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

2024-06-19     京津冀消息通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作出的這個重大判斷,科學把握我國現代化建設實踐歷程以及各國現代化建設一般規律,深刻反映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條件和階段,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求是》雜誌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間關於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也收錄了總書記的這一重大判斷。

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走向高質量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新中國成立後,黨團結帶領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自力更生、發憤圖強,在較短時間內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黨和國家工作中心戰略轉移,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生產潛力不斷得到釋放,生產要素有效利用,經濟規模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經濟增長方式較為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凸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問題日益引起黨中央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認識不斷深化。2013年,黨中央提出我國經濟發展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2014年,黨中央強調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宣告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的歷史方位,根據時和勢的變化,在一系列重要會議和場合,在各地考察調研和重要指示批示中,就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意義、豐富內涵、實踐要求、最終目的、戰略基點、必由之路、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深入系統闡釋。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階段也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發展質量不高的表現;經濟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上升不是線性的,量積累到一定階段,必須轉向質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也要遵循這一規律;我們要重視量的發展,但更要重視解決質的問題,在質的大幅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必須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適應科技新變化、人民新需要,形成優質高效多樣化的供給體系,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這樣,供求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實現均衡,我國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發展;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為什麼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

——「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從供給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產業體系比較完整,生產組織方式網絡化智能化,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強,產品和服務質量高;從需求看,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這種需求又引領供給體系和結構的變化,供給變革又不斷催生新的需求;從投入產出看,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分配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並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場評價的貢獻;從宏觀經濟循環看,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通暢,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係和空間布局比較合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不出現大的起落;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麼是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

——「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高質量發展不只是一個經濟要求,而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的總要求;不是只對經濟發達地區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區發展都必須貫徹的要求;不是一時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須長期堅持的要求;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怎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

——「謀划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持續注入強勁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開放、深入轉變發展方式,以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質量變革,加快形成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堅持和發展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支持全面創新、城鄉融合發展等體制機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突出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增動力、添活力;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如何以全面深化改革增強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和活力的重大問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二十大後,黨中央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並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概括地說,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如何以生產力發展的新飛躍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突破的重大問題。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我們要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多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著力解決好就業、分配、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等民生問題,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堅決防止兩極分化;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等等。這些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高質量發展根本目的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極大深化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規律的認識,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提供了思想保證。

來源:求是網

編輯:吳曉迪

製作:王慧

審核:宋維強 孫煜華

監製:馬建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72b19ee7d4d60228a616c8f628bdb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