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知道潮汕人不掛科的秘密了!

2020-01-16     潮汕說



別人考試掛柯南,而潮汕人考試只拜「老爺」。


在這一片三歲會泡茶,四歲會拜土地公的神奇大地上,拜神成為每個潮汕人心目中對家鄉最濃郁的印記。

「年尾天時拜天公」是每一位潮汕媽媽掛在嘴邊的,也記在心裡的,從年頭盼到年尾。


終於知道潮汕人不掛科的秘密了!


年終,最是拜神季

01



年終拜神,原是北方先民的一種風俗。從先秦開始,每年年底莊稼收刮後,答謝蒼天的恩賜的一種儀式。

潮汕人的祖先是晉朝時候為逃避戰亂,從中原逐步移民過來的。

由於地處偏僻,少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因此,很多習俗也就世代相傳下來,拜神就成為潮汕一年中每個家庭最為隆重、最為重要不可缺少的一大件事。



潮汕人不僅喝茶講究,拜神也是出了名的講究。

國慶節一過去,家裡便拿出紅色的舊曆為答謝天公尋找一個好日子。除了當天一定要是吉日之外,所沖的生肖也一定不能是家裡操辦的大人們的生肖。



選定好日子後,家裡如果沒有自家操辦的打算,就要提前一個月跟市集上的商鋪約定好,要多少斤多少兩,哪一天來拿。


02



遇上更誠心的家庭,則會叫上家裡的親戚朋友和老一輩人一起來幫忙。

在外工作遊學的子女都會專程回家,協助媽媽們洗蔬果、貼紅紙。



所以!如果你有潮汕同學,

然後TA年末有突然請事假回家,

不用猜十有八九,

家裡要拜神了!




當天,家裡的長輩會早早起床,上市場、洗菜、炊魚、宰肉都是她們的拿手絕活,動作嫻熟,遊刃有餘。



對於火候的把握,她們幾十年的經驗在水火交融間體現的淋漓盡致,一個上午時間,就能把兩張八仙桌擺滿。



而起床稍慢的晚輩,則會被叫去幫忙貼紅紙。雞、鴨的手腳、脖子、頭冠等都得綁上一圈圈紅紙,好比祭品的「印戳」。



即使是拜神,也尤其是拜神,儀式感對潮汕人來說都一樣重要。

每個雞蛋、都得用膠貼上紅印紙,每個粿品、每一碗花生、香菇都得蓋上紅印紙。



錢對、可絲、發財對等紙錢貢品都得提前一個月向作坊預定,才夠時間加工趕出。到了拜神當天,年輕力壯的晚輩還會被叫去幫忙掛滿整個客廳,象徵平安吉祥。



上午,忙活完了雞鴨魚和豬肉之後,稍作休息便開始了下午的工作。炸豆乾、花生、香菇,再裝碗,上桌,貼紙,各道工序。



大人們一邊泡茶喝茶,一邊聊天幹活,時而嘴饞,則會叫小孩子們跑個腿買幾份鱟粿回家享受,如此一來,一整天的勞累感瞬間消散。



最最表現潮汕人誠心誠意的,怕是十二色花了。

採摘十二種不同樣的葉子或花朵,沖洗過後,捆在一起。一些綁到香爐上,待夜晚正式祭拜使用。



另一些則放置在盛了水的小紅桶中。等祭拜完畢,沿路灑上「十二色花水」,為凌晨燒紙錢開路。



夜晚九點半後,才是祭拜進行時。

家人里里外外忙活了一天的成果滿桌可見,靜待「天公」賞識。一曲《十仙慶壽》徹夜循環,成為一代代潮汕人心目中的潮劇名曲,也成為多少人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會唱幾句的潮劇!



在燭光與香火閃爍中,家裡大大小小輪流上香,盼望「老爺保賀」的照拂能傳到每一個人身上。

誠心的潮汕人年尾祭拜天公,只關乎感恩。

是為了答謝「老爺」一整年的保佑。一柱柱香火的點燃,寄託著全家族的期盼、寄託著對子女成龍成鳳的眷顧,寄託著對來年好運途的祝福。


03



入夜,祭拜完畢,燒紙錢是必不可少的。家裡的老一輩說,燒紙錢,是將心意傳達給「天公」的最後一步,也是極為重要的一步。



火光中,閃爍著老一輩人的習俗,對逝去的時光與來年機遇的希冀。



滿桌的貢品,只待第二天成袋成袋地送到親戚朋友,家家戶戶一起分享拜神的喜悅。第二天要上學的孩子,則會請求留在家裡幹活,幫忙清掃,藉機光明正大地逃掉一天課程(不是我)。




拜神,是一種精神寄託

是父母對遊子的不舍與牽掛

是子女對於親人安順的願望

是潮人一展宏圖的雄心壯志



潮汕人用最虔誠的方式

懷揣著對祖先的感恩

也是未來的美好憧憬

而這一切發源的地方

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Ukhx28BjYh_GJGVv-j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