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票房18億的電影《滿江紅》,好看嗎?

2023-01-28     教育方式與方法

原標題:張藝謀票房18億的電影《滿江紅》,好看嗎?

文/錦瑟年崋

00

宣傳造勢

春節前後,那些不斷跳入眼帘的賀歲檔電影《滿江紅》的短視頻預告片,首先讓我嗤之以鼻。

從小耳濡目染的「精忠報國、岳母刺字「這樣摧人奮進的標配字眼,當屬堂堂南宋民族大英雄岳飛,而血染風波亭時那句「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的鏗鏘吶喊,千年來無時不成為祖國危難關頭激勵著一代代炎黃兒女奮起保家衛國的壯志情懷。

然而,電影宣傳貫以」懸疑+反轉「網絡流行吸睛詞彙,更以主演沈騰+易烊千璽+岳雲鵬等一眾炙熱明星為陣容時,我的不屑之情就轉為不滿了。

喜劇演員加德雲社班花班底來演民族英雄題材,張藝謀你是怎麼想的?

國師級別的導演也曾未能免俗。當年,一部《古今大戰秦俑情》就是蹭了「穿越」的熱度。

再看拍攝現場老謀子笑得前仰後合、主演們爆笑不斷的片場花絮,真讓人差不多要怒髮衝冠了:

緬懷祭奠民族英雄的電影,你們禮貌嗎?

接下來從大年初一到初四,不斷刷到《滿江紅》影評「超燃,燃爆」這樣的詞彙,我依然不為所動。

粉絲軍團營銷帳號按酬勞作罷了。

00

詩詞《滿江紅》的記憶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滿江紅》作者:岳飛

記得1986年的青島萊西一中,那個青澀的學生時代記憶里,高一入學後的第一個元旦聯歡晚會上,同班同學王向陽一首慷慨頓挫、激昂壯烈的詩詞朗誦,驚艷了全班同學,也包括晚會組織者宣傳委員的我。

那是一位平常好動、喜歡嘻笑,在一眾蓬勃少年寒窗苦讀的學子中顯得懶散、不用功且另類的男生。說實話我一直對其冷臉相待,或許因他常與我調侃玩笑,或許因沒有理由的年少輕狂與毫無來由的小女生氣傲吧。收報同學們的表演節目時,我對他報過來的名目竟然毫無知覺,順手就穿插在了晚會非重點節點的中間部分。

他自報家門的節目就是詩朗誦:《滿江紅》。

當同學縱身一躍輕跳上講台,旋即倒背雙手仰面穹頂肅然站立時,我還沒意識到當晚的爆燃最佳主角產生了。當第一句「怒髮衝冠」如炸雷般的洪鐘鳴響從講台上噴薄發出時,整個喧鬧的教室內立時靜如止水、鴉雀無聲,大家顯然讓這驚雷般的天籟之音震撼到了!

台上朗誦的少年,仰天傲然,莊重威嚴,凝神氣定,一字一頓,擲地有聲。全班也從屏氣凝神到譁然再到爆燃,掌聲雷動中見少年激越通紅的青春面龐、熱淚揮灑的鼓舞場面,隨著最後激昂有力的「朝----天----闕!」,全體師生肅然起立,心潮澎湃與熱淚盈眶的感動久久烙印在學子們靈魂深處。

鮮衣怒馬少年時,金戈鐵馬響殺聲。男兒報國灑熱血,壯懷激烈。

岳飛的這首《滿江紅》詩詞,真真的叫人盪氣迴腸。國破家亡、民族沉淪、英雄冤死的悲壯歷史,深深根植在熱血報國的拼搏青春年華里。

00

票房

2023年1月25日晚22:00,官方數據顯示,張藝謀執導的春節賀歲檔影片《滿江紅》,票房突破18億。

18億啊,這是概念?

