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父母關係的發展一般分為3個進程,相互理解和溝通很關鍵

2023-04-16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孩子與父母關係的發展一般分為3個進程,相互理解和溝通很關鍵

北京有一項針對3000多名中學生心理狀況的抽樣調查顯示:只有不到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近七成中學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極度反感父母」。

其中,6.62%的孩子懼怕父母,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56.28%的孩子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19.22%的孩子對父母反應平淡。只有4.75%的孩子喜歡自己的父母。

針對「你很在意誰對你的看法」這個問題,一半以上的學生選擇了同學或朋友,近30%選擇老師,15%學生選擇父母,4%左右選擇其他長輩。

在中學生的心目中,其重要關係人員依次是:同學或朋友、老師、父母。

親子之間缺乏相互理解與溝通,超過三成的孩子認為父母並不解自己的真實想法。

不過,研究發現青少年與父母推心置腹的程度不如同齡朋友,但是「在複雜的生活環境中」遇到問題時,依然會選擇與父母商量。只不過因為缺乏適當的溝通渠道和方法,總是會出現衝突和矛盾。

孩子與父母關係的發展一般分為3個進程:

1、依賴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隨著他們知識水平不斷提高,眼界逐漸開闊,孩子已經開始嚮往家庭以外的世界,嚮往成人式的生活;但對父母依然保持著一種依賴的心理狀態。

2、爭取獨立

青少年經常以擺脫對父母的依附標誌著自己已經成熟。擺脫的方式可能是自我表白或是主動承擔某些任務,當活動受阻時則可能採取激烈的方式與父母發生衝突。這是親子之間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期。

3、走向成熟

孩子到了十七八歲,即將踏出中學的校門走向更廣闊的天地,在家庭和社會上逐步取得成人的地位。不過父母的影響仍繼續起著作用,由於思維方式、觀念看法等方面的差異,還會引發親子之間的矛盾。

親子衝突和矛盾出現,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相互理解和溝通。具體表現為:對於父母關鍵在於觀念的調整,孩子則關鍵在於方法的指導。

1、父母要懂得調整對子女的期望值

父母對孩子適當的期望值才能夠給孩子提供不竭的動力,過高或是過低都會降低孩子的學習績效。

家長需要全面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傾向性。

首先父母要清楚,智力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只要努力就會進步」可以用來鼓勵孩子不輕易放棄,但必須承認只有努力未必就會成績優異。特殊能力往往被家長忽略,其實孩子將來的事業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他們身上所具備的一些特殊才能。

其次要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並予以尊重和接納,輕視和否定會傷害孩子追求進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一定要給孩子一些自由發展的空間,儘量幫助他們發揮出自己最佳的水平。

2、父母要懂得有效溝通的重要性

親子之間的誤解、矛盾、偏見和衝突都與溝通障礙有關。溝通障礙往往源自於對孩子缺乏必要的信任,這也是導致孩子牴觸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家長時刻強調自己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權威,就會習慣以不平等的態度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也容易形成溝通障礙。

想要有效溝通,首要原則是真誠。

父母要學會用真實、誠懇、坦率的態度與孩子交流和溝通,這樣才能得到孩子的響應和共鳴。

其次是尊重。

面對孩子的看法和選擇,哪怕是比較稚嫩的,父母可以提建議,但要對孩子保持足夠的尊重。

然後還要寬容和接納。

親子間有衝突是正常現象,關鍵要看如何解決和面對。對於孩子來講,父母的寬容和接納是他們最珍貴的禮物,也是他們重塑信心的力量源泉。

最後還需要父母提高主動性。

青少年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和父母很親近,無話不談,內心世界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封閉性特徵。父母在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的基礎之上,需要提高與孩子溝通和交流的主動性,不能因為感到孩子的冷淡就只是盲目傷心,而不追究其根源,嘗試進一步有效溝通。

3、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要學會自我反思

父母能否理解尊重子女的人格和權利,以民主平等的作風方式與子女交往。

父母能否對子女關心而不溺愛,嚴而有度,而非期望過高。專制、放任或是溺愛的方式必須及時調整,最適宜的是民主型的家教方式,親子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儘量以協商的方式解決問題。

父母之間的感情是否融洽,是否能夠彼此尊重、相親相愛。

父母是否總是囉嗦、發脾氣;是否過於嚴厲和粗暴。

……

這些都是孩子比較關注的地方,也是父母需要反思和總結的地方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63486cab79b09a0ddfd2fe679ed69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