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和我聊天說,他現在生兩個孩子是為了保證以後老了,萬一生病住院,兩個孩子能相互換換手,不會把所有照顧年老父母的壓力全部壓在一個孩子身上。還有一些父母考慮兩個孩子從小生活在一起不會太孤獨,長大後,在這個世界上也能互相照應一下。
雖然大家都知道生二胎生活壓力會變大,但還是有很多人選擇了生二胎,為老去的自己,也為了孩子不孤單著想。但對於職場女性來說,生二胎就意味著與工作時間發生衝突,本來好不容易把一胎帶大,工作逐漸走向正軌,現在又來個二胎,職場與家庭又再一次面臨選擇。於是有部分寶媽為了孩子與家庭,選擇了辭職回家當起了全職媽媽,專心帶孩子。
但我的好友天天卻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天天在一家公司做財務工作,一胎在上幼兒園大班,後面也選擇生了二胎。生下孩子後,家裡為誰來帶孩子產生了分歧,老公和婆婆都想讓天天乾脆辭職回來帶孩子,天天卻不願意放棄現在的工作。
她現在的公司發展很好,而她已經在公司工作5年了,之前領導也暗示過等她生完孩子回公司後,把她提拔到財務經理崗位上,工資有可能翻一倍。於是她提出請家政阿姨白天來幫帶孩子,晚上她回來接班,自己哪怕辛苦點也不願意放棄工作。
婆婆一聽就不高興了,說現在阿姨這麼貴,而且阿姨也不一定帶得好,這個錢與其給阿姨還不如天天自己回來帶。天天表示她現在工資是6000,她拿出4000來請阿姨,還能剩下2000。
當然如果婆婆願意來幫他們帶孩子,她每個月給婆婆5000,婆婆卻不願意,說自己太忙了沒時間,天天知道婆婆白天都忙著打麻將,晚上和老年朋友一起跳跳廣場舞,偶爾還出去旅遊,玩得不亦樂乎,哪會願意來帶孩子。
最後雖然婆婆還是反對,但拗不過天天,她休完產假,請好阿姨,就回去上班了。她的領導也是個女的,兩人關係不錯,私下交流的時候,領導聽了天天的選擇,非常贊同,因為現在天天已經生了二胎,也不會再考慮生孩子了,所以公司也願意重用這樣的員工。下一次提拔,領導就把天天的名字報上去。
領導告訴天天,她作為一個過來人覺得女性還是要有自己的工作為好,這世界除了自己,誰也靠不住。而且世事無常,把全家經濟壓力全部壓在老公一人身上,萬一出點什麼差錯,怎麼辦?雖然表面上看請阿姨花費了天天大部分的工資,但她卻依然奮鬥在職場,沒有和社會脫節,她的能力與進步是花錢也買不到的,這4000塊錢花得很是值得。
在我眼裡,全職媽媽一直是個「高危」行業,這裡的全職媽媽指的是指因為帶孩子,完全沒有任何收入的人。我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說的事情,她是個全職媽媽,生活費用完全靠老公。而她老公也非常摳門,每天就給30元生活費,有次她買了排骨,花了36元,30元明顯不夠,想讓老公多給點錢,老公卻說只不過多了6元,她不會墊一下啊,一天錢不會掙,只知道伸手要錢,她只能回復一個微笑的表情。
且不論這個網友所說故事真假,但當我們要向一個人伸手要錢,那種感覺真的很不舒服。所以建議儘量不要去做全職沒有收入,全靠別人給錢的寶媽。
一、家庭是兩個人的,孩子也是兩個人的,丈夫也應該負起帶孩子的責任
我在網上看到過有網友提問「自己工資比老公高,老公卻讓自己辭職回家帶孩子,怎麼辦?」在現實社會中,職場常常更加偏向男性,公司高管男性比例大多也比女性偏高,所以很多情況下家庭中男性收入會比女性高,從這點上來看,收入高的留在職場賺錢養家,收入低的辭職回家照顧孩子,似乎很有道理。
如果性別顛倒,女的收入比男的高,讓男的回來帶孩子,很多人似乎就不能接受了。因為在很多人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男的就應該打拚事業,女的就應該照顧家庭,這也是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家庭觀念,女的賺錢再多,也應該回來帶孩子。
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地位也越來越高,很多女性在職場上也展現了自己的能力,並不比男性差。在這種情況下,夫妻雙方都應該互相體諒,男的不願意事業發展,那女性也可以不願意放棄,那麼就要去尋求折中最好的解決方法,比如一人出一半錢請專業的阿姨來幫協助帶孩子,而沒必要把所有壓力都放在女性身上。
二、學會調整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別為了家庭失去自我
女性既然當母親,自然是要面對工作與家庭的矛盾與平衡問題。為母則剛,既然選擇生孩子,我們也要有能力去面對這個問題,努力尋找到最好的平衡方法,而非一味去指責、抱怨為什麼帶孩子這麼煩,影響自己工作之類的。
我有個朋友是二胎寶媽,她在帶孩子期間利用網絡進入各種兼職工作,幾年積累下來,月入五位數,有時候比她老公掙得還多,可謂是家庭事業兩不誤。雖然這可能是少數,但做為寶媽們還是儘量有自己的收入,哪怕月入1、2千也比沒有一分錢收入的好。
三、不要停止學習,與社會脫節
帶孩子是件非常耗費精力的事情,一天忙完真的想躺著不動。但我們不能真因如此就放棄學習,可能孩子小的時候有些寶媽還是選擇辭職在家,想等孩子大一點再重回職場。那麼在這個時間我們就要為幾年之後重返職場開始打造自己的能力背書了,否則憑什麼你說想回職場,職場就一定會願意接受你呢?
