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跟大家分享,讓大家開心一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免不了爭論。
至今簡體中文網絡上造謠汙衊志願軍的,依然大有人在。我的讀者中不乏有正義感的,經常和這些公知、恨國黨的信徒進行鬥爭。
鬥爭並不是抖機靈、講段子,而是拿出實實在在的乾貨,狠狠地打對方的臉。這是我的一貫認識和做法。我個人是很討厭群眾們喜聞樂見的段子手的,因為很多關於志願軍的謠言也是這些所謂的「愛國大V」在段子中製造並傳播的。
在與公知、恨國黨及其信徒的鬥爭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志願軍到底傷亡了多少人?
愛國群眾引用中國官方資料說志願軍傷亡了52萬人,「公知」、「恨國黨」們則引用美國官方資料說志願軍傷亡了100萬人(或者說90萬人)。
對於這個問題向來是誰也說不服誰的,愛國群眾有自己的資料來源,「公知們」也有自己的資料來源,雙方的爭論最終結果向來是以互相指責對方的資料來源撒謊為止。
愛國群眾的資料來源是:《抗美援朝戰爭衛生工作總結:衛生勤務》第316頁,見下圖。
公知們的資料來源是:美軍韓戰官方戰史《韓戰中的美國陸軍:第三卷停戰帳篷和戰鬥前線》,中文版第567頁,英文版501頁,說中朝軍隊總傷亡150萬以上,西方一般認為人民軍傷亡52萬、志願軍傷亡100萬;以及韓軍戰史《韓國戰爭史》第435頁,見下圖。
看起來,我們的官方數據是978122人,和美軍、韓軍估計的數據差不多。很多公知也抓住這一點做文章。其實是不對的,這是偷換概念。公知們用美軍中美國籍軍人戰鬥傷亡的14萬對應志願軍總減員的97萬。
關於志願軍傷亡這個事我已經說過很多次了,我最不喜歡的就是重複說過的事。
但本文涉及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所以還要再說一遍。所以,我又重新做了一個表格,對以前的表格根據最新掌握的數據進行了調整,現在更為精準。
志願軍的戰鬥減員是522923人,對應的是美軍戰鬥減員194861人。表中的「附編」指的是「卡圖薩」,即韓軍附編。
志願軍的總減員978122人,對應的是美軍總減員657870人。順便說一句,志願軍參戰總兵力為240萬人,美軍參戰總兵力為190萬人。
韓戰,志願軍和美軍對自己的傷亡統計,是官方數據,都是精準的。有些「愛國網友」非要說美軍撒謊,實在太偏激了。自然,指責志願軍統計數據撒謊的,一樣的沒頭腦,這兩種人似乎在對立面,其實是一種人。現在韓國官方的數據是戰鬥減員62萬人,也已經很精準了。這在戰史研究中叫「自情自報」,一般都是最終採納的數據。
我以前一直說,戰爭中對敵方的傷亡統計,也就是我方的戰績統計都是估計數據。
志願軍是這樣,美軍也是這樣。
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所有對敵方的傷亡數據統計,只有俘虜人員一項是完全精準的,因為這是可以一個一個點人頭的,錯不了。
擊斃這一數據,只有在打了殲滅戰,完全控制戰場,充分打掃戰場的情況下,才會比較精準。其他性質的戰鬥都是不可能有精準數據的,特別是防禦戰鬥,絕對不可能精準。所以基本都是估計數據。
而擊傷這一數據,百分之一百是估計數據。敵軍被擊傷多少?這怎麼可能搞得清,只能估計。
所以,以前對於「志願軍到底傷亡了多少人」這一爭論,我興趣不大,把事情說清楚就行了,至於公知、恨國黨信不信,只能憑他們自己的良知。人這一動物,向來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咱們也不能強迫,對不對?
本來也就這樣了,但我在看書的時候看到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可以終結這一爭論。
原來我錯了,美軍統計的志願軍傷亡數據,不是估計數據,而是統計數據和宣傳數據!
