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巴黎周期,世界桌球運動迅速朝著更高、更強的進攻方向演變,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選手。伴隨著反手擰拉技術的不斷提升,伊藤美誠所倡導的「前兩板打法」被越來越多的桌球選手廣泛接受、吸收並發揚光大,使得比賽節奏加快,擊球次數減少。與此趨勢相對應的是,王楚欽的全台360度進攻和孫穎莎出色的正反手攻勢,令她們在賽場上斬獲了眾多冠軍,並同時登頂世界排名第一。
然而,在巴黎奧運會上,莫雷加德戰勝王楚欽,樊振東擊敗莫雷加德,陳夢戰勝孫穎莎,這些決定金牌歸屬的關鍵對決,均由相持和防守能力更強的選手勝出,形成了盾克矛的局面。這一現象意外地揭示了桌球舊打法的新生。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種變化其實是桌球技術與戰術辯證發展的必然結果。當進攻日益占優時,防守方自然而然地尋求更強的應對策略;而當防守深化時,進攻手勢也會隨之強化。在王楚欽與孫穎莎的進攻方式占據主導的背景下,樊振東與陳夢不得不專注於提高自身的防守能力。
在樊振東的訓練中,我們看到教練通過多球訓練加強他的防守,而陳夢在過去三年間雖然只贏過孫穎莎兩次,卻依靠穩定的防守在沙特大滿貫賽中成功逆轉。顯然,二人在奧運會前都已經磨練出了更加穩固的防線。
比賽中,王楚欽因進攻受到限制而未能及時回位,而孫穎莎在面對陳夢的嚴密防守時頻頻失誤。最終,樊振東和陳夢分別奪得金牌,他們的相持與防守打法完全占據了上風,實現了戰術上的復辟。
展望未來四年,是否會再次回歸以防守與相持為主的形式呢?我認為未必如此。奧運會的獨特氛圍使得選手面臨巨大壓力,進攻的發揮往往受到影響,然而在之後的比賽中,進攻道仍具備明顯優勢。同時,進攻型選手會藉助這一機會,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防守能力。王楚欽將在進攻後迅速調整位置,而孫穎莎也會持續增強相持能力。世界桌球的未來仍將是一場關於矛與盾的精彩博弈,強弱交替的動態發展將成為常態。
最後,巴黎奧運會也給我們提供了兩條寶貴的經驗:其一,在個人優勢不明顯時,想要獲得金牌,最好在賽前一年內不要表現得太過突出;其二,爭奪男女單打金牌時,儘量避免混雙項目的過度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