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交通運輸局的一紙公告,瞬間點燃本地車市,引發整個汽車業的強烈關注。
據公告顯示,此次廣州將以搖號方式配置普通車增量指標10000個,其中單位指標1000個,個人指標9000個。單位和個人無需另行申請參加本次搖號活動,2019年9月8日前報名參加9月份增量指標搖號或競價活動、並且尚未中籤的有效編碼全部自動轉入參加本次普通車增量指標搖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增的一萬個指標屬於額外指標,與原定2019.6-2020.12新增10萬個指標並不重疊。也就是說,2019年燃油車指標配置總數將達17萬個。同時,該批指標不作逾期使用的懲罰性限制,指標逾期使用後仍可繼續參與原有的搖號、競價。
無論是新增指標的數量,還是在操作層面上的人性化考量,新政策的出台,都顯示出廣州滿滿的誠意。
至於為何選擇在國慶假期前公布?廣州的意圖也相當明顯。
此舉無疑將對國慶期間的汽車消費產生一定程度的刺激。尤其是對那些「天降指標」的幸運兒來說,趁著長假去看車選車,實在再適合不過。
然而,在一切看起來都很美好的表象下,廣州是否還有著什麼說不出的「艱澀」?
正在為長假積極備戰的廣州一線渠道經銷商,可能才是體會最深的。
據了解,與往年風風火火、遍地開花的車展盛況所不同,今年廣州長假車展只餘下由廣物汽貿的「獨此一家」。
這是廣州車市自南都於2002年首開羊城車展先河,創辦「南方汽車展」以來,第一次出現這一窘境——以往眾多由媒體牽頭,經銷商積極參與的車展紛紛偃旗息鼓,廣州車市當下的蕭條氣氛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據功夫汽車從相關渠道得到的信息顯示,自6月份廣州「鬆綁」搖號指標政策以來,廣州也沒有出現原本設想中的「井噴」行情。
相反,上牌數據顯示,7/8月相比6月份還出現了30%以上的負增長。這一方面是受國五國六切換的影響,但更多的,還是因為汽車消費意欲的下降所導致。
以筆者身邊不少原本有著較強購車慾望的年輕消費者為例,相比購車,他們參加出境游的消費意欲明顯高出一籌。
這一方面是受限購政策的阻礙,另一方面,也在於日益升高的用車成本,以及消費價值觀的轉移。
當汽車不再是彰顯身份的最重要指標,更在乎體驗消費的非剛需消費者,流失似乎已經是一種必然。
功夫拍案
事實上,廣州加送「搖號大禮包」的背後,存在著大量不好說出口的「艱澀」。政府對車市的刺激有多強烈,其實也反映出車市當下有多「南」。
我們有幸親歷了車市蓬勃向上的二十年,接下來車市會有著怎樣的走向,功夫汽車一時間也難以預測。
然而,信心總是應該有的。畢竟,中國汽車消費的整體基盤依舊穩健,一時的調整與艱難,總歸還是會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