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貴州天柱縣:富礦精開,提高重晶石加工技術水平!

2023-12-11     中國粉體技術網

原標題:【產業】貴州天柱縣:富礦精開,提高重晶石加工技術水平!

2024年粉體表面改性技術高級研修班將於2024年4月13日-14日在江蘇南京舉行,報名請關注V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涉及非金屬礦粉體企業:碳酸鈣,矽微粉,滑石,重晶石,矽灰石,高嶺土,膨潤土,白雲石,石灰石,矽灰粉,雲母,硅藻土,海泡石,電氣石等;功能性粉體企業:氫氧化鎂,氫氧化鋁,氧化鋁,鈦白粉,白炭黑,氧化鐵紅,珠光雲母,導熱填料,氧化鋅,粉煤灰,碳化矽,玻璃微珠,納米粉體等;藥劑和設備企業;粉體填料應用企業;其他需要粉體表面改性的企業。

貴州天柱縣重晶石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1.78億噸,占全國30.6%、全省79.8%,被譽為「中國重晶石之鄉」。

近年來,天柱縣按照省新型工業化的決策部署,依託縣內重晶石礦產資源優勢,著力在精準探礦配礦、精細開發利用和精深加工提質上做文章,促進重晶石礦產資源不斷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推動勘查開採開發利用全過程全鏈條高質量,實現「富礦精開」。截至2022年,以重晶石為原料的鋇鹽產業完成產值10.6億元,占規上工業總產值73.8%。

一、精準探礦配礦

(1)聯動探礦。深入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聯合貴州省地礦局101地質大隊,深入實施老礦山和潛力礦山資源探明行動,摸清重晶石成礦規律及靶區,根據縣域礦產資源特點,劃定遠景區、重點區、稀少區三類區域,開展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在持續開展尋找地表礦、淺部礦工作的基礎上,與省級業務部門聯合實施重晶石成礦規律與找礦預測科研項目,深入挖掘深部礦產資源,切實做到底數清、數據准、情況明。截至目前,聯合實地勘探10餘次,完成成礦規律與找礦預測科研項目深度鑽探1300米。

(2)整合管礦。順應礦區地質結構,在全面摸清縣域內資源分布、開發現狀的基礎上,針對一礦多開、大礦小開和小礦密集區、位於地質環境脆弱區範圍內的礦區,分步引導整合,科學設置資源區域。加強礦山資源審批,按照批准的礦區整合實施方案,確定整合後的主體,明確設置採礦權的礦區範圍,避免「圈而不採」。通過整合,全縣17套礦區生產系統整合為7套,逐步改變重晶石礦山「小、散、亂」的局面,已完成天柱縣貫多、坪能重晶石礦區範圍的掛牌出讓,逐步實現礦產資源優化配置。

(3)兼并配礦。按照「一個礦區設置一個礦業權」的原則,以集約化、規模化、高效化開採為目標,制定《天柱縣重晶石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鼓勵、支持和引導採礦企業通過聯合、兼并、劃轉、引資等方式,對企業礦權進行優化。完善「礦業權出讓+登記」制度,對自取得採礦權之日起超過一年未進行生產、施工建設的,或連續一年以上中斷生產、施工建設的,和超過礦山生產施工建設期未建成投產的採礦企業,採取變更經營範圍或註銷營業執照等方式,督促礦業權人加快勘查開發。截至目前,共兼并重組採礦權企業11家,變更經營範圍或註銷營業執照礦企業9家。

二、精細開發利用

(1)嚴格准入門檻。建立鋇化工產業園區,利用東西部協作契機,通過對企業效益、資質、社會信譽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招引一批營業額達2000萬元以上、資質為行業前20名、社會信譽為優的鋇化工企業落地園區投產。設定園區准入門檻,按照「投資強度不低於200萬元/畝,產出強度不低於300萬元/畝」的合同條件,對已入園的企業合同履行情況進行全面清理,未嚴格履行合同的依法進行處理,取消入園資格。截至目前,共引進鋇化工企業3家,其中貴州宏泰鋇鹽有限公司已正常投產。

