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利機長》:內心強大的人,經得起多大讚美,就經得起多大詆毀

2022-08-22     新文娛情

原標題:《薩利機長》:內心強大的人,經得起多大讚美,就經得起多大詆毀

《薩利機長》是根據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號班機發生意外改編的電影。

2009年1月15日,前美國空軍飛行員切斯利·薩倫伯格執飛全美航空1549號航班,從紐約飛往北卡羅來納州。但起飛兩分鐘左右,機長向機場控制塔台報告,指飛機上兩具引擎都遭受鳥擊而失去動力,討論是返回機場還是在附近機場降落。鑒於地心引力的作用,他需要在幾秒鐘之內拿出處置方案。

機長發現兩個方案都行不通,於是決定避開人煙稠密地區,在哈德遜河河面進行迫降。而在他通過廣播告訴乘客們,要「抱緊」以備降落時,飛機離接觸水面已不到90秒。

從溝通方案、讓副機長翻閱檢查單、最終下結論到降落,整個過程只用了208秒。最後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生還,薩利機長成為最大的英雄。

導演並沒有把這次事件當作一部常規意義的美國災難大片來拍,而是把側重點放在了事後討論薩利機長做出迫降水面上的選擇是否正確。

飛機順利迫降之後,薩利機長依然不得不面對審查委員會的調查。

這個不難理解,差點讓155人喪命的大事件,總得調查下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更不用說後期涉及到保險賠償相關的經濟問題。薩利機長是不是拯救155個生命的英雄?其實還很難說。假如是操作失誤,比如沒有按照規定返回機場,那就不是英雄了,而是導致危機產生的主要責任者。

所以調查是必要的,這個無可厚非。

重點是,整個調查問詢過程中,充斥著各種技術性分析,包括通過模擬飛行來檢驗機長的決策是否合理,都是利用技術。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也沒啥意見,也沒發現有什麼明顯不對的問題。總要知道事情的原委嘛,調查才能知道問題!

影片最後,果然不出所料,機長抗住了所有調查,確實是拯救了155條性命的英雄。

所以,影片主要講的是一個自我證明的故事,即薩利與懷疑他的安全委員會之間爭辯與反辯的故事。在這個過程中以薩利的視角去不斷回憶重建那段飛行遭遇,帶著觀眾重新經歷那段非常傳奇的經歷。

很多人也會在看完影片後說,人都全部生還了為何還要這麼刁難機長,其實正是因為有這些嚴謹的機構和嚴肅沒有情感的條款和規章制度,才能為將來減少更多的災難做防禦,以及增加經驗,取長補短。

質疑本身,往往就是進步和發掘真相的動力。對於一起事故而言,更是如此。

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問心無愧,經得起多大讚美,就經得起多大詆毀。不管內心有多焦躁,他自始至終沉著穩定。

有些觀眾拿《薩利機長》和《中國機長》比較,每個人喜好都不同,畢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本人覺得《中國機長》裡面不是塑造一個機長劉傳建,而是機長和乘務員是一個整體,凸顯每一個人都是英雄,包括每一個乘客自己。並沒有表現出個人英雄主義,出事了,所有的地下平台,包括醫療,消防,特警,後勤全員待命,甚至在地鐵上刷手機的每一個中國人的關注,都在表明什麼是整體。因為我們國情不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a3da86a08522056d816bfbbb3710d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