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兩場家宴勾畫階層差異,你吃的飯,就是你的階層?

2022-02-21     大俠探劇

原標題:小捨得:兩場家宴勾畫階層差異,你吃的飯,就是你的階層?

繼《小別離》、《小歡喜》之後,同系列家庭電視劇《小捨得》終於在觀眾的期待中播出了!

前面有兩顆寶石,《小捨得》不拉伸。剛播了兩集,就營造出了滿滿的氛圍,立刻將觀眾帶入其中。

其中,兩場暗流涌動的家宴,更是刻畫出真實的階層差異。

1、一場家宴,各懷鬼胎

故事的開頭,宋佳飾演的「南儷」和蔣欣飾演的「田雨嵐」帶著各自的丈夫和孩子去參加一個家庭聚餐。這個大家庭是一個重組的家庭。南儷父親和田雨嵐母親是半路夫妻,所以兩姐妹雖然是一家人,卻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誰也看不上誰。

南儷認為田雨嵐的母親是介入她父母感情的第三者,所以她自然不喜歡他們母女。

田雨嵐認為南儷的父親和母親是合法婚姻,他們不喜歡南儷在母親面前大搖大擺。

所以這場家宴,大家一開始就各懷鬼胎。

老人的本意是為他的孫女歡歡南儷慶祝獲獎,孩子同意了,但他不得不去。順便說一句,他還照顧了老人的臉。

田雨嵐正在為他的母親支撐著光環,所以他也帶著家人去參加了家宴。

為此,即使是臨時召集,田雨嵐也精心打扮了一番,目的是不輸給南儷

一個是輕的,一個是整裝待發的,誰更「心虛」,一覽無餘。

田雨嵐的「心虛」是因為她沒有出生在南儷,那樣的富裕階層,她骨子裡有一種優越感和自信。當時要不是南儷爸爸的幫助,田雨嵐甚至上不起大學。

所以每次和南儷,一起玩的時候,田雨嵐都要刻意打扮來掩飾他內心的自卑。

她表現得越要強,骨子裡就越自卑。

而她最有利的武器是她的兒子子悠

子悠學習優秀,競賽中的獎盃和獎狀都很軟,所以田雨嵐為自己的乾兒子感到驕傲。

命運的巧合,讓田雨嵐,的兒子子悠,和南儷,同班同學的女兒歡歡,孩子之間的較量在所難免。

果然,當孩子們吃水果吃得很開心時,田雨嵐開始了第一波「表演」,讓他的兒子告訴英語關於水果的事情。氣氛突然降到冰點。

南儷無視這一波示威遊行,但這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刺傷了田雨嵐的心,而正式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c08569403.jpg-qsy.jpg">

2、一碗水難端平

這場家宴,其實是南儷的孩子歡歡的主唱,畢竟是她在合唱比賽里得了第一名,老爺子一高興才組織家宴慶祝。

本著「端水」的心理,飯桌一開始,老爺子給每個孩子都準備了禮物。

歡歡的禮物是大城堡,歡歡的弟弟超超拿到了巧克力,子悠也有禮物,是一個樂高玩具。

可問題就出在子悠的禮物上,老爺子送得樂高,和上次送的一模一樣。

這讓田雨嵐覺得自己孩子受了委屈,自己一家沒有被老爺子重視。

而自己的母親,在南儷面前卑微又討好,讓她更是覺得吃了一口窩囊氣,所以就開始暗自發招了。

嘴上雖然是恭喜歡歡拿獎,話鋒一轉,就誇起自家子悠學習好,隨堂考試次次第一。

看到氣氛不對,兩位女婿連忙帶酒岔開話題,可田雨嵐絲毫沒有要收的意思,夸自己家孩子學習自覺,是其他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

看著大家都沒有接茬,她便朝南儷的孩子發難,在飯桌上問她,成績怎麼樣,考了多少分。

眼看著孩子尷尬,女婿又岔開話題,老爺子也轉移了話題,讓歡歡把比賽得獎的歌曲再唱一遍。

南儷更是親自上陣,為孩子伴奏。

看著南儷的孩子出風頭,田雨嵐再次把子悠拖出來,讓孩子表演背圓周率。

子悠只能硬著頭皮枯燥地背誦,大家都聽著無聊,只有田雨嵐樂在其中。

這還不算完,子悠背完之後,她還要問歡歡能背多少位。

南儷本來無心應戰,但經不住田雨嵐一次又一次地捧一踩一,還把事情扯到男孩女孩的性別對立上,為了女兒,她只好加入了這場無形的戰爭。

南儷一句話,算是踩到了田雨嵐的痛處。

「孩子起點高,從小就不缺什麼,我們家孩子原生家庭沒有那種匱乏感,幾代人不用攀附誰,也不用靠什麼由頭改變命運,打根里就沒有那種急火火的意識。」

這確實是階層的不同,帶來的不同價值觀。

南儷的成長條件優越,在她那個年代小時候就能學鋼琴,而且還會彈柳琴,屬實是家底不錯,才會練就一身多才多藝的本事。

而且南儷的媽媽,雖然離婚後獨身一人,但也把日子過得像個嬌氣的公主。

自己住著小洋房,買著進口三文魚,連去超市購物都要順路買幾束花,充滿了情調。

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做個家務也是經常翻車,從這也能看出,南儷的媽沒經歷過生活的苦,做了一輩子的公主。