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是羅子君,在重返職場的時候有賀涵、唐晶在背後幫忙,我們大多數人只能靠自己。我認識很多寶媽在帶孩子期間去學習寫作、短視頻製作、網店、直播賣貨、兼職財務、設計、專業技能證書考試等等各種利用網絡資源的方式,來尋求到適合自己的職場之路。
當寶媽,也別放棄自我成長與學習,金錢別人能帶走,自己的能力將永遠屬於自己,這也是寶媽們的底氣所在。發獎金同事要你請客,低情商乖乖請客,高情商學會巧妙應對
職場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漲工資、發獎金、領提成,不管哪種都是增加自己的收入,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這時候往往有同事會藉此讓我們請大家吃飯,一起慶祝。
如果在一定範圍內,藉此請大家吃一頓飯也未嘗不可,可以和同事之間交流感情,也分享下喜悅,一起高興一下,生活有時候也需要點儀式感。但如果遇到一些沒有分寸感的同事,則會讓喜悅變成鬱悶。
王林就遇到了這樣鬱悶的事情,他跟了個大客戶半年,終於把訂單拿下來,老闆很高興獎勵了他1000元。同部門的張哥就嚷嚷著讓王林請客,王林想著大家同事一場,就拿這1000元請大家吃頓飯也沒啥,聯絡下彼此感情。
到了點菜的時候,部門8個人大部分都很自覺,不會點太貴的菜,而到了張哥點菜的時候,他就直接點了幾個海鮮,這樣算下來一頓飯就超過1000了。王林看了心裡很不舒服,但也沒說啥,結果到結帳的時候看帳單,張哥還在服務台拿了兩包中華煙,無比氣憤,但只能忍了下來,拿到獎金的好心情蕩然無存。
在現實生活中,王林這種情況應該很多人會遇到類似的,有點額外收入,同事們就慫恿著請客,請了自己其實囊中羞澀,家裡還有貸款、孩子學費各種等米下鍋,多出來的收入還能填補一二,如果請客了,這個錢等於白髮。如果不請,同事會覺得自己太過於小氣,影響工作氛圍。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好呢?看看以下3種方法能不能幫到你。
一、「哭窮」拒絕法
這招可謂是使用度最廣的方法,而且容易見效。職場裡的社畜們,誰還沒背著點房貸、車貸呢,除此之外還有孩子教育費、生活費、老人撫養費等等各種費用,說真的,誰的錢也不寬裕。偶爾獲得的獎金只能是用來緩解下生活負擔,完全是杯水車薪。
如果同事嚷嚷著要請客,可以「哭窮」,把自己的困難一攤,大家還是理解的。但是這種方法有個不好的地方在於運用不好,會讓別人覺得你小氣、摳門、鐵公雞一毛不拔,影響你與同事之間的關係。所以還是要分情況對待:
如果獎金數額很少,幾百或者千把塊,吃飯都不一定夠的情況下,可以用「哭窮法」。
如果你獎金數額很大,上萬甚至十幾萬之類的,那就不要再哭窮了,也別等別人催你了,大大方方主動請大家吃一頓飯,一頓飯相比你的獎金來說數額不大,在承受範圍內。這樣也有利於搞好同事關係,增進同事感情,而且堵住一些紅眼病人的嘴。
職場需要懂得拒絕不合理要求,但也別太小氣,把握好這個度就能解決好這個問題。
二、先下手為強法
如果自己有額外獎金不與同事分享好像也不太好,請大家吃飯,可能又不夠。這種情況下也別給別人有來慫恿你請客的機會,而應該學會先下手為強,堵住別人開口的機會。
比如主動買些東西來給同事。「剛拿了獎金,金額不多,也不夠請大家吃飯了,我剛才給大家一人點了杯咖啡(奶茶、蛋糕之類的都可以),馬上就送來了,聊表心意,謝謝大家。」
我以前在的公司,中午大家都是AA制點一份大菜配幾份小菜,然後一起說說笑笑吃的午餐。如果是類似這種情況下,也可以主動說今天的午飯我請了。這樣也達到了請大家吃飯的目的,表達了謝意,也花費不了自己太多的錢。
用類似這樣的方法,既表達了對同事們的心意,也堵住了別人想藉機讓你請客的嘴,你都已經主動請大家吃東西了,就不好意思再叫你請吃飯了。
三、反客為主法
如果確定需要請大家吃飯,那麼節奏你要把它控制在自己手裡。去哪裡吃,你要自己先挑選好地點直接通知大家,別讓有心之人故意去挑非常貴的餐廳,到時候你再拒絕就有點難看。
如果有套餐也可以自己先行預訂了套餐,也不用同事自己點菜了,酒水這些也可以自己提前去正規的商場買好,這樣能夠有效控制好支出範圍,有偏差也不會特別大,在自己接受範圍以內。
餐廳標準根據你獎金的金額來定,別太摳門,拿個4、5000的獎金請同事去吃路邊的沙縣小吃,那還不如不請呢,請了反而顯得自己過分小氣了。如果獎金金額巨大,那訂的餐廳也高級一些,表現出自己的誠意,才不會讓這份錢白花。
職場與同事相處是門藝術,別太小氣,但也別讓一些過分的同事來占你便宜,自己要學會控制好度量,掌握好主動權,該拒絕的也別怕得罪人,該大方的就別省那點錢,才能收穫好人緣,助力職場發展。