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機密文件,想要警惕中國?錯了!他們真正的對手,是美國

2024-01-13     科羅廖夫

原標題:歐盟機密文件,想要警惕中國?錯了!他們真正的對手,是美國

歐盟出台新報告是在警惕中國?錯了!他們真正要對付的是美國威脅。近些年來,歐盟無論是在俄烏衝突還是對華戰略等方面,幾乎都在與美國亦步亦趨。當然,美國在歐洲對俄打代理人戰爭,或者說和亞太挑起與中國的新冷戰,不是為維護歐洲的安全和經濟利益,而是出於維護自身全球霸權地位的考量,這一點似乎已經引起歐洲的警惕。

日前,歐盟出台旨在支持其「地平線歐洲」的新報告,被美媒解讀為歐盟在規劃科技支出時「對中國保持警惕」。不過,據《環球時報》報道,儘管「中國」在這份報告中不斷被提及,但美國的外交內政存在的巨大不穩定性,才是該份報告高度警惕的「最大變量」。布魯塞爾的一份機密外交文件說,歐盟必須置身於美國與中國的「零和二元競爭」之外。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該報告設想了2040年世界可能出現的多種政治格局、以及對歐盟科技發展產生的影響。其中的一個最重要的變量是美國對外的參與度。該報告希望特朗普在今年的大選失利,以便讓美歐得以建立更強有力的跨大西洋夥伴關係。

當然,即便是特朗普在今年的選舉中失利,歐盟也無法對美國十分的放心。《華爾街日報》還提及,美國孤立主義盛行,中東陷入新的武裝衝突,中俄等國的崛起,讓這個世界進入「後美國霸權時代」。作為有可能失去美國軍事保護的應對措施,歐盟將建立自己的軍隊,並逐漸擺脫對美國的安全依賴。

歐盟委員會最新出台的這份報告,更像是為應對「後美國霸權時代」提供前瞻式的分析,其主體議題就是實現「地平線歐洲」計劃。據悉,該計劃是歐盟在2018年提出的,是當下歐洲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泛的科技研發計劃。據悉,該計劃的相關預算高達近千億歐元,目的就是促進歐盟引領全球科研和創新前沿。

當然,就眼下的形勢來看,歐盟之一雄心勃勃的科研計劃,正面臨中美兩個科技大國的挑戰。與中國長期奉行的開放與合作理念不同,美國長期熱衷於搞單邊保護主義,通過設置貿易壁壘和對他國企業進行打壓等手段,來維持其在全球科技領域的主導地位。所以,對歐盟來說,美國才是最值得他們警惕的對象。

歐盟出台並積極推動的「地平線歐洲」計劃,主打就是搶占全球科技領域的巔峰。不過,他們所要面對的競爭對手實在太強大了,尤其是美國,不但擁有強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同時還有為世人所不齒的霸權主義思維。

美國去年出台的《通脹削減法案》,劍指的對象不止是中國,同時還有歐盟。美國政府為振興該國電動汽車製造業,拿出數千億美元進行補貼。當然,他們的前提條件就是只有在美國本土生產的電動汽車,才有資格享受每輛7000美元的購置補貼。

拜登政府在將歐洲一些電動汽車生產線忽悠到美國後,近日又出台新規定,即在美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其配置的電池組件和充電樁,必須在北美生產的才能享受補貼待遇。拜登政府這麼一招,迫使歐洲車企為取得上百億歐元的補貼,不得不擱置在本土建立電池工廠的計劃,直接將生產線轉移到美國。

受能源危機等因素的影響,歐洲汽車製造商出於成本的考慮,紛紛將生產線轉移至美國或者中國,導致歐元區面臨產業空心化的危機。有分析認為,歐洲地區生產電池原材料新項目的流失,讓歐盟打造獨立的新能源汽車電池供應鏈計劃嚴重受阻。對此,《中國能源報》在報道中更是直言:美國搶走了歐洲的電池產業。

在新能源或者其他科研領域上,中美都是歐盟的主要競爭對手。但從威脅程度來講,美國對歐盟相關領域所具有的威脅性更大。所以,歐盟最新發布的報告與其說是在「警惕中國」,倒不如說是在對美國多長點心眼更貼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76d96f491a26ae6f0f99801c3c2e4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