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不敵《芭比》,但諾蘭仍創《蝙蝠俠》外最佳

2023-08-03     毒眸

原標題:雖不敵《芭比》,但諾蘭仍創《蝙蝠俠》外最佳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作《奧本海默》迎來開門紅。

在北美,《奧本海默》首映便拿到逾8千萬美元,創下諾蘭非超英題材的票房紀錄,排在《芭比》之後穩守亞軍位置。

在與合作多年的華納兄弟分手後,諾蘭堅持以全程實拍的方式完成《奧本海默》,並用IMAX膠片攝影機復現核爆等場面,帶給觀眾一種古典氣息的儀式感。

首周居亞仍屬拔尖,精彩表演收穫盛讚

據The-Numbers統計,《奧本海默》在零點場便進帳1050萬美元,排在歷代第67名。隨後《奧本海默》鋪開至北美3610家影院,首周末共進帳8246萬美元,單館收益達到2.28萬美元,緊隨《芭比》(1.62億美元)後位居次席。以觀眾構成視之,《奧本海默》的購票群體中64%為男性,18到34歲的年輕人占33%。

即便《奧本海默》未能登頂榜首,但依然創下多項不同維度的紀錄。首先,這一成績超過《盜夢空間》(6279萬美元),改寫諾蘭非超英作品的開畫新高。實際上,《奧本海默》還創下史上開畫未奪冠的次高成績,僅低於皮克斯出品的《頭腦特工隊》(9044萬美元),後者在首周末不敵《侏羅紀世界》。

縱觀今年的暑期檔,《奧本海默》足以排到單片首映票房的第5名,遠高於《速度與激情10》、《奪寶奇兵5:命運轉盤》和《碟中諜7》等超大製作。

在傳記劇情片的維度,《奧本海默》超越以說唱團體N.W.A為主角的《衝出康普頓》(6020萬美元),刷新這一類型電影的首映極值。以往的高票房傳記片被大量音樂題材占據,《波西米亞狂想曲》和《貓王》都曾斬獲頗豐。

作為以對白驅動故事的嚴肅向作品,《奧本海默》證明傳記片尚有巨大的潛力可挖。與此同時,《奧本海默》拿到所有R級電影中第12高的周末成績,也是自DC「神作」《小丑》後的最強R級片,將今年的《疾速追殺4》(7382萬美元)甩在身後。

《波西米亞狂想曲》 《貓王》

從口碑來看,《奧本海默》的爛番茄新鮮度達到94%,影評人表示其「標誌著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另一項引人入勝的成就,這得益於墨菲的精彩表演和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同時《奧本海默》的爆米花指數沖高至91%,獲得媒體和觀眾的齊聲褒揚。

具體來看,《奧本海默》在IMDb上得到8.8分(14.5萬個評價),為《蜘蛛俠:縱橫宇宙》後的最高分,足見粉絲對諾蘭新作的喜愛。值得一提的是,《芭比》在爛番茄網站上的兩項指標也都超過80%,同期公映的雙片均成就票房和口碑雙豐收,這樣的盛況在影史上都算鳳毛麟角。

來到工作日,《芭比》和《奧本海默》繼續維持極為火熱的輸出,合力將單日大盤推高至5千萬美元左右,這在往年的巔峰暑期檔也不常見。

截至26日,北美月度總票房已累計至10.76億美元,到周五便可超過去年7月的院線產出(11.34億美元);考慮到還有一個完整周末待計入,最終甚至可能挑戰2011年創下的7月歷史峰值(13.95億美元)。

而在《奧本海默》的強勢帶動下,環球影業的年度發行總收益升至11.98億美元,再度反超業內勁敵迪士尼(11.89億美元),重奪好萊塢片商頭名的桂冠,距離上次「王軍易位」僅過去不到一個月。接下來環球和迪士尼還有多部強片待映,再加上憑藉《芭比》快速爬升的華納兄弟,各大製片廠的爭奪戰硝煙瀰漫。

據Comscore統計,《奧本海默》共登陸79個國家和地區,北美之外便進帳逾9千萬美元。其中,《奧本海默》在英國(1664萬美元)、印度(819萬美元)、法國(802萬美元)、德國(768萬美元)、澳大利亞(710萬美元)、墨西哥(542萬美元)、沙烏地阿拉伯(458萬美元)和西班牙(446萬美元)表現搶眼。後續《奧本海默》還將在8月進軍越南、韓國、義大利和希臘等地,有望借優異風評航向6億美元。