於是不假思索地迅速去預約了隔天電影的檔期。

這裡要提一嘴,支付寶上訂票比美團要便宜些。

初五,我踏進影院,專為18億票房的《滿江紅》而來。

00

觀影

簡單聊下觀後感。

首先,對這部為吸引觀眾笑點為主要創作目的電影,藝術手法上不必考慮是否符合歷史邏輯與某種價值觀、理念,就顯得大膽豪放甚至淺薄得多,整個劇情所謂的反轉、懸疑,全是拼盡全力的「咯吱」觀眾,而唯一能體現對英雄的祭奠場面就是影片最後的全軍吟唱的《滿江紅》。

但這個為反轉而反轉,意圖彰顯家國情懷主旋律而設計的場景,也是整部電影中最尬的突兀。

硬生生結尾押題般的一波操作,似乎揭示著導演「張郎才盡」、主跑賽場上「時間到」的匆匆收尾。

劇情設計膚淺且東拼西湊,似乎想引起觀眾「糖果不斷跳出」的新奇感,可卻像一群小丑在賣力表演,還毫無技術含量。

總之這部主打「懸疑不斷、笑到最後」的新年賀歲片,我從頭到尾擠不出一滴笑淚。片場中到是偶爾竊笑聲響起,多是小女生配合明星的粉絲本分,令人欣慰的是沒聽到男孩子們的笑聲。

拿著歷史悲劇和民族英雄,去捧幾個當紅演員旁門佐道的搞怪,一波接一波的所謂懸疑、反轉,簡直令人不齒。

其次,

場景與配樂都非常詭異,整個電影從頭到尾青灰色主色調,壓抑感十足,直到片尾才終於見到一束陽光,照亮牆壁上秦檜那封不可告人與金暗通的信件內容。

宋軍裝扮的士兵小隊,在飛檐疊嶂的騎樓宰相府套院中跑來跑去,總感覺會突然跳出幾位烈焰紅唇來驚艷大家一把,缺少的或許只有幾隻刺眼的大紅燈籠。

不由不嘆,張導的懷舊情懷蠻濃的。

影片中突然乍起的融入搖滾元素河南豫劇,刺耳又驚厥,配以血腥刺人耳目的酷刑、審妓場面,宛如在看一部鬼片。

影片現場,易烊千璽(飾演孫統領,良知未泯最後接過岳家軍大旗並肩戰鬥)手刃自己三舅(沈騰飾演的岳家軍復仇士兵,名為張大),生刮背皮的場面,雖然只留給觀眾正面,但也引起不少觀眾的驚叫與捂眼。

總結下來就是:

七零後來看雷佳音(飾演秦檜)飆戲,事實證明他那頂宋代官帽,扣在他本人碩大的腦袋上的確顯得滑稽可笑又拙劣;

八零後來看小嶽嶽爛演技,事實證明一如既往的爛,想扮豬吃老虎沒成想最後還是整個片中的配襯。

九零後來看沈騰演喜劇,不知是否導演看中「有了沈騰就有了票房」的效應,真心覺得他不適合出現在這部影片里;

零零後只為來看他們的顏值炸裂小哥易烊千璽,整個劇中唯一稱得上「緬懷英雄」的演技,至少沒如前幾位喜劇演員那般本色出演。

影片宣傳中提到的,「被感動得熱血沸騰、熱淚盈眶觀」片尾軍士齊誦《滿江紅》場景,結果恐怕就二個字:失望。

逼迫世人唾罵的奸臣秦檜高聲吟誦《滿江紅》的設計,雷佳音(飾演秦檜)倒是自己把自己誦得眼圈發紅、激情澎湃,樓內外齊誦的將士們無論是隊伍還是嗓音即不雄壯也不威武。

秦檜替身的角色設計簡直就是畫蛇足般的無料無趣更沒技術含量,想模仿姜文《讓子彈飛》中給黃四狼設計的替身角色卻如東施效顰,難不成是純為了製造懸疑而所謂懸疑?

光怪陸離驢唇不對馬嘴,炮製所謂的吸睛故事,簡直是戲耍觀眾,更是對歷史的不尊重對英雄的褻瀆。

有人說這部電影可能不適合帶小孩子觀看,他們還理解不了全軍復誦的悲壯以及胸懷激盪。要叫我說,可以不帶小孩子來看,但你一定要讓他背誦《滿江紅》,了解那段讓英雄蒙冤的悲劇歷史。至少讓他們在本該發奮拼搏的小小年紀懂得,搞笑和娛樂終究只能是生活的調劑品,而決戰沙場馬革裹屍的家國情仇卻是需要深植於炎黃子孫的血脈傳承。

好懷念1986年我高中同學朗誦《滿江紅》的記憶,熱血男兒,家國情懷。

講真,這部影片令我非常討厭。對其宣稱的高票房也令我非常不解,是觀眾出了問題,還是自身三觀出了問題?值得商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8b0ff01061eb3912cc38efac9ebbf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