這句話的意思是非常嚴肅的,統計數據和估計數據完全是兩個概念,這表明美軍公布的志願軍傷亡100萬人是他們統計戰績的結果。
所以必須搞清楚美國人的統計方法。
然而,要搞清楚這件事卻非常簡單。原來美軍統計志願軍傷亡數據是有明確規定的,那就是把志願軍的死亡人員和受傷被俘人數乘以3。
我們來看下原文,見下圖。
In his memoirs, Rockingham related his own experience during a visit to General Ridgway’s headquarters in Japan:
The night before we left for Japan, a three-man enemy patrol had come in against us and I had reported that we killed one, captured one and that one got away. Later US Army HQ said that the report did not match their statistical methods, which required them to multiply the killed by three, [and] add three times that to the captured or wounded. So the figures should be three killed, ten wounded or captured and any number got away. I said that I was sorry, but only three had come in and what I reported had indeed happened to them. The next day in Tokyo, I visited the C-in-C’s HQ and found that the board had the US figure for the patrol against us. I again explained that only three had come in and what had happened to them. A rather tolerant shrug greeted my announcement as much as to say these crazy Canadians don』t know the rules.
上面這段英文引自Rockingham的回憶錄,轉引自《加拿大部隊在朝鮮》。Rockingham就是羅基漢姆,加拿大第25旅首任准將旅長。加拿大第25旅就是韓戰中的加拿大參戰部隊。
他在回憶錄里說了什麼呢?他講述了他訪問美軍遠東總司令李奇微上將日本總部期間的經歷:
在我們去日本的前一天晚上,一支三人的敵方巡邏隊過來攻擊我們,我報告說,我們殺了一人,俘虜了一人,另一個人逃走了。後來,美國陸軍部表示,該報告與他們的統計方法不匹配,統計方法要求將死亡人數乘以3,並將被俘或受傷人數乘以3。因此,數字應該是三人死亡,十人受傷或被俘。我說我很抱歉,但確實只有三個人進來,我所報告的情況是真實的。第二天在東京,我參觀了李奇微總司令的總部,發現統計圖表上有美國人對我們這次巡邏戰鬥的數據。我再次解釋說,只有三個人進來,以及發生了什麼事。對於我的解釋,美國人相當寬容地聳了聳肩,就像在說這些瘋狂的加拿大人不知道規則一樣。
這就是真相。美軍說志願軍傷亡100萬,就是這麼統計出來的。
這個問題不用再爭論了,以後再有公知、恨國黨及其信徒說中國隱瞞志願軍傷亡數據,實際傷亡是90萬或者100萬的時候,你們就把這張截圖拿出來狠狠地打他們的臉,把臉打到腫為止。
肯定會有喜歡鑽牛角尖的人跟我說,志願軍傷亡52萬,那乘以3的話,美軍應該統計150萬呀?
答:美軍哪裡知道志願軍精準傷亡數據,他們只按自己的估計戰績乘以3,其實就是說,美軍實際估計志願軍傷亡33萬,然後乘以3變成了100萬。
順便說點閒話。
美軍最上級都規定了上報中國人的傷亡數據要乘以3,那到了基層部隊,自然會更加誇大,所以被我斥責為最不要臉的陸戰1師,每次打了敗仗,都能洗成自己打了大勝仗。因為陸戰1師上報戰績時向來不是乘以3,而是乘以10,甚至20。整整誇大10倍、20倍,敗仗自然被洗成勝仗了。
當然了,加拿大人也不是什麼好鳥,他們的不要臉程度為韓戰之最,美軍陸戰1師和韓國人在加拿大人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加拿大人可以做到義正詞嚴地批評美軍戰績統計誇大事實在全世界臭名昭著的同時,卻可以在一場自己只是打醬油的戰鬥中,在貶低其他國家軍隊的同時,把加拿大軍隊描述成救世主,把事實上在戰鬥中並沒有發揮什麼作用的加拿大軍隊一個連說成神兵天降,把中國人打得落花流水,挽救了世界,並把志願軍的傷亡誇大50倍。
這種本事,美軍陸戰1師和韓國人都得膜拜。
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