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的一則新聞,特別讓人難過,重慶7個孩子為了救1個孩子,最後8人均溺水身亡。
每年快到暑假,溺水的安全問題又會拉響警報。
這次事件後,社交媒體老帖新帖齊轉發,一大波溺水預防常識和急救的帖子湧現出來。
然而,事故並沒有因為人們的「高度重視」停下來,悲劇仍在繼續:
據國家衛計委和公安部的統計顯示,
我國每年有近5萬名14周歲以內兒童死於意外傷害,其中 因溺水身亡的兒童高達2萬名,也就是說,每天約有54個孩子死於溺水。
從全球來看,1-4歲兒童溺水發生率最高,其次是5-9歲兒童,其中男孩面臨的風險是女孩的2倍。溺水是1-14歲兒童的第一位死因。
數據來源: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台
安全常識年年講,悲劇依舊上演,更讓人揪心的是,一些明顯有違科學的溺水常識,被正兒八經地拿來科普——
(點擊看大圖)
下水救人?不推薦!
倒控積水?沒有用!
掐人中?不能救命!
我知道,就算有再大的教訓,沒有輪到自己身上大家可能還是會掉以輕心,勸告聽多了容易麻痹大意,甚至覺得反感、嫌煩。
然而溺水的發生,常常就是幾分鐘,甚至幾十秒,一個鮮活的生命,一個家庭,往往就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被徹底改變!
溺水發生的每個起因,及時發現和施救常識,你可能一生都用不到,但必須銘記於心。
1
4歲以下孩子,溺水大多發生在家裡
summer
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顯示,不同年齡段,孩子溺水的地點大致如下:
- 1-4歲的孩子,主要為臉盆、浴盆、浴缸和室內水缸;
- 5-9歲的孩子,則為游泳池、水渠和水庫;
- 10歲以上的孩子,溺水高發地點為江河和湖泊。
我們從新聞中看到的溺水事件,很多發生在戶外水域或海邊,那麼不帶孩子去游野泳,不帶孩子去水深危險的地方,孩子就會遠離溺水?並不是, 1-4歲的孩子溺水大多發生在家裡!
據美國兒科學會(AAP)發現, 水高只要達到2.5厘米就能奪走孩子的生命,容器里的水只要淹沒孩子的臉部,小年齡的孩子力氣小,掙扎不出,就有可能溺水,甚至死亡。
很有可能你給孩子洗澡時收個快遞、接個電話,就這麼短短的一瞬間,危險就發生了。
所以,家裡有比較小的孩子,用浴盆、浴缸洗澡,一定不能離人;家裡儲存水的容器一定要加蓋蓋子,用完的水盆里的水要馬上倒掉,以防孩子跌入;必要時,就連家裡的馬桶蓋,也要蓋好。
2
戴游泳圈、會游泳也可能溺水
summer
對於溺水,大部分人還有一個誤區,只要孩子學會游泳、只要孩子有游泳圈保護就足夠了。會游泳、戴游泳圈出事的新聞還少嗎?
2019年6月,廣州一小區的露天游泳池內,剛學會游泳的女孩,游到深水區並未察覺,發生了意外,永遠離開了人世。
河南新鄉,一名幼童帶著游泳圈獨自一人趴在水面上玩耍。誰知20秒之後,孩子突然開始掙扎,其臉部完全沒入水下,雙腿拍打水面的動作明顯變得越來越慢,被發現時孩子面色發紫,呼吸微弱,十分危險!
事實上,充氣游泳圈,臂漂、背板這些,在專業角度都屬於戲水玩具。孩子坐在充氣玩具上,身上套游泳圈,或者手持浮板,都有可能因為身體失衡滑落,或栽落水中。
救生衣才是唯一有效的保護裝備。只要孩子下水,不管什麼情況,都要盯緊孩子,以免孩子在水中出現意外。帶孩子划船、參加水上娛樂,只要是在開放水域,都要穿上救生衣,切記!
3
溺水的樣子看起來像「玩水」
summer
現實中,真正的溺亡過程,比遊戲更平靜短暫,甚至周圍人都無法察覺。
一位芬蘭的8歲男孩,在淺水區的游泳館裡,儘管他周圍有不少大人和孩子,可是大家都以為他在遊玩,誰也沒發現他溺水了。
幸運的是有位大人終於發現了他的異常,及時將他救起。事後,當記者採訪那些「見死不救」的人,問他們為什麼不救孩子時,那些曾在孩子周圍的人則表示無辜, 因為他們不知道孩子溺水了啊!
溺水最常見的一個表現就是頭部還在水面上,身體有一個向前的傾斜,手腿或有蹬動, 整體呈一個直立的爬樓梯的形態。不特別注意的話,會誤以為孩子是在自己玩,但其實此時,他已經溺水了。
細心觀察孩子在水中的表現,如果出現以下幾種行為,證明孩子溺水了!
- 嘴巴會在水面上下張合,雙手不停地按拍兩側,下意識地亂抓;
- 已經學會游泳的孩子長時間將頭 埋 在水裡;
- 已經學會游泳,但游的時候無法正常出水換氣;
安靜地直立在水中,或雙眼睜開,但目光無神、無法聚焦或者雙眼緊閉。
由於力氣小,孩子在水面下,通常會比大人表現得更加安靜。遇水後,為了保證呼吸道的通暢,喉門會因為痙攣自動關閉, 不是孩子不想喊,是根本喊不出來!
在水中掙扎的時候,無論水深水淺,孩子的腿有可能是不知道動的,他的掙扎最多只能維持20秒,20秒後憋氣達到極限,就會自動吸氣。吞幾口水還好(進入胃),少量的水進入氣管,可能引起喉痙攣就無法呼吸了,最終心臟驟停或者腦死亡。
一個成年人在水下失去意識只需大約2分鐘,而一個孩子死亡只需30秒至2分鐘。
陪孩子玩水的家長,你能保證每30秒就看一眼孩子嗎,如果不能,那就放下手機,時刻陪著他,盯緊孩子!
4
告訴孩子,落水後如何自救?
summer
同樣是落水,與重慶的事件不同。湖南一名10歲女孩放學時不慎落水,但她處變不驚,上演了一場「教科書式」自救。
她在水中努力鎮定,沒有掙扎,藉助書包的浮力,仰面漂浮於水面,在好心路人的幫助下,拉住遞來的竹竿獲救上岸。
女孩奶奶說都是 老師平時教育到位,孩子才能迅速反應,化險為夷。
一名路過同學說他本想下水救人,但想到平時老師告誡未成年不能貿然下水,所以在岸上幫忙。
這再次說明安全防範教育多麼重要,一下拯救了兩條生命!
如果不慎落入水中,如何自救?
利用漂浮物
儘可能利用水上漂浮物,塑料瓶、球類、盆、樹枝、木頭等。
仰漂
憋住一口氣,然後臉朝上,抬起下巴,將雙手舉過頭頂,這樣重心會往上移,身體可以漂浮在水中。
注意:千萬不要手腳亂蹬,以免體力過早耗盡,從而加速身體下沉。如果自己會游泳只是腳或腿抽筋了,要儘快游到岸邊。
作為父母,帶孩子外出遊玩,不僅要事先跟孩子約定好安全規則,更要時刻注意孩子的安全。如果孩子不幸踏入危險區域,一定要理智行事,冷靜應對。
願每個孩子都能遠離戲水危險,平安長大!
撰文&編輯/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