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Paris(左)Eden Tanner(右)
抗病毒療法雖然能有效治療HIV,但它無法在大腦中充分積累並靶向被感染細胞。這讓它幾乎無法阻止HIV對神經系統的傷害。如果進展為愛滋病,這些傷害,如認知障礙、嚴重抑鬱和慢性疼痛都會加劇。
現在,美國密西西比大學正在研發一種治療HIV神經系統併發症的新方法,負責研究的是助理教授Eden Tanner和副教授Jason Paris。
「抗病毒療法可以阻止病毒在身體各處複製,但這些藥物卻無法以治療濃度進入大腦,而HIV則會暢通無阻地進入大腦,」助理教授Tanner說:「這會導致神經功能缺陷惡化,影響很大一部分感染者。目前我們對此無能為力。」
不過Tanner在密西西比大學的實驗室使用了一種新方法,讓納米粒子「搭上」紅細胞的便車。一旦紅血球到達大腦,納米粒子就會自毀並釋放藥物。她的研究證明這項技術是可行的。副教授Paris在聽了Tanner的報告後,提出了一個想法,即用她在實驗室開發的技術治療HIV相關神經問題。
「這些離子液體包裹的納米顆粒,可以靶向血液中的某些免疫細胞,Tanner當時問是否有人對它們的用途感興趣,」Paris說:「我告訴她,如果我們能給它們裝載抗病毒藥物,並將它們靶向大腦的免疫細胞,就可以解決愛滋治療中的一個難題。」
「真正特殊的是,我們可以說是利用了人體的自然運輸機制,而不是試圖與它們對抗來運送這些藥物。我開發的原料被稱為離子液體,能夠將納米顆粒粘在紅細胞上,」Tanner說:「在我們以這種方式輸送的納米顆粒中,有50%會進入大腦。而在通常情況下,採用傳統方法,只有1%到2%的藥物能夠成功傳遞到大腦。」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已為該研究提供了5年的資助,助理教授Eden Tanner和副教授Jason Paris在第一年獲得了43.6萬美元。「這是我迄今職業生涯中最令人興奮的工作,如果成功的話可能會讓愛滋治療出現大變化,」副教授Paris說:「特別是我們獲得的資金,這為我們的研究鋪平了道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8af8d69eca8164f8f1ef7dcf2e6dd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