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信息來源:央視軍事
今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建軍74周年的紀念日。軍武菌在這裡祝賀我們的人民空軍,生日快樂!
為了慶祝這個寶貴的日子,就在昨天,人民空軍與共青團中央聯合推出了一部短片——《期望》。雖然只有短短5分鐘,而且大段畫面講述的都是人民空軍對於青少年的影響,但即便如此,片中依舊出現了讓軍迷們眼前一亮的內容:殲-20戰機進行實彈射擊,發射飛彈的視頻畫面。
這段畫面的時長非常短,甚至不到五秒鐘,不注意的網友可能直接就忽略掉了,但就在這短短的幾秒鐘里,透露出的信息量卻是相當大的——這可能是殲-20戰鬥機發射實彈的畫面首次被公開!
為什麼軍武菌對這段視頻如此興奮呢?接下來,我們就來給大家好好講講。
首先,雖然視頻的時長很短,機位也相當遠,但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飛彈發射時,殲-20機腹的主彈倉並沒有打開,飛彈也不是在機腹下方飛出來的。那麼只有一種解釋,這枚飛彈是從機身側面的格鬥彈倉發射的,是一枚短程空對空飛彈。
發射時彈倉沒有打開
目前,我軍最先進的短程空空飛彈是霹靂-10空空飛彈,這也是殲-20目前最有可能使用的格鬥彈。相比此前我軍的主力格鬥彈霹靂-8,霹靂-10的性能要強得多,特別是擁有類似美國AIM-9X的圖像識別能力,抗干擾能力比傳統的紅外製導飛彈強得多。
根據西方國家的研究,霹靂-10飛彈的性能應當與美國最先進的AIM-9X,或者歐洲的ASRAAM和IRIS-T飛彈相似,是一種性能非常強大的飛彈。當然,讓軍武菌感興趣的並不只是飛彈本身,畢竟霹靂-10也不是什麼新武器了,甚至已經在實戰中取得過戰果。但在這段視頻里,發射的場景還是有不少亮點的。
首先,至少從視頻里這短短几秒的畫面中,殲-20戰機發射飛彈後並未作出任何的規避脫離動作,而是繼續維持發射時的飛行姿態,這是非常少見的。如果這一過程中出現意外,甚至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
殲-10發射霹靂-10之後也要做規避動作
在飛彈發射時,飛彈發動機點火工作,會產生大量的火藥燃氣,並且消耗空氣中的氧氣。這些廢氣幾乎就在發動機進氣口出現,如果被發動機吸入,就可能導致發動機發生故障,甚至空中停機。因此一直以來,為了避免飛機吸入過多廢氣,戰鬥機發射飛彈後都要改變飛行姿態進行規避。
當然,為了避免這類故障,現代的航空發動機一般都進行過針對性的設計,避免因為吸入廢氣導致嚴重故障。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在服役之前,也必須要通過吞入火藥氣體的極端環境試驗,如果在測試中發動機出現喘振、熄火、推力大幅下降或其他嚴重故障,都是不合格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飛彈發射時的煙霧過大也存在其他問題。飛彈發射時的高溫煙霧燃氣會對戰機的隱身塗層造成腐蝕,增加飛機的維護成本,也影響其他零件的壽命。
而且,現代戰鬥機一般都搭載有紫外告警系統。相比傳統的紅外告警系統,紫外告警系統探測的是飛彈尾煙的紫外線輻射,靈敏度和精確度比紅外告警系統高得多,從未發生過誤報。因此,飛彈發射時的煙霧越大,就越容易被紫外探測系統發現。
