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深山誕生首輛軍用越野車,2000輛開赴前線,對越作戰一戰成名

2019-07-10   獨家檔案

位於湖北省十堰市的第二汽車製造廠,從動議到正式開始建設,歷時17年。如今,當初那個只有百十戶群眾的鄂西北十堰小鎮,已經變成聞名的汽車城。2019年5月2日,央視《朝聞天下》《新聞30分》播出了三線建設時期,一批工人從全國各地來到鄂西北深山建設二汽、建設十堰的故事。

十堰市位於中國版圖雄雞心臟部位秦巴山區漢水谷地,湖北西北部,漢江中上游,地處湖北、重慶、陝西、河南四省市交界,深入中國腹部,群山環抱,只有一條鐵路和公路相通。「武當山」「丹江水」「汽車城」是十堰市的三張著名名片。

建設二汽,最早在1952年底提出,但正式建設,已到1969年,其間經歷了17年。

上世紀60年代後期,國家出於國際形勢變化的考慮,決定在中西部的三線後方地區正式建設二汽。二汽籌備組經過多省市勘察後,最終把廠址選定在鄂西北山區鄖縣小鎮十堰。

據十堰市檔案館資料記載,當時的十堰鎮中心地帶只有百十戶群眾,幾家小商鋪,被人們形象地戲稱為「重工業是鐵匠鋪,輕工業是豆腐坊」。隨著數十萬建設者們的湧入,十堰小鎮空前熱鬧和繁華。

1969年,二汽大規模建設開始,十堰市成立,由鄖陽專署領導。

當年10月,來自全國30多家工廠、設計院和建築單位的建設者以及竹山、竹溪、隨縣、大悟、棗陽、漢川、漢陽等縣的2.5萬多民工,彙集在十堰周圍數十公里的工地上。

工人們用干打壘、搭蘆席棚的方法建造廠房,一條山溝一個廠,當時為了保密,27個工廠都以代號命名,廠區分布在東西長32公里,南北寬8.5公里的20多條山溝里。

由當時沒有鐵路,幾十噸的重型設備,工人們在底下墊上圓木,然後幾十人喊著號子,像拉縴似的拉到工地。

1970年,二職工在簡陋蘆席棚里生產出出中國第一輛軍用越野車——EQ240,以馬力大、速度快、輕便靈活、視野開闊等特點而著稱。

1975年6月,二汽第一個基本車型東風2.5噸越野車投產。

40多年來,十堰為我軍提供了近40萬輛質量最優的用車保障。

1978年12月26日,二汽接上級通知調集1000輛五噸載重車、1000輛兩噸半越野車待命。12月26日全部接運完畢,開赴對越自衛還擊戰前線。該車一戰成名,二汽車因此被譽為「英雄車」「功臣車」。

1979年4月1日,十堰市委和二汽黨委隆重召開慶功大會,為戰場服務隊記功。

1984年,二汽生產的東風越野車在建國35周年的盛大閱兵式上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

1983年7月15日,經國家教委批准,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在十堰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汽車學院。

二汽原屬國務院計劃單列管理,1992年9月1日正式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有員工12萬人。(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