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釀就了《中國好聲音》的悲哀?

2019-10-09     大腕兒娛樂

新的一季《中國好聲音》結束了。

許許多多的網友表示不知道:

什麼!今年還有?

很多年都沒有關注過了。

辦不辦都沒什麼意思,你看看現在參加節目的選手還有幾個能夠走進娛樂圈的。

杰倫還在嗎?什麼,成力宏了,哎,力宏不該來的。

當打開消息關於冠軍的消息的時候:

第一眼看上照片:不是現在非常流行的流量外貿,非常的大眾。

看唱功:這,這確定是海選能夠獲得導師轉身的水平。

哎,雖然《中國好聲音》是以聲音實力為主的選秀,但是沒了顏值,唱功也不行,它怎麼混到了如此的境地。

一、近些年的流量明星的爆紅,流行審美的變化

隨著流量明星的爆紅,不得不承認,近些年進入娛樂圈的絕大部分明星都是小鮮肉類型,「外貌化」「顏值化」成為了娛樂圈最新的流行風格。

而《中國好聲音》一度上是以實力為標準的傳統選秀。參賽的選手,一定是要有實力有唱功的。

在《好聲音》最鼎盛的幾年,即便是「外貌流行」的崛起時代,《好聲音》也能夠憑藉著強大的收視率、號召力成功的吸引到了一批顏值實力俱佳的選手,例如畢夏、張碧晨等學員。

好景不長,第四季開始,學員的實力建在,但是普遍的外在形態(包括年齡、顏值)等都無法與其他節目的其他選秀的節目中的帥哥美女,小鮮肉們相比。

流量產出雖然有著許許多多的負面影響,但是沒有流量,很難進行之後的出唱片以及相關的商演等。

這個時期好聲音的選手,普遍存在著節目播出的時候很紅很有話題量,但是節目播出以後,就鮮少出現,直到人們將他們徹底的遺忘。沒有流量,沒有曝光機會,他們的路真的很難走。

二、節目老梗

《中國好聲音》的節目形式,就是導師互搶學員+學員將故事等老梗,一直以來,學員在變,導師也在變。不變的是故事的套路,導師搶人的策略。

當這些最大的看點變得在觀眾眼中平淡無奇之後,無論是它對於學員的塑造,還是節目本身收視率的吸引,都是毫無效果的。

這種現象在第四季的時候便已經出現,但是節目非常巧妙的請到了周杰倫,之後又相繼請到了陳奕迅、謝霆鋒、李健等國民知名度非常高的導師,利用導師的熱度彌補了嚴重下滑的趨勢

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導師引流幾乎已經沒有了什麼作用,這一季王力宏加李榮浩的組合,依舊沒能產生出什麼話題。

三、新生代節目的衝擊

近些年,隨著網絡綜藝的興起,網絡選秀將很大一批優質的選手以及收視群體吸引而去。

例如《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創造營2019》《明日之子》,無論從節目的形式,還是選手的打造,這些平台的成功可能性已經遠遠超過的同階段的《中國好聲音》。

《中國好聲音》可以說是開闢了一個選秀的新時代。

但舊的東西,總會被淘汰。

適時的離去,尚且可以留下它最美的輝煌。

苟延殘喘,未必是最好的結果。

你期待《中國好聲音》舉辦下一季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VoisW0BMH2_cNUgS0a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