(2)嚴格開發約束。制定《天柱縣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成立綠色礦山綜合整治小組,建立重晶石綠色礦山管理台帳,針對開採後留下的采坑、危岩、地面塌陷等「地質傷疤」,按照「誰破壞、誰治理修復」的原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自然資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局、鄉鎮(街道)、企業共同實地開展生態環境勘查測繪,制定「一礦一策」修復方案,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主治的工作機制。同時,要求取得礦權的企業,選用全封閉的皮帶運輸系統、噴淋沖洗設備及收塵、降塵設施,採用剝采比低、鏟裝效率高的工藝技術,從礦石開採、加工、運輸等各個環節降低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截至目前,全縣重晶石礦山累計生態修復7個,成功創建綠色礦山5個。

(3)嚴格循環利用。探索鋇鹽生產廢水廢氣廢渣制治分離、治管分離機制,實現鋇鹽資源生產循環高效利用。對產生的廢水,經過混凝、沉澱、過濾處理後,可作為浸取工段、化硝工段、地坪沖洗、廠區綠化的補充用水,實現企業污水零排放。改進煙囪回收工藝,通過將生產產生的尾氣加工製成硫磺和脫硫石膏,用於化工、輕工、建築和農藥等行業,確保鋇化工企業在尾氣排放穩定達標的同時促進企業增收。積極利用鋇渣生產各類產品,通過將鋇渣與石灰、石膏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勻,再經蒸汽養護,實現鋇渣處理和產品開發的綜合利用。截至目前,已建成鋇鹽循環水利用系統,廢氣中硫的回收利用率達99%以上,年利用鋇渣6.2萬噸,產值0.8億元。

三、精深加工提質

(1)提高加工技術水平。引導重晶石開採企業購買選礦設備,對低品位重晶石原礦進行分級篩選,通過「重選+浮選」方式去廢提級,提高重晶石原礦品位。加快推進大數據、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與傳統採礦技術深度融合,鼓勵貴州宏泰鋇鹽有限公司、貴州凱眾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鋇鹽產業智能化生產水平,提高採礦、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獨創濕法制粉,將重晶石原礦製備成白度高達98、粉體細度達2微米、純度達95%以上的超白超細高純硫酸鋇產品,填補國內白色重晶石粉體系列產品的空白。截至目前,通過實施重晶石粉體「黑變白」生產線,生產白色重晶石粉體1.6萬噸,累計實現產值1800萬元。

(2)延伸加工產業鏈條。構建政校合作模式,與貴州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合作,簽署《聯合成立技術中心暨開展產學研合作的協議》,建立鋇鹽研發中心。充分利用鋇鹽可用於石油、化工、蓄電池、醫藥等行業原料、添加劑和助劑的特性,圍繞鋇鹽重晶石粉體提升、鋇渣綜合利用等,制定《天柱縣重晶石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規劃》,精心編制耦合度高的產業項目清單,研發生產高端建築陶瓷材料、環保型高檔油漆、玻璃等鋇產業下游高端產品,全力建鏈補鏈強鏈,推動重晶石原礦向鋇鹽初級產品、中級產品、高端產品轉變。截至目前,重晶石深加工企業成功研發並生產出電子級碳酸鋇,單價達4000元/噸。

(3)強化加工產品銷售。深入實施鋇鹽產業倍增計劃,有計劃地推進硫酸鋇、鋅酸鋇、電子級碳酸鋇等中高端鋇鹽系列產品製造,做響「天柱鋇鹽」產業品牌。充分利用行業協會、門戶網站、招商展會、產業論壇等渠道,加大鋇鹽產業宣傳力度,以全國性的重晶石(鋇化工)行業大會在天柱縣召開為契機,提升「天柱鋇鹽」產業品牌影響力。成立重晶石貿易公司,建設鋇鹽交易中心,構建對外銷售公共服務平台,逐步掌握市場銷售定價權。鋇鹽系列產品主要供應四川威遠、新疆克拉瑪依、甘肅玉門等地油田。穩定國內市場的同時,利用重晶石廣泛的商業用途,多維度、多渠道地獲取更多國際市場份額,「天柱鋇鹽」遠銷世界60多個國家和地區,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

資料來源:天柱縣委改革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7dfefe04b63d2c51cbee7f8e587e3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