諾蘭延續實拍精神,營銷妙筆推升票房

《奧本海默》由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劇和導演,改編自2006年獲普利茲獎的《奧本海默傳:「原子彈之父」的美國悲劇》,作者為凱·伯德和馬丁·J·舍溫。在這本傳記出版後,薩姆·門德斯曾表達將其搬上大銀幕的興趣,但最終未能實現。

直到2019年諾蘭即將完成《信條》時,主演羅伯特·帕丁森送給他一本包含奧本海默演講的書,讓諾蘭囑意「原子彈之父」的故事。2021年,諾蘭宣布新作將以奧本海默為主角,並在《奧本海默傳》的基礎上撰寫劇本。

在此期間,諾蘭還和長年合作的華納兄弟分道揚鑣。2020年,在《信條》循院線獨家窗口期上映後,華納兄弟開始施行激進的「院網同步」實驗,波及到《神奇女俠1984》及其後一年的所有電影,這一做法徹底觸怒了諾蘭。即便自《失眠症》以來便一直搭檔,諾蘭還是決定和華納兄弟分手。隨後諾蘭開始和其他製片廠接觸,最終由環球影業贏得出品和發行權。

諾蘭的巨大影響力在他和環球達成的協議中可見一斑,其中的條款包括各1億美元的製作和宣發費用、介於90到120天的院線獨家窗口期、高達20%的先期總票房分成,以及環球承諾在《奧本海默》公映前後各三周內不會發行其他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參與到諾蘭的新片中,小羅伯特·唐尼、馬特·達蒙和艾米莉·布朗特都同意只拿4百萬美元的片酬,而非慣常的1至2千萬美元。

《奧本海默》的前期製作從去年1月便啟動,為此攝製組在新墨西哥建造了一座上世紀40年代風格的小鎮。影片從2月份正式開機,取景地還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等,並於同年5月殺青。

非常「諾蘭」的是,《奧本海默》在拍攝中使用了IMAX65毫米膠片,還在部分鏡頭首次採用IMAX黑白膠片。此外,為了重現「三位一體」核試驗的場景,特效團隊使用汽油、丙烷、鋁粉和鎂製作了一套特殊裝置,並以微縮模型來實現接近真實的效果。據諾蘭透露,《奧本海默》不包含計算機生成的畫面。

來源:Reddit

除諾蘭新作自帶的超高話題度外,《奧本海默》還上演了一出絕妙的「借勢」營銷。由於兩部截然不同的電影在同一天公映,在網際網路上有用戶將《芭比》和《奧本海默》合稱為"Barbenheimer"。這一原本頗具戲謔意味的名詞卻意外走紅,甚至得到基里安·墨菲等演員的鼓勵。

這波網絡風潮也切實地影響了線下售票的情況:據放映商AMC透露,共有超過4萬名會員在同一天預定了這兩部影片。而在首周末,單《芭比》和《奧本海默》便占據79%的票房產出,兩片的份額分別為52%和27%,觀眾人次合計達到1850萬,將北美大盤連續破億的紀錄延長至第16周。

而這股勁風在工作日也未見絲毫減緩,從周一到周三的同比增幅都不低於122%。事實上,這一現象並不局限於美國和加拿大。在英國、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法國、德國、哥倫比亞、秘魯、波蘭和紐西蘭等重點市場,《芭比》和《奧本海默》都分列周末榜單前兩名,兩片的暑期檔的掘金之旅才剛開始。

從實際觀感而言,沒有比在同一天觀看《芭比》和《奧本海默》更具反差性的體驗了。《芭比》全片色彩幻麗,節奏明快又穿插多首勁歌熱舞,即便在女性主義、父權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等議題上有所涉獵,但總體仍接近一部迪士尼式的合家歡電影。

另一方面,《奧本海默》則由大段對白推動故事前進,並以彩色和黑白畫面區隔主客觀鏡頭,就連核爆場面也因注重實拍而顯得頗為克制,尤其35毫米菲林版更不時在大銀幕上可見劃痕和斑點,充滿一種古典氣息的儀式感。能夠同時欣賞到《芭比》和《奧本海默》兩部佳作,無疑是影迷的一大幸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640939ea54732990786d178ee46d0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