蘇-57安裝的紫外告警系統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相比此前的空空飛彈,新型空空飛彈的性能也得到了改善,採用少煙甚至無煙發射藥,已經是新一代空空飛彈的主流設計。如果對比一下我國此前其他空空飛彈,特別是同類的霹靂-8空空飛彈發射時的場景,我們就會發現,霹靂-10的尾煙已經比霹靂-8小了很多,這都是少煙高能發射藥帶來的影響。
殲-10試射霹靂-8飛彈
不過,如果我們拿美國AIM-9X飛彈對比一下,肯定會有人產生疑問:為什麼美國飛彈發射的時候,幾乎看不到一點煙?是國產發射藥的水平還不夠嗎?其實,霹靂-10發射時煙霧更大,並不代表國產發射藥一定就比美國落後,這涉及到了性能上的取捨問題。
目前,包括美國AIM-9X、以色列「怪蛇-5」飛彈在內的一些格鬥彈,採取了更加激進的設計方案——無煙發射藥。簡單來說,飛彈的無煙發射藥取消了推進劑里的鋁粉和高氯酸銨,大幅減少了燃燒時的煙霧,但代價卻是發射藥的比衝下降,從而降低了飛彈的推力。
F-35發射AIM-9X飛彈
以目前的技術來看,即使是最先進的無煙飛彈發射藥,比沖也不如最普通的有煙發射藥。也就是說,在相同條件下,使用無煙發射藥的飛彈推力一定小於使用有煙發射藥的飛彈。因此,我國的霹靂-10飛彈,以及其他空空飛彈選擇少煙而不是無煙發射藥,更有可能是處於性能上的考慮,而不是一味追求無煙能力。
不過,讓軍武菌略感遺憾的是,這次的視頻展示還是有些「保守」了,相比此前F-35展示AIM-9X大離軸角發射,飛彈發射後調轉180度向後射出的場面,殲-20的實彈首秀還是不夠吸引大家的眼球。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我們只能期待以後「尺度更大」的表演了。
殲-20進行空中加油的場景也是非常少見
當然,除了飛彈之外,殲-20本次展示的側彈艙本身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亮點。
作為第一種五代機,F-22戰鬥機採取了主彈倉+側面格鬥彈倉的設計,主彈倉搭載中距空空飛彈或其他大型彈藥,側彈倉則搭載近距格鬥彈。這一模式也被殲-20參考,但特別的是,殲-20的側彈艙設計與F-22完全不同。在軍武菌看來,殲-20的側彈艙絕對是現代戰鬥機設計史上最有創意的設計之一!
相信很多網友都知道,F-22戰鬥機發射格鬥彈時,必須先打開側彈倉,然後點火發射飛彈,相比傳統戰機,速度要慢了2~3秒。在分秒必爭的近距離空戰中,這絕對是一個不小的問題。雖然面對普通戰鬥機,F-22的性能已經是碾壓的優勢了,但面對同水平的五代機,這個問題顯然會影響飛機的作戰能力。
F-22的格鬥彈倉
而殲-20在設計時,顯然特別考慮過了這個問題,雖然也採用側彈艙裝載格鬥彈,但發射邏輯卻和F-22完全不同。在進入格鬥時,飛行員可以將格鬥彈倉內的飛彈掛架翻出,將格鬥彈改為外掛,可以和普通的外掛格鬥彈一樣瞬時點火發射。這樣的設計雖然會在短時間內影響隱身性能,但在分秒必爭的格鬥中,這樣的缺點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帶來的優勢卻非常大。
殲-20的格鬥彈倉
而且,由於霹靂-10的彈翼尺寸較小,加上特殊的發射方式,一直有人猜測認為,殲-20的側彈倉空間足夠容納兩枚空空飛彈!當然,殲-20側彈艙的內部設計至今也很少進行公開展示,具體細節軍武菌也無從得知,也許只有當相關細節進一步公開的時候,我們才能知道吧。
在此之前,台灣地區和國外的一些所謂的「軍事專家」經常拿著「殲-20沒發射過實彈」的論調,宣稱殲-20就是個模型,根本沒有戰鬥力!稍微專業一點的,還會質疑殲-20的側彈艙設計,說這種設計根本不實用!如今,這種坐井觀天的論調,也終於要被徹底戳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