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2月20日訊(全媒體記者 潘顯璇)臨近年終歲末,為了攬客,各大銀行理財子公司動作頻頻。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公司通過下調產品費率、自購旗下產品的方式,來提升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認購熱情和信心。
扎堆下調費率吸引客戶
12月15日,平安理財接連發布8份理財產品費率調整公告,在12月31日前對「日添利」等多款產品A、B份額產品的固定管理費率下調至0.01%。
此前的12月5日,華夏理財發布公告:擬對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8號開展費率優惠,優惠的費率種類為固定管理費率、A份額銷售手續費率,優惠後費率均為0.05%/年,優惠期間自12月7日(含)起,另行公告止。
除降低部分費率外,還有一些銀行理財子公司直接將產品的費率降至了零。2023年12月20日起,招銀理財招贏日日金37號現金管理類理財計劃等多隻產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由此前的0.2%下調至0%,優惠截止日為2024年1月1日。
記者梳理髮現,僅12月份以來,就有10餘家理財公司發布旗下產品的費率優惠公告,部分產品甚至出現費率為零的情況。
業內人士表示,近期多家機構集中下調固收及現金類理財產品費率,主要是為了
增強產品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加客戶黏性。但從長遠來看,僅靠降費率難以留住投資者,更需要通過研發創新產品、提高服務質量等措施來吸引客戶、提升競爭力。
頻繁自購釋放積極信號
為了進一步增強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的投資信心,近期不少理財公司還開啟了「自購」模式。
12月初,招銀理財在其官方公眾號上發文稱,將以自有資金投資旗下股票型理財產品,金額為1000萬元。此外,渤銀理財直接投入自有資金3億元,用於申購公司發行的理財有術系列理財產品。興銀理財近期也表示,計劃運用自有資金投資「富利興合富達紅利1號」,不超過該產品凈資產的10%,最高投資3000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及理財公司通過自購產品可向市場傳遞一種穩定、可信賴的信號,這樣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購買,進而提高理財產品的規模和收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5477cf81aaf4d93c874afeb8a7fd2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