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在南海問題上「拉偏架」遭中方批評

2024-09-03     環球時報新媒體

本報記者 樊 巍

中國駐歐盟使團9月2日發表聲明敦促歐方秉持客觀公正,在南海問題上謹言慎行。路透社稱,這份聲明是對歐盟就上周末中菲仙賓礁衝突置評的回應。

9月1日,歐盟在一份聲明中對菲律賓表達支持並譴責中國的「危險行動」。歐盟宣稱,在仙賓礁發生的衝突事件「是對海上生命安全的危害,是對航行和飛越自由權利的侵犯」。這份聲明還稱,根據國際法,所有國家都在南海享有航行和飛越自由的權利。此外,歐盟還無視菲方派遣海警艦船在仙賓礁長期滯留,單方面改變南海無人島礁現狀的事實,聲稱「對所有破壞國際法原則並威脅該地區和平與穩定的非法、升級和強制行動進行譴責」。歐盟表示將「繼續致力於支持其夥伴在該地區及其他地區行使合法權利」。

針對歐盟有失公允的言論,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2日在聲明中表示,歐盟不是南海問題當事方,沒有權利在南海問題上指手畫腳。聲明寫道:「歐方執意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公然為菲方侵犯中國領土主權的挑釁行為站台背書,這種拱火澆油『拉偏架』的行為是何居心?」發言人強調,南海是世界上航行最安全、最自由的海域,航行自由從不存在任何問題。「南海仲裁案」完全是一場政治操弄和政治鬧劇,所謂裁決本身就嚴重違反國際法尤其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歐方反覆炒作航行自由問題和『南海仲裁案』,不僅有悖域內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共同心愿,對歐盟自身利益和國際信譽也沒有任何好處。」

中國南海研究院海洋法律與政策研究所副所長丁鐸9月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歐盟和歐洲部分國家在南海問題上頻頻插嘴基於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它們對於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以及維權舉措存在根深蒂固的錯誤認知,這突出了中歐之間對國際法特別是海洋法一些規則的解釋和適用有分歧;其次,歐盟介入南海事務,體現其迫切想要在亞太地區「刷存在」,既有自己的利益訴求,也是為了配合美國;再者,歐盟本身也是一個「海洋之盟」,對航行安全和航行自由有著固有關切。

丁鐸表示,必須要指出的是,南海的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從來都不是問題,不管此前南海爭端如何複雜,海上局勢多麼緊張,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航行自由從來沒有受到影響。事實上,不光是歐盟,美日韓等國都是南海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的受益者。「它們現在以這個名目來指責中國,是不合適的。」

在8月31日的鬧劇之後,部分西方國家接連為菲律賓「站台」的行徑讓菲方感覺獲得了強大支持。《馬尼拉標準報》9月2日專門匯總了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法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7個國家、地區組織的機構或個人支持菲方的言論,並敦促中國遵守所謂的國際法和「南海仲裁案裁決」。

丁鐸認為,包括歐盟在內,部分西方國家的聲明既不是基於客觀事實,又毫無公平公正性可言,其出發點也不是真正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因此它們發揮的作用其實是破壞性的,不具有任何建設性作用。「每逢南海爆發衝突性事件之後,始終是這幾個國家跳出來表態,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性做法。但總體來看,這都是流於形式,不會顛覆南海的總體局勢。」

在9月2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8月31日,在仙賓礁潟湖長時間非法滯留的菲律賓海警船以不專業、危險方式故意衝撞中方現場維權的海警船,造成雙方船隻發生碰撞。中方依法採取必要應對措施,正當合法,無可非議。

毛寧表示,菲方有關行徑嚴重侵犯中方主權,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方要求菲方立即撤走非法滯留的船隻,立即停止侵權挑釁。「中方將繼續依法採取堅決有力措施,維護自身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同時我們也願同菲方通過外交渠道保持對話溝通,妥善處理有關問題,管控好海上局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57e02c03b109eaa1db1e09101298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