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清朝的繼承人,光緒帝的生活為何如此悲慘?一個原因最關鍵

2022-03-29     適應生活

原標題:作為大清朝的繼承人,光緒帝的生活為何如此悲慘?一個原因最關鍵

1874年,同治帝去世。正所謂,「國不可一日而無君」,可是,同治帝沒有子嗣,無人繼承皇位。在這種情況下,兩宮太后和大臣們經過一番商議後,決定從皇室旁支中,挑選一位合適人選作為新君。就這樣,尚在熟睡中的載湉被一眾太監、侍衛用轎子強行抬進了紫禁城。

當他醒來的時候,身邊事物已經完全不同。對此,載湉感到十分恐懼,便大哭了起來。然而,宮人們不但沒有理會他,還把他帶到了同治帝的靈堂,進行禱告先帝的儀式。第一次面對靈堂,年幼的載湉感到一陣陣陰森和害怕。因為,他並不知道,這不僅是他人生的一次華麗變身,還開啟了他童年的厄運。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光緒皇帝載湉的童年經歷。

自從進宮以後,載湉就不能像其他孩童一樣,撒歡于田野之間,奔跑在草原之上。他每日只能乖乖地坐在皇帝的高座上,裝模作樣地聽大臣們向兩宮太后上奏摺、彙報國事。

之後,為了避嫌,載湉的父親醇親王退出廟堂,辭官養老。至此,載湉在宮中孤立無援,外無大臣輔佐,內無得力助手幫忙。此外,連母親進宮探望他,都要經過多重手續。因此,無依無靠的載湉只能乖乖地當慈禧太后的傀儡,聽候她的命令。

有時,慈禧太后與大臣們發生爭吵,載湉雖然被嚇得全身顫抖,但卻不敢哭出聲來。所以,他只能像一顆羸弱的小草,在權力的暴風雨中搖搖欲墜。

其實,剛進宮的時候,載湉年紀比較小,只有四歲。所以,慈禧太后便讓李蓮英幫忙照顧小皇帝,可李蓮英只是個太監,根本沒有照顧過孩子。如果,載湉出了什麼問題,那麼,他就是弒君之罪。

於是,李蓮英百般推辭,不敢接這個活兒。無奈之下,慈禧太后便把載湉託付給慈安太后照看。可是,慈安太后也沒有生養過孩子,怕是有心無力。而慈禧太后雖然養過同治帝,但她的心思全都在權力的鬥爭中,根本沒空管載湉。最後,實在沒辦法,慈禧太后只能把載湉交給一群太監照顧。

就這樣,載湉不僅失去了母愛,還得經常接受慈禧太后的怒斥。有時,他不小心犯了錯,就要被慈禧太后打罵。因此,載湉變得十分膽小,他甚至害怕下雨。每當電閃雷鳴時,他就會躲進被子裡蒙頭大叫。我們猜測,載湉之所以會如此害怕下雨,可能是慈禧太后責罵他的聲音,就跟雷電一樣恐怖。

但是,載湉卻很喜歡看雨水,每當雨停了以後,他都會坐在石階上靜靜地看著流水發獃。

其實,除了精神上的折磨對載湉的幼小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影響之外,生理上的折磨也使得載湉不堪重負。每當用膳的時候,桌子上總是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但是,載湉卻坐在桌子的最後方,加之他身材矮小,根本夾不到擺放在桌前的美食。為了填飽肚子,他只能吃自己面前的那些飯菜。

然而,擺在他面前的菜肴大多都是後廚偷懶,將剩菜熱一熱用來裝裝樣子的菜品。雖然,這些菜都餿了,但載湉還是吃了。如果,這些飯菜餿臭到無法下肚,那載湉只能絕食。對此,兩位太后認為載湉之所以不吃是平日裡吃得太多了,有些知道實情的宮人心疼載湉,便向太后提議專門做些飯菜給小皇帝。

這時,慈禧太后就會很不高興,她認為:「不能嬌縱孩子,要讓載湉學會勤儉節約。」另外,慈禧太后還規定:「如果載湉沒有達到她的要求,那他就三天不能吃飯。」可是,載湉畢竟年少不懂事,難免會犯一些錯誤。有一次,載湉做錯了事,被罰三天不能吃飯,餓了兩天的載湉實在堅持不下去了。

於是,只好跑進太監房裡偷饅頭吃,但沒想到的是,這一幕竟然被慈禧太后看到了。慈禧太后十分生氣,馬上讓太監抓住了載湉。見此情形,載湉撒腿就跑,一邊跑一邊啃著饅頭。不過,他終究只是一個小孩子,根本跑不過太監。當他被抓住時,那饅頭已經被吃掉了一大半。

如果問載湉受過最重的懲罰是什麼時候,那答案則是他十五歲之時。

那年,全國爆發旱災,田地里無莊稼可收。於是,慈禧太后讓載湉帶著群臣去天壇祭典,用誠心感動龍王,祈求降雨。當時,載湉正處於叛逆期,他認為在那裡跪拜根本沒有用,而且,都沒有見過龍王,誰知道這樣做靠不靠譜?可這是慈禧太后的命令,他不能明著違抗。

於是,他假裝跪拜,然後,四處張望,偷偷的嘲笑大臣們。然而,載湉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竟然被慈禧太后緊盯著。對此,慈禧太后認為:大家之所以求不來雨,是載湉不夠誠心。所以,回宮以後,慈禧太后嚴厲地批評了載湉的所作所為,並罰他三天跪在殿前,沒有命令不能起來。

雖然,慈禧太后總說:「載湉既是我的外甥,又是我的親侄子,我自然會好好的疼愛他。」但我們都知道,載湉作為大清名正言順的繼承人、慈禧太后攬權的絆腳石,她又怎麼會好生對待載湉呢?此外,載湉在皇宮過得如何,他的老師翁同龢看得最透徹。

童年時的載湉總是生病,身體十分虛弱。一些太監看慈禧太后不待見載湉,便聯手在暗地裡使些小伎倆欺負他。久而久之,翁同龢發現了載湉與太監們之間的不對勁,便向慈禧太后說明了情況。

起初,慈禧太后讓身邊人去懲罰這些太監。後來,慈禧太后聽煩了翁同龢的彙報,便對他說:「如果有哪個太監欺負皇上,你自行處置就行,不必向我奏報。」因此,人們都說翁同龢不僅培養了載湉,還給載湉黑暗的童年帶來了一絲絲光明。正所謂「師者如父」,莫過於此。

最終,由於種種約束和折磨,載湉變得身材矮瘦,性格孤僻,不願意與人交流。近年來,一些歷史學家在挖掘載湉的陵墓時,發現他的屍架只有一米六四高。可見,在慈禧太后的虐待下,光緒帝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和生理上的折磨,這種折磨更是影響了他的一生。

參考資料:

【《清史稿·本紀二十三·德宗本紀一》、《清史稿·后妃列傳》、《清史稿·翁同龢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a4f4b7f70b01ac3c40babea827464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