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葬是一個人到達生命最後階段的標誌。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古人看來,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個世界生命的開始。
所以,在古時候,人們會把各種各樣的東西放在自己的墳墓里作為陪葬品。 這些東西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裝飾品;另一類為用木、石做成的各種器物。而這些物品又有很多種,比如:玉器就是其中一種。 這既關係到階級地位,也關係到來世「應有盡有」的能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陵墓都是一樣的,在山西高平發現的一座陵墓,讓博學的考古隊員大吃一驚。
只有在這個古墓,沒有衣衾棺槨,也沒有金銀財寶的寶藏,只有酒和食物?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一座被稱為「鬼谷」的古墓群!據專家考證,這座墓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建造的地動儀——渾天儀的所在地。 也有人說,在陵墓中發現了這樣一句話,使古墓名揚四海,傳奇色彩。
這句話是什麼? 這座墓葬的主人是誰? 為什麼他這麼不同尋常?
湯王頭村古墓改為菜窖
賈德勝賈德勝山西省高坪塘湯王頭村村民,2010年站在院子裡。 因為村裡沒有菜了,每年冬天都得去外地買新鮮蔬菜。賈德勝家有4口人,家裡只有2畝地,每年的收入也就兩萬多元吧!他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本來打算在廚房邊上挖一個菜窖號,在霜凍到來之前儲存蔬菜。
但是他選擇了他的位置,只揮了幾下鋤頭,就發現了一個黑洞!
這是一個蛇窩? 還是地道?
懷疑,賈德勝進入洞穴探索不安. 在他看來,地下考古工作要比地上難度大得多。因為地下埋藏有豐富而又複雜的文物和資料,一旦挖掘出來,就會成為一件驚世駭俗之事。 但令賈德勝吃驚的是,在他的院子裡的地上藏著一個古墓。
但和他在電視上看到的古墓不同,這個是空的。 沒有令人垂涎的金銀財寶,沒有翡翠瓷器,沒有可怖嚇人的乾屍棺材,沒有暗器機關。 只有一座空寂無名的石棺。它被埋在一個很偏僻的小村莊中。它的外表並不華麗,但卻顯得十分荒涼。 牆上只有一幅花紋彩繪,牆上寫著「開天闢地,敢為人先」。
賈德勝發現他沒有發現什麼值錢的東西,他正準備挖一個地窖來存放過冬,他看了看空蕩蕩的墓室,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
天井下面有這麼多空間,把它留在這裡沒有什麼好處。 不過,如果把它用來養花。倒是個不錯的主意。可是我不知道怎麼養。因為在墓前挖了一個土坑。裡面有一些泥土。 反正古墓中也沒有屍體。 我為什麼不把它用作食物儲藏室呢?
說完,賈德勝立即著手改造古墓。
不過,改頭換面成功了。 可村民們還是不願意把墓埋在山上,因為他們知道墓里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村裡有名的「土皇帝」——王大東。這天一大早,王大東就來到村頭。 但很快消息傳遍了全村,說他把古墓當成了菜窖,引來了別人的閒話。
賈德勝聽了以後,覺得很不走運,便把菜窖封了起來。
專家實地考察,還原天空
雖然賈德勝封鎖了菜窖,但「在湯王頭村賈姓人家人家的院子裡發現了古墓」的消息越傳越廣,引起了當地媒體的報道,也引起了當地政府和相關人士的關注。
李俊傑晉城市文化學者學者,2011在高平市湯王頭村參觀賈德勝故居李俊傑。
古墓的洞口,在西北角的廚房窗下,在賈家院子裡,被雜物遮掩著。
由於修改,古墓的穴口是圓形的,直徑大約一米,兩端都有腳蹬。 據當地人介紹,墓中保存著一些精美的陶片和青銅器等文物。我好奇地問:「這是幹什麼用呢?」他們回答:是用來祭祀祖先的吧!「怎麼啦? 這和普通院子裡的菜窖沒有什麼不同,誰也想不到在普通院子裡藏著一座古墓,誰也說不出話來。
李俊傑爬下洞口,來到圓圓的洞底,微微抬起頭,墓室映入眼帘。
整個古墓的大致方向是東西向,幾乎長方形,頂部是仿木磚雕刻的水桶拱藻井。 墓內出土器物種類繁多,有陶瓷器、青銅器和金銀器等,其中不乏精美的工藝品。在墓葬中還發現有一些珍貴的絲織品、玉器、陶器以及其他隨葬品。 古墓看上去俗麗而富麗堂皇,突出了墓主人的品味。
主墓室有一個磚砌的坑,有三層高,磚坑中央有兩個正方形土框。 在這個土框里放置著一座大型墓。這座墓葬位於陝西省藍田縣城西10公里處(圖一),是我國北方西漢晚期的一處重要古墓。該墓已被盜掘過一次。 豎直的墓道、拱形墓門、長方形的墓室和長形磚砌斗的藻井構成了整個墓室。
墓葬可分為前室和後室,無論是前室還是後室,牆面都是彩繪的。
通過觀察,你會發現這些畫的背景是用白色的灰泥粉刷的,然後用紅色、橙色和黃色作為整體顏色。
墓室里,拱藻井的雕塑作品都是用海石榴花繪就的,精緻極了。
墓頂的表面和仿木磚雕也有彩繪圖案,使它們看起來非常精緻。
總的來說,墓室是非常精緻的。 壁畫內容豐富而生動;畫像石保存完好且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眾多墓葬中,以陝西干縣北關村出土的《馬王堆帛畫》最為重要和珍貴。 古墓所用的顏料是用礦石製成的,所以經過數千年的時間,古墓上的彩繪圖案依然清晰可辨。
同樣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整個墓室沒有發現任何滲漏或裂縫,這只能意味著它已經生存了幾千年,但仍然完好無損。
墳墓重新開放,沒有人臉
「有一天墳墓重新開放,沒有人回頭。」現在墳墓已經重新開放,很遺憾斯死了。
這12大字是誰寫在墓牆上的? 是什麼時候被發現並命名為「鬼谷」?為什麼說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墓之一?這個神秘的墓葬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墓主是一位什麼樣的人? 他為什麼要建這個古墓卻什麼都沒放?
