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農戶 這份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意見請收好

2023-02-09     速新聞

原標題:宿遷農戶 這份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意見請收好

宿遷農戶 這份小麥春季田管技術意見請收好

(速新聞記者 王國康)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年好景在春耕。當前,宿遷各地搶抓農時,通過新裝備、新技術的運用,因地制宜抓好小麥春季田管。為進一步提高全市小麥春管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精準施策促進苗情轉化升級,近日,宿遷市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制定了《2023年全市小麥春季管理技術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去年全市小麥秋播面積為462.64萬畝,較上年增加3.95萬畝。當前全市小麥平均葉齡4.6葉,較去年同期多0.3葉,和常年基本持平,總體長勢較好。但由於受小麥播種歷期長、部分田塊鎮壓開溝不到位、播後頻繁降溫影響,部分田塊仍表現出田間苗情差異大、溝系配套不到位、葉片枯黃凍害重等突出問題。針對當前全市小麥苗情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宿遷將全面落實「因苗因地、分類管理」各項田管措施。

《意見》指出,各地要抓住近期降水的有利時機,對播種較遲、葉齡不足3葉、群體過小、穗數可能不足的弱小苗和受凍害程度在三級以上的受凍苗田塊,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加快苗情轉化,促弱轉壯。對群體過大、有倒伏風險的旺長田,應控制群體發展,嚴格控制早春施肥,推遲拔節肥施用。對部分田間溝系配套不到位的田塊,要利用晴好天氣及時補開疏通溝系,進一步提高溝系標準,確保「三溝」相通,做到雨止田干,全面提升抗澇漬災害能力。

關於治草防病(蟲)除隱患方面,《意見》提出,各地應加強病蟲草情監測工作,指導農戶分類做好春季病蟲草害防治工作。要根據田間雜草種類,治早治小,控制麥田雜草危害。紋枯病是小麥苗期主要病害,各地一定要抓住小麥返青後到拔節前這一關鍵時期,動員廣大農戶進行普防普治,噴藥時要對準小麥基部噴勻噴透,提高防效。小麥穗期病蟲精準防控重點在小麥抽穗揚花初期,打好以「赤霉病、白粉病、蚜蟲」為主要防治對象和「防早衰爭粒重」為中心的「一噴三防」總體戰。堅持「一次防治不動搖、二次防治看需要」原則,做到全面用藥,不留死角。

《意見》強調,宿遷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早春氣溫起伏波動大,發生倒春寒的機率高。各地要加強和氣象部門聯繫,做好凍害預警工作,並在凍害發生後的2~3天及時調查莖葉及幼穗受凍程度。對莖櫱受凍死亡率超過10%的麥田要及時追施恢復肥,幼穗凍死率10~30%的麥田每畝追施5kg尿素,凍死率30~50%的麥田每畝追施7.5~10kg尿素,凍死率50%以上的麥田每畝追施12~15kg尿素,爭取動搖分櫱和後發生的高位分櫱成穗。

同時,各地要重施肥料攻大穗。《意見》強調,對群體莖櫱數適宜的一、二類苗麥田,追施拔節肥,培育大穗,爭取高產。對長勢偏弱的三類苗田塊,要重施拔節肥。對群體過大,葉色未正常褪淡的麥田,拔節肥應適當推遲施用,做到葉色不褪淡不施肥。後期根據需要,看苗施好孕穗肥,確保穩產增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6854237241f4fe38bf5291a26e0a4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