下毒的乳母賽哈賴所用的毒藥疑似來自於格格派來給侍女診治的喇嘛巴爾丹格隆。而巴爾丹格隆和賽哈賴之間有私情,從這點來看,似乎巴爾丹格隆給賽哈賴毒藥也有了依據。

不過得到結果的乾隆對此仍不滿意,於是下發了第三道諭旨。乾隆認為此事的疑點是在過多:

第一點,就算確定喇嘛巴爾丹格隆和賽哈賴之間有私情,也不能斷定毒藥就是喇嘛給的,萬一喇嘛關心則亂呢?

第二點,一個庶子的乳母,素日與格格都不太來往,到底是什麼深仇大恨能使其下毒,謀害嫡妻?

第三點,格格陪嫁時是有六位陪嫁侍女的,但為何幾經退換,留下的卻是最粗笨的侍女?而且為什麼格格明明與丈夫納遜特古斯不和,卻還要使喚丈夫手下的蒙古侍女?

第四點,按理說已經婚配的侍女是不能再服侍格格的,為什麼納遜特古斯還要讓這些人服侍格格?

第五點,當時中毒未死的侍女是蒙古人還是滿人?第六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算此事是納遜特古斯的指示,那麼動機呢?僅僅只是夫妻生活不和睦嗎?

要知道和碩格格是皇室貴女,僅因為這個原因就殺了她,是會影響到滿蒙之間的政治關係的,這麼大的代價,納遜特古斯本人付得起嗎?

帶著這些疑點,案件繼續審理,但就在這時,一個不好的事情發生了。

2.小事變大事,事情的發展總是出乎意料

哈穆噶巴亞斯瑚朗死了。

哈穆噶巴亞斯瑚朗是此次案件頭號嫌犯納遜特古斯的父親。據說,哈穆噶巴亞斯瑚朗的身體一向不好,如今又出現了兒子謀害兒媳這樣的大事,原本就病榻纏綿的老父親聽聞這個消息驚懼身亡,但要命的是自己的親兒子非但無法服喪,而且還因疑似謀害格格被扣押在京城。涉及生死,又牽扯出下毒謀害滿州格格之事,這件事自然就引起了周圍蒙古王公的注意。

這個時候乾隆意識到,就算查明的真相如格格所說一字不差,但畢竟涉及滿蒙聯姻,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偏袒。

如果處理不當,不僅引起其他蒙古王公不滿,更是會傷了滿洲貴胄的心,那麼到時候這樁家事將成為破壞滿蒙政治關係的基石,甚至引起朝局動盪。這個事件似乎陷入了僵局,變得越來越麻煩了。

三、驚天大反轉,滿蒙關係究竟何去何從

1.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乾隆對此事極為重視,為了進一步了解土默特部的情況,召見了科左中旗的和碩親王、固倫額駙色布騰巴勒珠爾和喀喇沁左翼旗固山貝子、多羅額駙扎拉豐阿,這次召見乾隆從兩位王公的嘴裡問出了另一條重要線索,這也將案件推入了新的局面。

原來,在乾隆三十四年,也就是案發的前一年,納遜特古斯曾經下毒謀害自己的親兄弟垂扎布,後來雖然撿回一條命,但身體卻是大不如前。

得知這條消息的乾隆深知此事將成為案件的一個轉折點,便於次年二月下頒布了第四道諭旨,這道諭旨首先肯定了納遜特古斯父子對清廷的忠心,並趁機派了一下其他蒙古王公的馬屁,說他們懷德畏威,正直忠誠,怎麼能容忍這樣的行為發生呢?

其次又提出了納遜特古斯謀害妻子的疑點:他們夫妻不和是諴親王早就知道的事,周圍人也明白他們夫妻倆想來不對付,是雙方的頭號敵人,如果格格出事,納遜特古斯就是第一個被懷疑的人,他就算蠢也不至於蠢到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再者,乾隆還質疑了一下索林和尹繼善到底有沒有秉公辦案,並強調他們千萬不可因袒護格格而妄加定論;另外乾隆還提出,就算毒是喇嘛下的,那他為啥不逃,還要去給中毒侍女去診治?

這不缺心眼嘛,而且喇嘛帶的毒藥是否留有備份,以便審查該藥是否真的是毒藥。乾隆在批示完之後,還著重強調辦事的官員,說你們的肩上責任重大,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表明額駙就是下毒之人而妄下定論,非但會導致冤案不說,更會影響滿蒙聯姻,所以你們一定要慎重。

雖然話是這麼說,但乾隆心裡早就有了決斷。如果額駙因謀害格格被處死,那就是滿蒙之間的大事,蒙古必定會對滿清皇室不滿;

但如果額駙因為謀害自己的親兄而被處死的話,那就是蒙古內部的家事,與清皇室可無關,所以如果可以以殺兄的罪名將納遜特古斯處死的話機能保全滿清聯姻的顏面,又能將滿清置身事外,還能給格格報仇,可謂是一箭雙鵰。

於是在之後的第五道諭旨里,乾隆將案件審查的重點放在納遜特古斯謀害兄長上,認為納遜特古斯連自己的血親胞兄都能謀害,實在是陰險殘忍,人神共憤。與此同時,乾隆還召集當時在蒙古部和朝廷有影響的蒙古官員,在表明自己會秉公處理案件的同時又詢問他們對納遜特古斯殺兄的看法。

在得到令乾隆滿意的答覆之後,乾隆下了第六道諭旨,下令將納遜特古斯謀害兄長垂扎布的嫌犯吉特多爾濟捉拿歸案,並同時召見苦主垂扎布和給他治病的人,以此來將納遜特古斯謀害兄長一事板上釘釘。

2.定罪,結案!

此時,經過軍機大臣的審問,納遜特特古斯也承認了自己謀害兄長之事,這樣一來,清廷便完全可以以殺兄之名給納遜特古斯定罪。

乾隆也就此頒布了第七道諭旨,聲明之所以給納遜特古斯定罪是因為他謀害兄長,造成的結果非常嚴重,他兄長到現在虛弱地連床都下不來,而且這事是他自己承認的,不存在什麼嚴刑逼供;至於謀害格格,都是小罪,畢竟格格現在毫髮無傷,我們大度,也不計較什麼。

諭旨一出,滿蒙雙方也是沒再說什麼,乾隆便在尹繼善彙報完案件情況後給出了第八道諭旨,給出了最終的處理結果:「查審土默特額駙納遜特古斯素與兄長垂扎布不睦,且圖承襲夫爵,乘伊父衰病之際,製藥毒兄,至今救治未愈。

除謀毒格格請罪不議外,應依謀殺期親尊長律問擬,其聽從用藥謀毒格格之濟蘭泰、賽哈賴、巴勒丹格隆,俱應照律凌遲處死。」

最終,這樁發生在乾隆三十五年的額駙謀害格格案終於結束,乾隆以不得罪蒙古王公的方式替自己的親人了解了一樁麻煩事。

四、結語

從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至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在長達三個月的審理過程中,乾隆步步為營,見招拆招,終於在危害滿蒙聯姻案件中迎來了反轉,將整個事件框在了蒙古內部家事上,兵不血刃地為滿蒙皇室報了仇。

而這樁額駙謀害格格案件也並沒有成為滿蒙聯姻的桎梏,直至清末,土默特右部仍與滿清皇室維持著良好的姻親關係,可以說乾隆皇帝這招,實在是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b7b993a702c87047c3c6327f4233c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