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宜
如果問你當今市場哪個行業從業者最多,相信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保險。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從事保險行業的,一方面是因為這行從業門檻不高,只要你有口才加入保險行業並不是難事。曾幾何時保險業在市場還是非常受歡迎的,從事這行的人員也浩浩蕩蕩,而現在這一局面卻迎來反轉,有消息稱保險從業者一年少了130萬,這是怎麼回事?
在保險行業「黃金髮展期」那幾年,從事這行算是個「輕鬆活」,而且賺的錢可不少。眾所周知保險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剛開始賣保險都是身邊親朋好友幫忙的。不少人礙於面子,只能購買保險。
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剛開始保險行業用戶量不在少數,保險業務員的工資收入也超越大部分行業。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從事保險行業壓力越來越大,新客戶也越來越難拉。以前十分穩定的行業,如今卻變成流動性最大的行業之一了。
就從目前保險業面臨的情況來看,「雙退潮」還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上面我們已經說了從業者少了130萬之多,除了保險代理人退出之外,包括不少投保人也選擇「退保」。
要知道保險行業對於2022經濟發展帶來的貢獻是不容小覷的,這行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步,發展至今已經有著幾十年歷史了。當然資產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從業隊伍也在擴大。有數據顯示10年時間裡,年均復合增長率已經達到10.3%之高了。
只不過在行業壯大的同時,一系列問題隨之暴露。保險代理人的離開,越來越多人選擇退保,這些都是保險行業不得不解決的問題。其實從業者的退出還是可以理解的,因為隨著參保者越來越多,保險代理人想要拉到更多客戶,難度只會不斷增大。
如果拉不到客戶,那麼業績就無法完成,這樣工資收入也得不到保證。不少人正是因為考慮到這點,才會選擇轉行。其實這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是很常見的現象,只不過因為保險行業從業人員過多,才會引起市場重視。
而投保人不願意繼續參加保險,紛紛選擇退保,原因主要和資金有關。要知道由於2022年的影響,不少人的收入都有所降低,這時候老百姓為了保證正常生活不受影響,自然會將錢用在更重要的方面。
畢竟保險這一行業,投保人想要獲得高額賠付,前期需要投入的資金也不容小覷。對於一些低收入群體來說,經濟上的壓力是可以想像的。
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保險代理人的離開。有些人習慣性在一個人那裡購買保險,而代理人都已經不在這裡乾了,投保人再次續約的可能性也會降低。當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投保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只不過在購買之前一定要看清條例,否則等到賠付時才發現條件不符合,就已經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