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摸排」!結果出來了:國內能一次拿出40萬的家庭,超乎想像

2024-07-05     平說財經張平

眾所周知,我國居民愛存錢是出了名的。資料顯示,2024年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了8.56萬億元。以全國14億人口來計算,人均多存了約6114元。截至三月末,我國的人均存款已經達到10.84萬元,接近11萬元。不過,平均數並不是中位數,國內有60-80%的家庭要低於這個平均數。

那麼,國內能一次性拿出40萬的家庭,數量有多少?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國內存款超過50萬的儲戶占比只有0.37%。以此類推,國內存款超過40萬的儲戶占比很可能只有0.7-0.8%。也就是在1000萬左右。對此,不少網友感到奇怪,為什麼國內能一次性拿出40萬的家庭,要遠比人們想像中的要少呢?對此,我們認為有以下5大原因:

第一,國內社會的貧富差距較大

現在社會上貧富差距較大,少數家庭擁有大量財富,而多數家庭擁有財富並不多。據招行數據顯示,國內有2%的家庭擁有80%的社會財富,另有98%的家庭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另據西南財大的數據,國內只有35%的家庭存款超過16.3萬,這也意味著,65%的家庭存款還達不到16.3萬。正是因為,社會貧富差距較大,所以能一次性拿出40萬的家庭要遠比想像中要少。

第二,居民收入偏少,生活支出較大

國內多數居民的月收入在3-6000元,月薪超過7000元以上,占比只有3%。而日常生活支出卻很大,比如生活成本、子女教育、交際應酬、贍養老人等。在這種情況下,一年忙到頭,也存不下多少錢。

就算夫妻倆人都去上班,每個月能省下3000元,一年能存下3.6萬元,要想存款達到40萬,也要10年以上。這期間不能失業、不能生病,家庭不能有任何變故。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實在太難了。

第三,老百姓每月還貸壓力大

國內房價一直居高不下,即使在二三線城市買套90平米的商品房,至少也要150-200萬。這就意味著,絕大多數家庭都要貸款買房。這不僅會掏光家裡所有積蓄,還要欠下銀行幾十年的房貸,每月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要還房貸,真正可支配收入只夠維持日常生活開銷,像這樣的家庭根本存不下錢來。

第四,居民存錢的意識大如前

過去很多人喜歡存錢,每個月總能省下一點錢,時間久了,就能積攢下一筆可觀的存款。而現代年輕人,都喜歡過高品質的生活,並不會刻意去存錢。在這種情況下,每個月能保證收支平衡就不錯了,要想存到40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更關鍵的是,國內有近90%的90後都身背債務,人均負債達12.7萬元。像這類人群,不要說存款達到40萬,就是銀行存款也幾乎為零。

第五,一些投資者被套住了

很多家庭把錢拿出來用於投資房產、股票、P2P、基金等高收益品種,希望獲得不錯的投資回報。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房產、股票的投資者被套在高位,讓他們一次性拿出40萬,那除非是割肉退出。而投資P2P的家庭,基本上都血本無歸,一次性拿出40萬那是過去的事情了。而購買基金的基民去年平均虧損20-30%,除非他們認賠退出,否則也無法一次拿出40萬資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7726537f45205848dae53337265ca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