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示範區建設貴在制度創新

2024-10-21     千龍網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聚焦的是「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的發展問題,通過轉變發展方式和重塑經濟地理格局,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發展強勁活躍的增長極,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以下簡稱「長三角示範區」),被稱作是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在制度創新和項目建設上取得的新進展新成效有目共睹。未來,還應繼續加快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從一定程度上說,一體化是一個拆除行政壁壘、實現市場相互開放的過程。如果說阻礙一體化的主要是行政壁壘,那麼打破一體化障礙則主要依賴於政府自身力量。

推進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這是長三角示範區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一體化高效率運行的基本保證。從一體化是開放發展的內涵來看,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不影響各地相互開放的要求,但決定著一體化的成本和效率,從而事實上決定著一體化的水平和進程。由於基礎設施的投資和運行具有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效應,應在加強長三角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深化長三角各地之間的合作,推動超前規劃、投資、運營和管理。例如,長三角示範區中,有的是涉及區域生態環境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有的是環長三角地區的四通八達的城際高速鐵路建設,單純靠一個部門、一個地方很難推進,因此加強各地之間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當然,在抓「硬體」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應重視「軟體」基礎設施建設,在完善規劃設計、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出台科學管理制度等方面不斷發力。

做好頂層設計,創新一體化發展的激勵機制。一體化發展需要科學的激勵機制,以消除區域內的內耗。一體化,涉及多元主體、呼喚協同配合,需要頂層設計、統籌謀劃。同時,多鼓勵基層創新和實踐探索,發現好的經驗做法,進而複製推廣。各地在做頂層設計時,應高站位、寬視野,立足實際、通盤考慮、系統謀劃,充分考慮各參與主體的體制機制、利益格局、管理理念等特點,使其協調一致、協同高效,同時鼓勵激勵機制和政策工具的創新。例如,長三角示範區的生態環境保護,如何劃分責任?區域內的公共服務如何一體化?這些需要精準的科學設計。還應充分尊重各參與主體利益和話語權,鼓勵結合具體實際開拓創新、敢為人先,在鮮活的探索實踐中不斷解決新問題。

推進長三角示範區功能建設,應多用市場化、法治化的手段,少用行政化、命令式的手段。即使是必須運用行政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市場主體的利益,在法治範圍內實施。行政手段適用於政府間的合作,適合於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的協調。應多從具體項目出發,考慮一體化的協同和聯合。可從具體的、關係到區域內人民群眾的基本公共利益入手。如區域內的生態環境保護,加強保護規劃和政策的工作互通,建立統一的排放標準、共享監測數據、協同監督過程的合作機制,建立危險固體廢物的運輸、儲存、處理的一體化監管體系。看病、養老與每個家庭息息相關,應在解決養老保險關係轉移、異地就醫臨時備案等民生問題上持續發力,不斷深化拓展,讓群眾享受到更多便利。

(作者:劉志彪,系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院長、教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a402de0175e90b29522d1edbac0ea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