李俊傑經過對整個墓室的仔細檢查,終於在墓室墓壁發現了「線索」。
然而,墓室牆上的壁畫略顯簡單,與墓室的宏偉相比,似乎有未完成工作的跡象。
基於牆上的大字,墓室的結構,華麗的繪畫彩繪和高雅的磚雕磚雕李俊傑推測墓主可能是一位達官顯貴。
由於墓室的風格與宋代非常相似,李俊傑推測墓主死於著名的「「高平之戰」」,這也是陵墓沒有被「入住」的原因。
晉城市古建築專家張廣善也於20123月上旬到湯王頭村進行了實地考察。
張廣善從墓室的棺木中推斷出棺材可能建於金代,但沒有發現古墓的遺留物。
根據棺床擺放的位置,墓室的棺材應該是東西向的,這意味著在棺材從北向南推進之後,需要一個「大的轉彎」。
但是墓室太狹窄了,棺材無法在裡面旋轉。
湯王頭村的陵墓在結構上與金代墓葬其他地方的相似. 從墓誌中可以看出,墓主張廣善本姓張,但在墓誌中所稱他為"張王之子",其身份應該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宗室成員了。 然而,與其他金代墓葬相比,張廣善從較小的墓室和斗拱形制推斷,墓主可能是金代。
王永忠,高平市民俗文化學者,2017年10月4日,在湯王頭村掃墓。 墓中出土了金時期瓷器、銀器和鐵制工具等文物共計80餘件。其中有一件器物造型十分特別,它既不是一個人的形象,也不像一座墓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王永忠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走進陵墓,發現陵墓的整體風格與金代更為相似。
精美奢華的壁畫,是金代貴族墓的特色。 金朝的墓葬一般都比較華麗;同時由於受當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所限,金代貴族墓往往又以豪華著稱,這與宋王朝的喪葬風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喜歡簡樸的宋人,把自己的墓葬保存得比較精緻簡單。
出墓探索古村,湯王頭也不凡
走出墓室後,專家對「湯王頭村」了一番考察,發現這也不是一個普通的村莊。
湯王頭村位於高平市西南部,距高平市2公里。 但它卻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而成為當地百姓世代傳承的一個村落。這裡曾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屯堡聚落之一,被譽為「苗疆第一堡寨」。 湯王頭村雖然人煙稀少,但該村「藏龍臥虎」,樓閣林立,古官道縱橫交錯,保存完好。
據地方志記載,「湯王頭村」是一個有點異域風情的名字,是以商湯命名的。 據史料考證,湯王即為商王朝的第一代君主——伊尹,他在今河南偃師市東南約30公里處修建了一個叫湯王頭的小村莊。這裡曾經被稱為湯都。 自商代以來,湯王頭村一直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之一,是典型的古代驛站之一。
李俊傑在湯王頭村參觀時,偶然發現村裡有一塊石炭岩碑首的頭掉了半塊石頭。 石碑是一塊長30米、寬4米多、高3米的石板,碑身有許多刻痕和裂縫;碑文上還有「光緒壬午年六月二十五日」等字樣。但上面沒有任何字跡。 碑文不全,只能辨出幾個字:
"澤州高平(方框字跡模糊),九年前."
碑銘大致記載了湯王頭村的各種古建築. 其中有一些建築至今還保存著完整的格局和風格,對研究當地歷史文化有著重要意義。在這些碑石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關當時人們生活的信息,如祭祀儀式、節日活動等。 但是由於長期暴露在大自然中,石碑的大部分都被遮住了。
從幾個字就可以推斷出,開寶在宋代已經建了九年,所以湯王頭村的寺廟建築也可能是在這期間建的或重建的。
在湯王頭村的郊外,有一堵城牆,它的來歷已經無從考證。 它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840年),歷經清光緒年間和民國時期三次修建。這座城垣由夯土牆組成,高12米多,周長達2公里以上。 城東、城南、城北,先後修建了三座古老的閣樓,被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保存下來,成為高平市僅存的小古代城堡。
除湯王廟外,還有許多明清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如祖師廟、祖師廟、甘露寺等,還有10多塊石碑。
古墓被就地保護,謠言四起
由於修建了一條高速公路,唐王頭村外的農舍已全部被拆毀。 村民們說:這是在為村裡修公路呢!據了解,湯王頭村有兩座漢墓,一座位於村子西南角,另一座則位於村莊西北面。 然而,原來賈家的院落是用水泥建築和防盜設施建造的,據說是當地村幹部專門為保護古墓而建造的。
關於古墓的實地考察就講到這裡,但是關於古墓的在線討論從未停止過。
庭院下面的古墓、失蹤的陪葬品、無名墓主人……這些都足以單獨挑出一個元素,更不用說這麼多了。
但由於墳墓中的遺存文字很少,也沒有其他實物證據可供檢驗,墳墓主人的身份可能仍然是個謎。
因此,網際網路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理論。 比如,有人說,現在是「微博時代」,「微博熱」.還有人認為,微博能讓信息傳播更加快速準確;有的則認為,微博可以製造一些不真實的東西來吸引人們去關注。 一些奇怪的謠言在網上迅速傳播,並獲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點擊率和播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