南儷爸的條件也不差,兩個富裕的家庭結合,才給了南儷富足的童年。

所以,南儷的原生家庭,往上數三代都是富裕階層,她不求孩子有大出息,快樂長大就好。

而田雨嵐不一樣,她本是窮苦階層,在南儷爸的接濟之下,才讓日子慢慢好轉起來,還上了大學。

她也確實爭氣,通過努力學習努力工作,過上了中產階層的生活,還嫁給了富二代老公。

但她還是沒有安全感,因為她覺得老公的也不是自己的,自己爭取得來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而田雨嵐的媽也是從苦日子過來的,做家務一把好手,家宴的一大桌子菜都是她自己張羅的,里里外外伺候著全家。

母親雖然辛苦,卻又知足,只希望太太平平過日子。

母親的卑微,加深了田雨嵐在這個家中的自卑,所以她要求兒子通過成績,爭得人上人。

3、從「大家」到「小家」,都沒逃過階層差異

老爺子的「大家宴」,因為這場面和心不合的明爭暗鬥,不歡而散。

而田雨嵐的「小家」,也有一場腥風血雨,等她回去應戰。

前面提到過,田雨嵐嫁了一位「富二代」老公,過上了中產階級的日子。

這次她回家,富裕的婆家就上門了。

公公婆婆給子悠買了名牌的衣服,還給兒媳田雨嵐買了一套。

田雨嵐精心打扮得穿著,也被婆婆吐槽,說這裙子不好看,顏色顯得太輕浮,是適合小姑娘的,孩子媽不適合穿。

無形中,兩個女人又開始了較量。

很明顯,婆婆和田雨嵐也是兩個不同階層的。

婆婆的家庭富裕,顯然看不上田雨嵐的出身,挑剔她的審美也就罷了,對於田雨嵐的娘家,也是話中帶刺。

說田雨嵐的媽做不出精緻的菜,只會一些大魚大肉,都不健康,把她養得太胖,還讓兒媳沒有必要三天兩頭總去娘家。

不僅如此,婆婆的每句話里還是透著階層的優越感,說自己給兒媳買的衣服,比兒媳自己買的顯富貴,一分錢一分貨,諷刺兒媳自己買的是地攤貨。

最後還拿出大紅包,扯掉了兒媳最後的尊嚴:貼補他們家的生活。

這對於要強的田雨嵐來說,簡直是致命一擊。

而且婆婆還「寬慰」她,不用擔心錢的事,讓她趕緊再生一個。

田雨嵐只好望著兒子的獎盃牆,忍下了這口惡氣。

而婆婆之所以這麼看不上她的娘家,也是因為她親媽當了小三,覺得名聲不好,連帶著看扁了田雨嵐。

「大家」和「小家」都是有階層優越感的人,這讓田雨嵐活成了「刺蝟」,動不動就要和人爭個高下。

這種敏感和對兒子的高要求,只有她自己階層的人才能了解。

就像是她家打工的保姆,一家子從鄉下搬到城裡,孩子米桃爭氣考了班上第一,飯桌上,父母都格外高興,話里都是:咱們鄉下孩子不比城裡孩子差。

兩個階層的對立與比較,已然根種到了孩子心裡。

父親鼓勵孩子,說的也是:你要好好學習,咱家跳農門,成為城裡人,就指望你了。

潛意思就是「城裡」比「鄉下」高一個階層,會讓孩子在面對城裡同學時自卑,把一家人的命運交到孩子手上,無形中也會帶給孩子壓力。

母親心疼孩子不長個子,父親卻說,她要長個兒幹什麼,成績好就行了啊,沒回考第一。

這種「唯成績論」,給米桃帶來的影響,只能讓她成為下一個田雨嵐。

看完這兩集就會發現,階層不同帶來的物質生活差異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領域的不富足。

而這些潛移默化的思想傳遞,往往都是發生在飯桌上,飯和階層自卑感一同往下咽。

缺少精神層的教育,會讓人自卑敏感,患得患失,變得小家子氣。

比起追求階層上的跨越,不如先學會接納自己所在的階層,建立自信。

能大方談論自己經受的窮苦,那才到了真正的富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aaf5d0a40ad124941b0c53ac8b1fa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